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3046-43470 說話的藝術.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02 × 1,322 pixels, file size: 5.9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0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說話的藝術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裴小楚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說話的藝術
Publisher
世界書局
Description

共分7章。講述說話要有藝術的必要性和基本條件、各種藝術語言的定義和用法等,指出說話要注意的若干實際問題

目錄
寫在卷頭
第一章 總論
一 說話也有藝術嗎
恐怕有好些人要大搖其頭吧
選好材料給善說話與笨拙的比
一個是有聲有色一個是不知云何
說話是實用的做人藝術
二 說話與藝術
表現思想的第一個方法
日常生活不能不用說話來對付
說話不能信口開河
誤說話招來無妄之災
到處碰頂子不是如意算盤
三寸不爛之舌要運用得靈活
第二章 幾個基本的條件
一 活潑的聲調是「說話」的要素
發音應當清晰悅耳
應有變化不可單調
應有準確的國語
適應環境及對象
二 姿態與表情是「話」的外衣
死眼斜眼與自尊的眼
要不得的冷笑
不登大雅之堂的姆指與中指的活躍
種種搖動的不美觀
過度的親近
三 修辭粗劣是說話的致命傷
當心不要辭不達意
必須具有動人力量
最怕單調最怕嚴肅
四 請勿忽略邏輯
前言不對後語的主要原因
要條條有理須從訓練思想着手
訓練思想的方法是研究邏輯
邏輯的三段論法
要時常研究邏輯
患了馬是四隻腳所以四隻腳都是馬的毛病
一種容易錯誤的誘惑性的話
一個不合邏輯的話之實例
五 也不要輕鬆到雜亂無章
要在活潑中有系統的組織
說話不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找來找去尋不着中心思想的實例
說話要有中心思想好像人都有他底靈魂一樣
六 格言成語及例證
這個例子有三個成語就覺得生動
加上裝飾品格言成語等使說話像少女般的吸引力
同樣的意思除掉了格言成語就要無力
適當的理論是應該以例證來調節其不足的
說話時必用例證來襯托
不可濫用也不可過量用
陳腐的時代渣滓不要用
要適應對象及環境
最好短小精悍
不宜過量
七 怎樣運用滑稽與幽默
滑稽與幽默是不相同的
不要不識相
認清對象
切忌粗俗與過量
八 零零碎碎的好幾點
「唾花」由嘴噴出使人討厭
見其齒不敢聽其言
口腔里的說不出的臭味
咳嗽打涕要用手帕掩嘴
不要中途打斷話頭
第三章 話的種種及其用法
一 風涼話
什麼是風涼話
風涼話的實例說明
實例的風涼話是不應該說的
運用適當的地方是應該可說的
要加以誠懇婉曲的種種點綴
要婉轉曲折
一個婉轉曲折的實例
出於無病吟呻者的口裡
真情實話是例外是極少數
非至必要時不可應用它
二 恐嚇話
「大言不慚」的恐嚇話
並非故意鼓勵事實需要也還可用
恐嚇話的含義所在
恐嚇話的幾句實例
不必模仿這些恐嚇話
切忌幼稚與明顯之病
態度與性情還須萬分注意
非必要時絕對不可說恐嚇話
三 報復話
什麼叫做報復話
說報復話的原因
不是阿q相的報復
不是粗魯不堪的報復
不要被人有隙可乘
要乘人家的隙
要輕聲說重語
利用冷諷熱嘲
非萬分不得已請不要說報復話
四 圓滑話
什麼叫做圓滑話
簡直與皮球毫無二致
幾個圓滑話的例子
大有海外仙山半有無之感
要人說話往往是等於不說
說話不圓滑易被人抓住把柄或誤會
不要弄得無絲毫伸縮的餘地
宜老成不宜幼稚
非必要時儘量避免
態度要誠懇與研究科學時不能用的二點
五 應酬話
什麼叫做應酬話
應酬話的幾個基本原則
不宜太過也不宜不及
勿與新交朋友說爛熟的應酬話
少唱陳腐不堪的濫調
通常應酬話的種類
「客氣」話要說得既新奇而輕鬆
要把事情用極誠懇態度並請原諒來說
讚頌別人不可過度必須誠懇
道謝人家的話要新奇生動
答謝人家的話一個好例
什麼叫做介紹詞
介紹詞應當短小精悍
介紹應當以交情的輕重而分別
必須請求勿得用命令式的話
要依上列原則而隨機應變
六 諷刺話
諷刺話的定義
諷刺話的例子
對諷刺話的應用必須認清對象
七 笑話
使人開心的「笑話」
使人精神上會滿足
不要勉強來學笑話
笑話材料的搜集
八 撒謊話
在必要時說謊話也是合理的
過度的說謊難獲得人家的相信
說謊話不要露出馬腳
說謊時言語切勿支吾含糊其詞
非必要及不正當的幸勿嘗試
第四章 說話可以「無的放矢」嗎
一 如何配合對方的教育程度
舉一個實例來說明
說話要顧到對方的教育程度
救亡工作的青年灰心的原因
要由淺而深的說話
從他的說話中知道對方的程度
二 沒有人不喜歡說他所熟悉的話
要說對方所熟識的話
舉一個實例來證明
要迎合對方的興趣說對方要說的話
但是不能無條件的妥協盲從
三 是誰與我談話
要先把對方分析再來說話
對方與我是何關係
注意對方年齡幾何
留意對方性別籍貫
留心對方立場為何
四 與幾種典型的對象說話
對付所謂倜儻不羈而且爽直的人
必須用坦白公開的姿態
絕對秘密的以不告訴他為妙
喜人讚美也樂意受人誠懇指正
不可過度介意也不宜咬文嚼字
對固執拘泥故作慎重的人
舉兩個實例來解釋
一字一句都不能放鬆隨便
與他思想不合的拋開不談為妙
對「如球之圓」「如冰之滑」的人
把他底話里的詞句界限起來
「一針見血」的話非不得已不可嘗試
以老實誠懇對付為妙
可隨機應變自行研究
五 當心對方的煙幕
所謂「話」的煙幕彈是什麼
除了對付敵人外是黑暗的是不道德的
「謠言攻勢」原是煙幕式的話
試探的煙幕種種
故意為難的煙幕
六 怎樣與病人說話
這裡所謂的「病人」
對病人說謊是有極大的效用
說謊要防不使病人生疑心
對病人說話最聰明的方法
造謠也使病人得到安慰
要忌說的幾句話
對病人可說喜劇的故事
只可使他聽不可使他也起勁的說
第五章 怎樣適合自己及其他
一 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幾句有關的間話
愛護祖國是我們的立場
「唯洋論」是不應該的
二 對自己的職業性別年齡的關係
對自己職業年齡性別也要顧到
說話對職業的適合一個舉例
說話對性別的適合一個實例
說話與年齡當然也須適合
三 有關「場合」與「時間」的適合
說話也須適合場合
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說話對於時間的適合
說話不合時令豈非令人捧腹
第六章 幾個實際的問題
一 對象複雜
銅刀割豆腐兩面光
對象相對立的拋開不說
必須留心顧到各個對象的立場地位
說等量的話效用最大
說不關緊要的話
勿對同鄉說自己方言
二 怎樣推辭
態度必須誠懇
要語下留情不使對方絕望
推辭人家要婉轉謙遜
三 怎樣勸人
先施以開心劑
與以同情的諒解
絕對避免教訓的方式
從自己的錯誤說起
務使對方感動
四 如何暗示
暗示的方法實際上用處很大
舉一個暗示的實例
暗示的顯隱須以對方笨拙與聰明為定
先發制人使對方不能開口
文字暗示方法的一個實例
五 故意擴大
什麼是故意擴大
會使平凡的變成嚴重的
使人覺得相當的神秘
過度的要被人拆穿
六 如何自我宣傳
當心不要陷於吹牛
要記住不要在別人前說自己的長處
如果合乎藝術則是「如意算盤」
不可顯現地說
先把糖給對方吃
先說自己的短
一封自我宣傳的信
七 辯論原來大有藝術
認清辯論的目的
暴露對方的錯誤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不讓對方把帽子壓過來
說話必須周到
利用幾個法則
辯證法的三個定律的應用
調虎離山之計不亦妙乎
言語流利形色自若
言語支吾易使對方生輕視之心
「勝負兵家常事」既失敗也不宜不安
得勝也不必「心花怒放」
八 瑣屑的瑣屑
不要所問非所答
絕對不要抹殺一切
如何表現自己老腔
要不得的口頭禪
千萬不可在人前偷說話
第七章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一 抓住說話的機會
善於利用機會的人繼會抓住說話的機會
偉大的成功往往在於極小的機會中
一個偉大成功的實例
有了機會決不可放鬆機會
說話的成功要從許多挫折中獲得
愈不說就愈不會說愈會說就愈會說
要在多數人面前來練習說話的機會
二 請你天天「剪」
天天「剪」的是什麼
「剪」是求知的唯一好方法
怎樣去「剪」呢
分類「剪」的方法
要注意「剪而不貼」「貼而不看」的兩種毛病
要天天「剪」不宜一曝十寒
另外的三個注意點
三 運用你底耳朵並張大眼睛
多聽人家的說話
多聽人家的演說
多看電影及話劇
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四 謝謝人家糾正
自己知道自己總是有限的
要知自己的錯誤必須謝謝人家糾正
糾正者必須比自己來得學問好的人
糾正者如有錯誤不可當面駁斥
絕對不可當面拒絕糾正者
五 不可不讀的必修科
思想的訓練方法
思想訓練與說話的關係
六 誠懇謙遜的養成
誠懇謙遜的待人接物必會得人信任
在說話時也須表現最透澈才對
怎樣養成誠懇與謙遜的好習慣
七 怕難為情
「羞恥」是與生俱來的
不能處處避免開口
八 多說幾種話
會多說一種話多一分便利
在親友中多聯絡多請教
「學」而時說之
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
兩地的說話交換的方法
一個人至少學會幾種說話才好
寫在卷尾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三十二年[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H019/28
主題
InfoField
語言藝術
中圖分類
InfoField
H01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2,18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7:26,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7:26, 11 June 2023802 × 1,322, 207 pages (5.9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說話的藝術 (1/1) by 裴小楚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3046,43470; 民國圖書.7; 說話的藝術)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