File:NLC416-08jh010832-36422 電磁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93 × 1,243 pixels, file size: 13.9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5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電磁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周毓莘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電磁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第一編 靜電學
第一章 電之性質
一 帶電現象
二 電之吸引及排斥
三 電之種類
四 導電體與阻電體
五 驗電器
六 靜電之感應
七 正負兩電等量發生之說明
八 導體上之電
九 表面密度
一〇 電之分布
第二章 電場
一一 電場
一二 電場強度
一三 哥倫之法則
一四 驗證哥倫之法則
一五 電量之靜電單位
第三章 電位
一六 電位
一七 電位差
一八 電位差之單位
一九 零電位
二〇 等電位面
二一 電位傾度
二二 導體之電位
第四章 靜電學上之定理及其應用
二三 電力線
二四 力線之實驗
二五 等電位面與力線之關係
二六 力束
二七 高斯之定理
二八 帶電球之電力
二九 哥倫之定理
三〇 帶電板之電力
三一 力管
三二 力線之密度
三三 電荷放出之力線數
三四 靜電壓
三五 電之理論
第五章 電容及蓄電器
三六 導體之電容
三七 電容之單位
三八 電之分配與電容之關係
三九 說明感應現象
四〇 電障
四一 電像
四二 金箔驗電器之理論
四三 加減導體之電容
四四 蓄電器
四五 蓄電器之電容
四六 誘電率
四七 誘電體之試驗
四八 蓄電器之聯法
四九 蓄電器之聯法與電壓及電量記布之關係
五〇 標準蓄電器
五一 電容之測法
五二 平板蓄電器之電容
五三 來頓瓶
五四 球形蓄電器之電容
五五 圓筒蓄電器之電容
第六章 電氣變位
五六 電氣變位
五七 電氣變位之概念
五八 感應線及感應束
五九 電場內之誘電體
六〇 感應線之屈折
六一 感應線之密度
六二 殘電
第七章 靜電器械
六三 吸引圓盤電位表
六四 象限電位表
六五 靜電電壓表
六六 起電盤
六七 摩擦起電機
六八 感應起電機
第八章 放電
六九 放電之種類
七〇 磁效
七一 化效
七二 力效
七三 熱效
七四 生理之效
七五 電花形狀
七六 電花之長
七七 巴鄉之法則
七八 電花之久暫
七九 電之速度
第九章 電場之能力
八〇 電荷之能力
八一 帶電體之電能
八二 帶電體之電能之所在
八三 蓄電器之電能
八四 放電之能力
第十章 空中電氣
八五 空中電氣
八六 測定空中電位
八七 大氣之電位傾度
八八 地球電位
八九 地球電流
九〇 雷火及雷鳴
九一 極光
九二 避雷裝置
九三 空中電源
第二編 磁學
第十一章 磁石之性質
九四 磁石
九五 磁極
九六 磁之吸引或排斥
九七 磁量
九八 哥倫之法則
九九 磁量之單位
一〇〇 磁感
一〇一 一時磁石與耐久磁石
一〇二 人工磁石
一〇三 磁之飽和與過飽和
一〇四 磁體與非磁體
一〇五 正磁體與逆磁體
一〇六 正磁體與磁體之鑑別法
一〇七 磁之理論
第十二章 磁場
一〇八 磁場
一〇九 磁力線
一一〇 磁圖
一一一 磁障
一一二 磁極之定義
一一三 棒磁石上自由磁之分布
一一四 磁石之力率
一一五 溫度對於磁氣力率之影響
一一六 磁石之正負磁量相等
一一七 磁化強度
一一八 磁化線
一一九 磁感線
一二〇 誘磁率及磁化率
一二一 磁感線之屈折
一二二 b/h曲線
一二三 滯磁作用
第十三章 計磁
一二四 磁場強度之測定
一二五 計算磁力
一二六 磁位
一二七 磁位差
一二八 磁位及磁位差之單位
一二九 等磁位面
一三〇 小棒磁石之磁位
一三一 磁力表
一三二 哥倫之扭秤
一三三 擺動磁力表
第十四章 地磁
一三四 地球磁石
一三五 地磁力之三要素
一三六 測偏角
一三七 測傾角
一三八 測水平分力
一三九 地磁三要素表
一四〇 地磁圖
一四一 地磁之變化
一四二 羅經
第三編 電流
第十五章 電池
一四三 電流
一四四 電流之源
一四五 弗打之法則
一四六 電動力及電位差
一四七 論接觸電
一四八 二種導體
一四九 弗打之電堆
一五〇 弗打電池
一五一 局部電流
一五二 電池之分極
一五三 達氏電池
一五四 彭仁電池
一五五 重鉻酸電池
一五六 雷氏電池
一五七 克喇克電池
一五八 計算電池內由化學變化所生之電能
一五九 電池發生電流之理論
第十六章 電流之磁效
一六〇 oersted氏之實驗
一六一 直線電流之磁場
一六二 laplace氏之公式
一六三 圓電流
一六四 電流,電量,及電動力之電磁單位
一六五 電磁石
一六六 電鈴
一六七 電報
一六八 電流表
一六九 正切電流表
一七〇 正弦電流表
一七一 無定位電流表
一七二 鏡電流表
一七三 吊輪電流表及電力表
一七四 安培表及電壓表
一七五 制動法
第十七章 電阻
一七六 歐姆之法則
一七七 電阻之單位
一七八 比電阻
一七九 比電阻之變化
一八〇 電路之聯法
一八一 電池之電流強度
一八二 極電位差
一八三 電池之聯法
一八四 分流器
一八五 啟爾可夫之法則
一八六 導線上電位之配布
一八七 變阻器
一八八 電橋
一八九 量電錶
一九〇 鉑制電阻寒暑表
第十八章 電流之熱效
一九一 導線通電生熱
一九二 朱爾之法則
一九三 電流之工率
一九四 導線之電熱
一九五 電燈之分類
一九六 弧光電燈
一九七 白熱電燈
一九八 准白熱電燈
一九九 螢光電燈
二〇〇 電爐
二〇一 熱線安培表及熱線電壓表
二〇二 helmholtz之定理
二〇三 電池之效率
第十九章 熱電
二〇四 熱電池
二〇五 熱電動力之法則
二〇六 貝爾梯氏效果
二〇七 陶姆遜氏效果
二〇八 熱電動力與溫度之關係
二〇九 熱電能
二一〇 熱電能圖
二一一 熱電堆
二一二 熱電高溫表
二一三 熱電電流表
第二十章 電流之化效
二一四 電解
二一五 法喇逖之法則
二一六 弗打表
二一七 比電導度
二一八 測定第二種導體之電導度
二一九 離子說
二二〇 離子之移動
二二一 離子之移動速度
二二二 電鍍
二二三 電鑄
二二四 蓄電池
二二五 蓄電池之化成
二二六 蓄電池之充電及放電
二二七 蓄電池之容量
第二十一章 電力學
二二八 電力學
二二九 通電導線之作用力
二三〇 馬克斯偉爾氏之規則
二三一 巴落氏齒輪
二三二 通電導線動於磁場之功
二三三 電路之磁位
二三四 圓電流之磁力
二三五 磁板
二三六 安培之磁論
二三七 安培之定理
二三八 通電線筒
二三九 線筒內之磁場
二四〇 圓電流之相互作用
二四一 直線電流之相互作用
第二十二章 電磁感應
二四二 感應電流
二四三 感應電流之原因
二四四 林慈之法則
二四五 感應電動力
二四六 傳流明之右手規則
二四七 相感及自感
二四八 自感與磁場之能力
二四九 無感電路
二五〇 自感係數
二五一 相感係數
二五二 感應係數之量數及單位
二五三 自感係數及相感係數之測定
二五四 渦動電流
二五五 開閉自感電路時電流之興亡
二五六 感電機
二五七 電話
二五八 電話之交換
第二十三章 交流
二五九 交流
二六〇 單具自感係數之電路
二六一 單具電容之電路
二六二 具電阻及自感之電路
二六三 具電容及電阻之電路
二六四 具電阻自感及電容之電路
二六五 圖示法
二六六 具電阻及自感係數之電路之圖示法
二六七 具電阻自感及電容之電路之圖示法
二六八 排聯電阻與自感
二六九 排聯電阻與電容
二七〇 交流之平均電流及平均電壓
二七一 交流之實效電流及實效電壓
二七二 交流作功
第二十四章 發電機及電動機
二七三 直流發電機
二七四 發電機之連結
二七五 電動機
二七六 交流發電機
二七七 多相交流與多相交流機
二七八 變壓器
第二十五章 電震及電波
二七九 電震
二八〇 蓄電器之震動放電之周期
二八一 發音弧燈
二八二 電震之共震
二八三 德斯喇氏之實驗
二八四 震動數極大之電震
二八五 沿導線傳波之電震
二八六 靜電力管運動則生磁場
二八七 馬克斯偉爾氏之電磁光論
二八八 誘電率與屈折率之關係
二八九 哈爾祉氏之實驗
二九〇 顯波器
二九一 哈爾祉氏之實驗(其二)
第二十六章 無線電報及無線電話
二九二 電波(哈爾祉波)
二九三 無線電報
二九四 發報機之種類
二九五 無線電話
第二十七章 電磁學上量之單位及量數
二九六 概論
二九七 靜電單位系
二九八 電磁單位系
二九九 靜電單位系與電磁單位系之關係
三〇〇 實用單位
第二十八章 氣體之電離與輻射能
三〇一 真空放電
三〇二 陰極線
三〇三 陰極線之本性
三〇四 電子之發見
三〇五 v及e/m之測定
三〇六 lenard線
三〇七 canal線
三〇八 x線
三〇九 副輻射線
三一〇 becquerel線
三一一 鐳之發見
三一二 鐳輻射線與電子
三一三 元素之蛻變
三一四 電離
三一五 x線及β線放逐原子內之電子之實驗
第二十九章 光與電子
三一六 以太波
三一七 以太波之波長
三一八 齊盟氏效果
三一九 能力量子說
三二〇 光量子假說
三二一 電子之形狀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電磁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O44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33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3:08,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3:08, 10 June 2023893 × 1,243, 558 pages (13.9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電磁學 (1/1) by 周毓莘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0832,36422; 民國圖書-PD2022.2; 電磁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