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2512-40649 亞洲民族反帝運動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27 × 1,212 pixels, file size: 12.6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4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亞洲民族反帝運動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印維廉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亞洲民族反帝運動史
Publisher
華通書局[總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東亞、南亞和西亞3部分。概述朝鮮、印度、土耳其、阿拉伯地區等國的反帝運動史。附《九一八事變與中日》

目錄
題簽
蔡元培先生題簽
于右任先生題簽

陳大齊先生序
楊幼炯先生序
樓桐孫先生序
馬鶴天先生序
李超英先生序
自序
亞洲形勢圖
東亞之部
第一 朝鮮
一 序幕
一 朝鮮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四 民族概況
二 背景
一 日本吞併朝鮮的經過
二 政治壓迫
三 經濟壓迫
四 文化壓迫
三 演進
一 亡國前的抗日
二 驚動世界的三一革命
三 三一革命以後的趨勢
四 一九二九年的大革命
五 一九三一年的革命
六 虹口炸彈案
七 朝鮮革命黨的主張
四 將來
一 朝鮮革命過去的檢討
二 到民族獨立的途徑
第二 台灣
一 序幕
一 台灣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二 背景
一 日本吞併台灣的經過
二 政治壓迫
三 經濟壓迫
四 文化壓迫
三 演進
一 單獨的抗日運動
二 和平的抗日運動
三 歐戰後的抗日運動
四 農民組合
五 工人組合
六 番人的抗日運動
七 台灣民眾黨的主張
四 將來
一 台灣革命的檢討
二 台灣革命與中國
南亞之部
第三 印度
一 序幕
一 印度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四 民族概況
二 背景
一 英國併吞印度的經過
二 政治壓迫
三 經濟壓迫
四 文化壓迫
三 演進
一 一八五七年的獨立戰爭
二 歐洲前印度民族運動概觀
三 歐洲戰期間印度革命之情勢
四 不合作運動
五 一九二七年後印度民族革命之激進
六 兩次圓桌會議與印度革命
四 將來
一 印度革命現在的弱點
二 今後民族獨立的路線
第四 東印度
一 序幕
一 東印度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四 民族概況
二 背景
一 荷蘭掠奪東印度的經過
二 政治壓迫
三 經濟壓迫
四 文化壓迫
三 演進
一 原始的革命運動
二 印度黨與回教黨
三 民族革命組織健全時期
四 將來
一 東印度革命的本質及其前路
第五 暹羅
一 序幕
一 暹羅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二 背景
一 不平等條約的締結
二 武力壓迫
三 政治壓迫
四 經濟壓迫
三 演進
一 刷新內政
二 修約的成效
三 歐戰期間暹羅恢復國權運動的成效
四 美法不平等條約的廢除
五 暹美暹法條約的內容
六 暹羅廢約運動的成功
四 將來
一 暹羅廢約運動成功的所在
二 暹羅現在的缺陷和我們的希望
附暹羅最近政變詳記
第六 安南
一 序幕
一 安南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二 背景
一 法國併吞安南的經過
二 經濟壓迫
三 政治壓迫
四 文化壓迫
三 演進
一 革命的組織
二 革命的主張
三 革命的行動
四 將來
一 安南革命力量不集中
二 當前革命的兩大障礙——民眾不覺悟與封建勢力作悵
三 安南革命之路
第七 菲律賓
一 序幕
一 菲律賓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四 民族概況
二 背景
一 美國掠奪菲律賓的經過
二 政治懷柔政策
三 經濟榨取政策
四 文化同化政策
三 演進
一 反西運動
二 聯美的失敗
三 和平的獨立運動
四 直接行動的開展
五 美國的挑撥離間政策
四 將來
一 菲律賓民族之特點
二 美國不讓菲律賓獨立
三 菲律賓革命今後應走的途徑
西亞之部
第八 土耳其
一 序幕
一 土耳其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四 民族的由來
二 背景
一 內身的腐敗
二 外來的壓迫
三 演進
一 少年土耳其黨的由來及其革命的經過
二 少年黨革命失敗的原因
三 凱末爾與土耳其國民黨
四 國民黨執政與國民公約
五 反動勢力迴光返照與國民政府的成立
六 國民黨的對外革命
七 對外革命的成功
八 國民黨的對內革命
九 土耳其與蘇俄的關係
四 將來
一 革命成功的原素
二 新土耳其的前路
第九 波斯
一 序幕
一 波斯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二 背景
一 內身的腐敗
二 外來的壓迫
三 演進
一 波斯民族特性與土耳其民族特性的比較
二 波斯革命與土耳其革命的比較
三 革命的先驅
四 國民黨的組織
五 反帝國主義運動的失敗
六 第二次革命
七 反動勢力與帝國主義的壓迫
八 李查的崛起
九 內政的革新
十 財務的整理
十一 叛藩的勘平
十二 國權的恢復
四 將來
一 近東新興國的聯合
二 李查革命功過的評判
三 新波斯應注意的幾要點
第十 阿富汗
一 序幕
一 阿富汗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二 背景
一 內身的腐敗
二 外來的壓迫
三 演進
一 民族革命的導火線
二 阿瑪努拉宣布獨立
三 一九一九年的抗英戰爭
四 刷新內政
五 改革外交
六 反動勢力的迴光返照
七 隆高的擾亂
八 帝國主義對於阿富汗內亂的態度
九 弱小民族對於阿富汗內亂的態度
十 那第爾組織新政府
四 將來
一 我們對於阿富汗革命的認識
二 那第爾的治國方針
三 阿富汗革命的弱點
第十一 阿拉伯諸國
一 序幕
一 阿拉伯情勢概觀
二 歷史述概
三 地理述概
四 民族特性
二 背景
1 英國對阿拉伯諸國的侵略(阿拉伯內部及南部、伊拉克、巴拉克、巴拉斯坦)
一 英國侵阿的兩種陰謀
二 英國對阿拉伯本部及南部的侵略
三 對伊拉克的侵略
四 對巴拉斯坦的侵略
2 法國對阿拉伯諸國的侵略(敘利亞)
一 戰前法國對敘的侵略
二 戰後法國對敘的侵略
三 演進
1 阿拉伯民族統一運動的行程
一 民族統一運動的主張
二 民族統一的最初行動——沙得的崛起
三 英國御用下的漢志王國
四 沙得的武功及其取得漢志的經過
五 沙得對內的革新
2 敘利亞獨立運動的行程
一 最初的民族運動
二 歐戰後的獨立運動
三 敘利亞國民會議宣言
四 法國以暴力強占敘利亞
五 大馬司寇的屠殺
六 和平的革命方略
3 伊拉克獨立運動的行程
一 最初的獨立運動
二 一九二二年革命及其影響
三 伊拉克獨立將成功
四 將來
一 阿拉伯諸國革命的前路
附錄
九一八事變與中日
一 狼子的野心
二 暴日予我鉅創的一筆舊賬
三 從萬鮮慘案一直到暴日入寇遼吉的前夕
四 悲慘命運的突臨勿忘民國二十年九一八國難
五 國難中國民奮起努力的標的
本書著者其他著述編纂之書籍
參考中文書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D730.1/5
主題
InfoField
反帝鬥爭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730.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0],396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6:2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6:27, 11 June 2023927 × 1,212, 446 pages (12.6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亞洲民族反帝運動史 (1/1) by 印維廉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2512,40649; 民國圖書.7; 亞洲民族反帝運動史)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