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4710-41832 教育測量法精義.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14 × 1,239 pixels, file size: 19.0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1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教育測量法精義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周調陽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教育測量法精義
Publisher
中華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緒論、測驗之編制及施行、我國現有之各種測驗、測量上應用之統計法4編,共18章

目錄
教育測量中之假定
對於教育測量上各種批評之解釋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三章 教育測量之功用
1 確定分班之標準
2 高才生與低能生之辨別
3 學生學習之診斷
4 教育及職業指導之根據
5 課程價值之評定
6 教授改革之促進
7 學校效率之估量
8 教師優劣之甄別
9 方法取捨之決定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二編 測驗之編制及施行
第四章 各種測驗之編制
ⅰ 編制測驗之普通標準
ⅱ 編制測驗之詳細步驟
1 難度測驗
2 速率測驗
3 品質測驗
4 匯選測驗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五章 測驗量表之製造
ⅰ 各種量表之評價
1 年級量表
2 百分量表
3 年齡量表
3. t量表
ⅱ t量表之製造法
t量表距離之加長
ⅲ b量表之製造法
ⅳ c量表之製造法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六章 施行測驗之手續
ⅰ 一般的規則
ⅱ 詳細的手續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七章 測驗結果之計算及解釋
校閱及記分之方法
計算t分數之方法
求實足年齡之方法
計算b分數之方法
計算c分數之方法
計算f分數之方法
計算全班t,b,c,f分數之方法
計算全校f分數之方法
計算學校經費效率之方法
求各項年齡之方法
求各項能力率之方法
求各項成業率之方法
求全班各項年齡與各項能力率之方法
一個t分數及一班t分數之解釋
一個b分數及一班b分數之解釋
一個c分數及一班c分數之解釋
各種f分數之解釋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三編 我國現有之各種測驗
第八章 智力測驗
甲 個人智力測驗
陸氏訂正比納西蒙智力測驗
本測驗之性質及內容
如何施行此種測驗
計算總分數之方法
本測驗之特點
乙 團體智力測驗
1. 廖氏團體智力測驗
本測驗之內容
本測驗之功用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2. 德氏調查用非文字智力測驗
3. 德氏機械的智力測驗
本測驗之性質及功用
本測驗之內容及做法
校閱及計分方法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九章 教育測驗--國語課
甲 默字測驗
陳氏小學默字測驗
本測驗之製造
本測驗之功用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乙 習字測驗
俞氏正書小字量表
丙 默讀測驗
1. 陳氏初小學默讀測驗
本測驗之內容
本測驗之功用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2. 陳氏小學默讀測驗
本測驗之內容
本測驗之功用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3. 陳氏中學默讀測驗
丁 識字測驗
張氏識字測驗
本測驗之製造
本測驗之材料
本測驗之特點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章 教育測驗--算術科
1. 俞氏小學算術應用題測驗
本測驗之功用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2. 俞氏小學算術混合四則測驗
3. 德氏算術四則測驗
本測驗之功用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4. 科提斯算術測驗
3. 吳狄算術量表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一章 教育測驗--社會自然科
1. 俞氏小學社會自然測驗
2. 陳氏小學常識測驗
3. 徐氏本國史測驗
4. 楊氏本國地理測驗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二章 教育測驗--其他學科
1. 安氏英文測驗
本測驗之內容
本測驗之功用
施行本測驗之手續
校閱及記分方法
2. 查氏調查用教育測驗
3. 德氏學校日用普通教育測驗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四編 測量上應用之統計法
第十三章 表列發
表格之種類
表格式樣之選擇
表格之製造與布置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四章 圖示法
圖示法之重要
圖示法之標準
圖形法之種類
表示全體的成分當用何種圖形
表示比較當用何種圖形
製造圖形之標準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五章 統計法--全體量數
ⅰ. 次數分配
1. 全距
2. 組距
3. 組限
4. 排列
ⅱ. 順序分配
ⅲ. 等級分配
ⅳ. 次數面積
1. 常態次數面積
2. 偏態次數面積
3. 多眾數次數面積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六章 統計法--集中量數
ⅰ. 眾數
何謂眾數
眾數之優點及缺點
ⅱ. 平均數
何謂平均數
平均數之求法
(a) 由未歸類量數求平均數
(b) 由已歸類量數求平均數
平均數之優點及缺點
ⅲ. 中點數
何謂中點數
中點數之求法
(a) 由未歸類量數求中點數
(b) 由已歸類量數求中點數
中點數之優點及缺點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七章 統計法--差與量數
ⅰ. 全距
何謂全距
全距之求法
ⅱ. 二十五分差
何謂二十五分差
二十五分差之求法
(a) 由未歸類量數求q
(b) 由已歸類量數求q
二十五分差之優點及缺點
ⅲ. 平均差
何謂平均差
平均差之求法
(a) 由未歸類量數求平均差
(b) 由已歸類量數求平均差
平均差之優點及缺點
ⅳ. 標準差
何謂標準差
標準差之求法
(a) 由未歸類量數求標準差
(b) 由已歸類量數求標準差
標準差之優點及缺點
ⅴ. 各種差與量數之關係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第十八章 統計法--相關量數及可靠量數
ⅰ. 相關數量
何謂相關
由乘積率法求相關
(a) 不列相關表求相關
(b) 就相關表求相關
由等級法求相關
相關係數之解釋
自身相關係數
ⅱ. 可靠量數
何謂可靠量數
各種可靠量數之求法
1. 求平均數之可靠度
2. 求中點數之可靠度
3. 求二十五分差之可靠度
4. 求標準差之可靠度
5. 求相關係數之可靠度
6. 求差數之可靠度
化標準差為概誤差之方法
可靠量數之解釋
討論問題
參考書報
本書圖表目錄
ⅰ. 表
表1. 定總分數度數之方法
表2. 表明零點上各百分率之標準差之距離。零點乃在平均數以下5°,每一標準差用10乘之,以消除其小數
表3. 加長t尺距離之方法
表4. 年齡量表與量表之相等值
表5. 做對第一欄各問題數目並製成第二欄t量表分數之7歲至17歲學生數
表6. 按實足年齡將t分數變成b分數之方法
表7. 實足年齡與b校正數對照表
表8. t分數與年級地位對照表
表9.(甲) c校正數對照表
表9.(乙) 秋季始業用之c校正數對照表
表9.(丙) 春季始業用之c校正數對照表
表10. 指示計算全班t.b.c.分數之表格
表11. 指示計算全校f教分數之表格
表12. 指示t分數與十二歲學生所超過之百分數對校表
表13. 指示如何填測驗分數與個人紀錄片上
表14. 用吳狄之算數量表b組,在1917年五月測驗所得之中點數與分數與吳狄之常模之比較
表15. 推孟氏團體智力測驗應用於60名學生所得之個人分數
表16. 就表15之事實說明排列各量數為次數分配表
表17. 指示等級分配之製法
表18. 美國某10城市每年用於教授每學生本國文之費用
表19. 指明用減法計算平均數
表20. 十一名學生受數學測驗所得之分數
表21. 指示中點數之計算
表22. 指示由未歸類量數求二十五分差,平均差,及標準差
表23. 指示由已歸類量數求二十五分差
表24. 指示計算平均差之簡法
表25. 指示標準差之簡法
表26. 指示不列相關表計算相關之方法
表27. 指示就相關表計算相關之方法
表28. 指示用等級法由b求r之方法
表29. 由r之價值求r
表30. 指示預斷之錯誤由1.00減至0時,r即由0增值1.00
表31. 某班學生算數測驗分數之統計結果
表32. 用機會法則說明實驗係數表
ⅱ. 圖
圖1. 指示直線圖之製法
圖2. 指示圖形中之零度線
圖3. 指示破格式之圖形
圖4. 指示用對數線格紙作曲線圖
圖5. 指示圖中所表示之一列數均指明出來
圖6. 指示數目字沿圖形中軸寫法
圖7. 指示實數記入圖中之例
圖8. 指示公式記入圖中之例
圖9. 指示詳細實數表列於圖形之旁之例
圖10. 指示細目與解釋可解入圖形之例
圖11. 美國東部某城公立學校三年級至八年級學生種族之分配
圖12. 從紐約城學校任意取出300男生及300女生求出各年級達到吳狄之常模之百分數
圖13. 表明克里弗蘭各種行政費在十一城市中所居之等級
圖14. 克里弗蘭各小學校號數及每號學校在拼字測驗所得之平均分數
圖15. 某學校六年級及七年級學生之教育年齡復疊之性行
圖16. 近似常態次數面積
圖17. 徧態次數面積
圖18. 多眾數次數面積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5[192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371/16
主題
InfoField
教育測驗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44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0],287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4:56,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4:56, 22 April 2023914 × 1,239, 313 pages (19.0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教育測量法精義 (1/1) by 周調陽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4710,41832; 民國圖書-PD2022.2; 教育測量法精義)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