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4521-59931 新聞學總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02 × 1,300 pixels, file size: 9.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6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新聞學總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邵振青 飄萍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新聞學總論
Publisher
北京京報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新聞事業之特質、新聞記者之地位及資格、新聞社之組織、新聞紙之進化史略、新聞事業之將來等10章

目錄
緒言
新聞知識與一般國民
新聞紙為人類生活必需品
與新聞業互相發達之四事
新聞紙之重要任務
第一章 新聞事業之特質
第一節 社會公共機關
事業與營業
新聞社與銀行公司
大多數人為後盾
非股東與雇主關係
第二節 國民輿論代表
國家與民族的方式
國民言論思想之表現
新聞紙主張之不同
社會國家之背景
第三節 最普遍的教育
意味重大之任務
以事實為教材
麵包與空氣
否認懷疑之矛盾
我國新聞紙之缺點
對於讀者之迎合與糾正
第四節 多量藝術要素
藝術與新聞紙
官報可厭之原因
平面立體直線曲線
從枯寂冷酷之心境中救出
讀者目光之研究
第二章 新聞記者之地位及資格
第五節 社會之公人
記者與非記者之別
教授與法官
社長與記者之地位
新聞社發展之原力
社會公眾之假手
記者自身之覺悟
第六節 精神體格之健全
知識與德性
高等的常識
應注意之兩事
人格之尊嚴獨立
記者生活與衛生
積極消極的修煉
修養神經之方法
第七節 第三者之高壘
拿破崙之言
真理事實之權化
透明無色之精神
不加入一切團體
以『他』稱呼自己
記者職務之界限
第八節 虛懷與倔強
昨非今是之新聞價值
檢察官之偵查預審
不許更正與言論專制
納善與拒惡
援助弱者之義務
第三章 新聞社之組織
第九節 各部關係之概要
編輯營業之兩大系統
假設的新聞社建築
新聞紙製成之順序
第十節 編輯部之內容
編輯之廣狹兩義
廣義的編輯部
新聞社之司令機關
政治社會兩部分
英美新聞社之概略
嚴守時間為新聞社生命
第十一節 工場之設備
新聞社之重要問題
工場中之三大部分
時間正確與消息秘密
自排字以至印刷
與編輯部相呼應
第十二節 廣告發達之歷史
古代廣告之起因
營業本位即廣告本位
廣告新聞新紀元
美人認識廣告之趣劇
第十三節 廣告技術之研究
廣告勢力之擴張
普通之五種分類
效能率研究之結果
與新聞地位之關係
決定嚴格之標準
第十四節 發行部之各問題
以銷數招徠廣告
推廣銷路之方法
美國之發行額公開
首創新聞發行監查局
國民程度與新聞事業
(附) 廣告發行與國情之差別
美法英德之比較
影響於新聞內容
第四章 新聞紙之表里
第十五節 新聞之定義
消息本位之潮流
美國學者與興味主義
日本學者之實益主義
兩者綜合之研究
關係者多寡與時機之適合
第十六條 具體的成分
構成新聞之要件
新聞失實之原因
裸體新聞與非裸體新聞
新聞眼與新聞嗅覺
第十七節 形質之差別
普通新聞紙與雜誌
新聞紙實質之變遷
營業本位之理由
營業本位之弊害
理想的新聞事業
第十八節 材料之來源
讀者注意之焦點
消息與評論之關係
新聞社之耳目
通信社之任務
對於投稿之注意
來源秘密之原則
第五章 世界的通信事業
第十九節 各國的代表機關
以消息為營利商品
英美法德墺俄日各通信社
一九一〇年之協定
新聞的勢力範圍
我國無通信機關之恥辱
第二十節 路透社之歷史組織
始於德人之經營
業務擴張之機會
成功之三時期
路透父子之軼事
該社通信之特色
曾游北京之瓊司君
純粹英人的公司
第二十一節 美國聯合通信社
多數新聞社共同組合
可驚之大規模
加入甚難之往事
薪大陸通信社之王
(附) 美國合眾通信社
夕刊新聞之組合
亞於聯合通信社
第二十二節 法國哈費斯通信社
以譯外報為濫觴
與廣告公司合併
新聞廣告交換法
已組織股份公司
第二十三節 官辦的通信機關
政府御用之色彩
俄墺通信社之特色
官辦通信之弊害
對於私立通信之壓迫
(附) 日本國際通信社
澀澤男爵之斡旋
加入世界同盟
與著者短時期之關係
第二十四節 戰爭與通信事業
消息搜集輸送之困難
萬國電報會議
戰時之兩種檢閱
英日兩國之笑史
第六章 新聞紙之進化史略
第二十五節 新聞紙之起原
人類本能性之要求
我國新聞紙之濫觴
日人所譯華文報
羅馬及意大利之往史
『官報』萬能時期
第二十六節 新聞記者之起原
筆耕之人與記者
手寫新聞時代
進化之三時期
印刷發明新紀元
現代新聞紙之三條件
一年一二次之定期刊
第二十七節 十七世紀以降
最早之德國周刊新聞
日刊新聞之元祖
英國進步之迅速
發達之間接的原因
發達之直接的原因
第二十八節 各國新聞之特色
英國之大新聞社
新聞紙之課稅及撤廢
美國新聞紙之發達
德國新聞業不振原因
法國新聞業之變遷
俄政府與新聞紙
日本維新後之新聞業
第二十九節 英國式與美國式
兩者之各種比較
編輯體裁之不同
材料性質之注意點
歷史的與小說的
守舊乎進步乎?
販賣手段之關係
美國式在世界上之勢力
美國式中之哈斯脫式
第七章 新聞紙之法律問題
第三十節 歐美過去之情形
英國歷史上之污點
讒謗律與新聞紙法
德國之新聞檢閱法與高等檢閱局
皆經過苛稅之虐政
美國根本上之比較的自由
第三十一節 日本已往之壓迫
明治二年之新聞紙印行條例
滑稽的開成學校
明治六年之新聞紙條目
新聞條例與讒謗律
一千元保證金與體刑罰金沒收財產
第三十二節 紀載自由之獲得
惡戰苦鬥之歷史
英國國會與新聞記者
法庭紀事之公開
我國之國務會議
第三十三節 我國之報紙條例
光緒宣統之報律
民三民四之報紙條例
出版法與戒嚴法
政府當局之自私腐敗
新聞記載亦未上正軌
(附) 前清時代之報律
軍機大臣與資政院之爭執
雙方奏摺與上諭
所爭為政務秘密範圍
(附) 袁世凱之出版法
為參政院所議決
第十一條之各款
今尚流毒出版界
第三十四節 日本新聞紙法譯文
明治末年所公布
大正十年擬修正
其各種判決例
新聞記者仍難免體刑
第三十五節 余對於新聞紙法之意見
應否有特別法之問題
立法時應注意之各點
望言論界一致主張
制定保護新聞業之法律
行政方面應要求之事項
第八章 我國新聞事業之現狀
第三十六節 政治中心與商業中心
我國新聞業不發達之根本原因
上海漢口北京天津
兩個營業本位之新聞
申新兩報之比較
第三十七節 京滬言論界之一斑
上海各報之現狀
大多數難以獨立
張一葦與胡政之
清季以來之北京報館通信社
第九章 新聞事業之將來
第三十八節 商品說與公有國有說
商品說之風靡全世界
資本主義之流弊
法人組織下之公有說
不專以營利為目的
一般讀者之覺醒
國有說與官報
記者為教授法官
事實上難以辦到
第三十九節 記者之養成與優遇
各國新聞學之發達
以新聞學為普通學科之主張
我國新聞社之輕視記者
英美各國之記者團體
地位保障之要點
第十章 餘論
第十四節 對於讀者之希望
十二時後至天明之工作
全書共七萬餘言
對於今後之三種希望
嚴守時間有責任心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3[192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新聞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21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54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4:46,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4:46, 22 April 2023802 × 1,300, 260 pages (9.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新聞學總論 (1/1) by 邵振青,飄萍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4521,59931; 民國圖書-PD2022.2; 新聞學總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