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4100-38730 近世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08 × 1,135 pixels, file size: 16.9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8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近世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志賀潔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近世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分:細菌汎論、細菌學檢查法、微生物學要論、血清學及其應用、免疫學說及側鎖說、實驗化學治療術等7編

目錄
緒論
細菌學發達史
第一編 細菌泛論
第一章 細菌之分類
分裂菌
絲狀菌
芽生菌
支絲菌
第二章 細菌之形態
原漿
被膜
鞭毛
排列
異常形態
芽胞
第三章 細菌之生物學
一 理學的性狀
二 增殖及聚落形成
三 營養劑細菌發育之要約
四 細菌之變易性
五 病原性及非病原性
六 化學的生活現象
七 毒素產生
八 酵素
九 細菌之死滅
第四章 傳染及病原
一 歷史及沿革
二 病原體之特異性
三 病原體之決定
四 傳染之方法及要約
五 傳染門戶
第五章 素質及遺傳
一 素質
二 遺傳性傳染
第六章 病理及症候
一 發病及經過
二 疾病症狀
三 病原體之蔓延
四 混合及續發傳染
第七章 防疫
豫防接種
第八章 消毒法及滅菌法
一 消毒力試驗法
二 消毒作用
第二編 細菌學檢查法
總論
第一章 顯微鏡
一 顯微鏡之構造
二 顯微鏡之光學
三 顯微鏡之用法
四 可檢物大小之測定法
五 特種顯微鏡
超越顯微鏡
超紫線顯微鏡
暗視野輝照裝置
burri氏墨汁檢查法
雙眼顯微鏡
第二章 顯微鏡檢查用物品
第三章 標本製造及鏡檢法
一 不染色標本(點滴檢查法)
加溫裝置
二 染色標本及染色法
細菌標本
血液標本
第四章 色素
一 色素種類
二 單純之色素液製法
三 強之染色液
四 對比染色法
五 gram氏染色法
六 被膜染色法
七 芽胞染色法
八 鞭毛染色法
九 菌體構造染色法
一〇 生體染色法
第五章 切片標本
一 切片製法
二 染色法
三 特別染色法
第六章 無菌法及滅菌法
乾燥滅菌器
緊張蒸汽釜
koeh氏蒸汽釜
濾過器
曹達消毒器
第七章 培養基製造法
一 餐具物品之準備
二 培養基
肉羹汁
膠質
瓊脂
變法
高層葡萄糖瓊脂
百布頓水
牛乳
馬鈴薯
血清
血液
雞卵
麵包
無蛋白培養液
lakrnus乳清
barsiekow氏培養基
食鹽水
第八章 培養法(需氣性細菌培養)
膠質扁平培養分離法
瓊脂扁平培養分離法
瓊脂斜面稀釋法
集落檢查法
純粹培養及移種法
假動物體行分離法
第九章 厭氣菌培養法
一 氧之器械的排法
二 氧之吸收法
三 以氫除氧法
四 厭氣菌分離法
第十章 細菌之特異性狀試驗
第十一章 保溫器
溫度調節器
城井民火油燈保溫器
第十二章 動物試驗
一 固定器及其他器具
二 接種法
三 試驗動物之觀察
四 動物解剖
第三編 微生物學要論
第一章 細菌檢查之一般
一 細菌檢查之一般
二 臨床的診斷
三 細菌分類
第二章 球菌類
一 化膿性葡萄狀球菌
二 化膿性鏈球菌
三 黏液性鏈球菌
四 乳酸鏈球菌
五 腺疫鏈球菌
六 肺炎雙球菌(fraenhol氏)
七 腦脊髓膜炎菌
八 淋菌
九 加答兒性菌
一〇 sarcina tetragona
一一 botryococous ascoformaos
一二 馬島熱菌
第三章 桿菌類
一三 脾脫疽菌或炭疽菌
一四 枯草菌屬
一五 惡性水腫菌
一六 鳴疽菌
一七 破傷風
一八 白喉菌
一九 假性白喉菌
二〇 vincenci氏菌
二一 犢白喉菌
二二 結核菌
結核菌之種類
二三 癩菌
二四 smegma菌
二五 馬鼻疽菌
二六 大腸菌屬
二七 傷寒菌
二八 副傷寒菌
二九 赤痢菌
三〇 腸炎菌
三一 鼠傷寒菌
三二 鹼性糞便菌
大腸菌屬鑑別表
三三 乳酸菌屬
需氣性乳酸菌
乳酸菌
yoghurt菌等
三四 出血性敗血症菌
雞霍亂菌豚疫菌等
三五 鼠疫菌
三六 流行性感冒菌
三七 百日咳菌
三八 肺炎桿菌
三九 鼻硬腫菌
四〇 鼻漏菌
四一 軟性下疳菌
四二 鼠敗血症菌
四三 豚丹毒菌
四四 變形菌
四五 緣膿菌
四六 靈菌
第四章 螺菌類
四七 霍亂菌
四八 霍亂類似菌
四九 回歸熱螺旋菌
五〇 動物之螺菌
第五章 絲狀菌釀母及分枝菌
五一 絲狀菌
黴菌皮膚菌
鵝口瘡菌
五二 釀母
五三 放線狀菌
五四 madurao分枝菌
第六章 原生動物
概說
一 大腸阿米巴
二 赤痢阿米巴
三 稻草阿米巴
四 trypanosomen
五 kala.azar
六 orientbeule
七 梅毒螺旋體
八 印度痘
九 黃疸出血性螺旋體
一〇 鼠咬症螺旋體
一一 瘧疾原蟲
一二 血液胞子蟲
一三 piroplasma
一四 球蟲
一五 狂犬病
一六 痘瘡
一七 發疹傷寒
一八 急性脊髓前角炎
一九 黃熱
二〇 口蹄疫及鵝口瘡
二一 牛疫
二二 原因不明之傳染病
二三 chlamydozoa
第四編 血清學及其應用
第一章 免疫及免疫血清
一 免疫學之發達
二 免疫性
三 免疫法
四 免疫原及免疫體
五 毒素及抗毒素
六 殺菌性血清(殺菌素)
第二章 免疫學說之概要
一 metschnikoff氏食菌細胞說
二 buchner氏助體說
三 ehrlich氏側鎖說
wright氏調理素說
第三章 免疫法及其應用
一 治療血清之製造
二 免疫血清之種類
三 血清療法
四 血清病
五 治療血清之鑑定
六 免疫血清檢查法
抗毒性血清之檢定
殺菌性血清之檢定
七 菌苗療法
感作菌苗
第四章 血清反應及其試驗法
一 凝集反應
二 凝集反應試驗
三 溶菌素或殺菌素
四 溶菌作用試驗
pfeiffer氏試驗法
試驗管內檢查
五 沉澱作用及其試驗
六 溶赤輪素及細胞毒素
七 bordet及gengou氏
補體轉向作用
八 梅毒血清反應試驗
九 調理數試驗法
一〇 抗溶赤輪反應
一一 點滴縮小反應
附錄 血清之形態及其成立
第五編 免疫學說及側鎖說
緒論
第一章 毒素及抗毒素
第二章 凝集反應
第三章 沈澱反應
第四章 溶菌作用
第五章 溶赤輪解作用
第六章 ehrlich氏側鎖說
第七章 metschnikoff氏食細胞說
第八章 調理素及食菌素
一 調理素
二 食菌素
第九章 攻擊素說
第十章 過敏性及異應
第十一章 防衛酵素
一 防衛酵素之形成
二 防衛酵素試驗法
第十二章 膠質化學與免疫反應
一 免疫體之膠質性
二 免疫反應與膠質反應
三 類脂體在免疫上之意義
第六編 實驗化學治療術
緒論
第一章 化學治療術之起原及其發達
一 起原
二 研究之順序
三 淨芽的藥物之作用
第二章 化學治療術之實驗的研究
耐性
第三章 trypanosomon及spirillen治療劑
第四章 癌結核等實驗化學治療術
第五章 治療應用之順序及注意
附錄 免疫學術語彙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7[192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病原微生物 免疫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R37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6],54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3:18,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3:18, 10 June 2023808 × 1,135, 587 pages (16.9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近世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學 (1/1) by (日)志賀潔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4100,38730; 民國圖書-PD2022.2; 近世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學)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