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3462-43817 外國地理.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10 × 1,195 pixels, file size: 4.1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5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外國地理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胡煥庸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外國地理
Publisher
鐘山書局[印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第十章 南歐諸國
概說—地中海世界(一—二)
列國並峙之形勢(二)
與遠東之關係(二—三)
第一節 埃比利半島
位置面積
地形
氣候
特產
國勢
住民
都邑
第二節 意大利
位置與地形
面積與人口
氣候與物產
貿易與航運
都邑
第三節 昂白山中之瑞士與奧國
昂白山
一 瑞士—疆域與居民
地形與交通
產業
都邑
二 奧地利—奧匈帝國之殘餘
地位與地形
產業
都邑
第四節 巴爾幹北部諸國
概說
一 捷克斯拉夫—疆域與居民
地形與物產
交通與貿易
都邑
二 匈牙利—疆域與居民
產業
交通
政體
都邑
三 羅馬尼業—疆域與居民
地形與氣候
產業
都邑
四 南斯拉夫—疆域
居民
地形
產業
都邑
第五節 巴爾幹南部諸國
概說
一 阿爾巴尼—緩衝國之阿爾巴尼
二 希臘—疆域
產業
都邑
三 布加利業—疆域與居民
地形與產業
都邑
本章節習題五則 參考資料四種
第十一章 非洲
概說(二五—二六)
位置
疆域
列強瓜分概況
第一節 地形與水系
地形
水系
第二節 氣候與植物帶
概說
赤道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沙漠帶
地中海帶
第三節 經濟開發
過去不易開發之原因
各地物產一斑
交通概況
第四節 住民
人口
種族
第五節 北非與撒哈拉
阿脫拉各部
埃及
撒哈拉
第六節 蘇丹與剛果
蘇丹
英埃蘇丹
幾內亞各地
剛果
第七節 南部非洲
政治區分
自然區
南非聯邦
馬達加斯加
本章節習題四則 參考資料二種
第十二章 澳洲及太平洋各島
概說(三九—四〇)—不再太平之太平洋
種族偏見
軍事形勢
日美關係之惡化
第一節 澳洲
疆域
地形
氣候
植物
產業
貿易
居民
排華
都邑
第二節 新西蘭
疆域
地形
氣候
產業
居民
都邑
第三節 太平洋諸島
太平洋
大洋島嶼
氣候與產物
居民
政治區分
本章習題五則 參考資料一種
第十三章 南美洲
概說(五〇—五一)—太平洋岸四大洲之一
美國門羅主義下之拉丁美洲
華人與日人之殖民
第一節 地形
疆域
地形
安地斯山脈
中央低地
東部高地
第二節 氣候與植物
熱帶面積占全洲五分之四
溫度
風向與雨量
自然植物
第三節 政治區劃
十國三殖民地
abc三國
列強角逐之形勢
第四節 阿根廷
疆域與面積
居民
產業
貿易
城邑
第五節 烏拉圭與巴拉圭
烏拉圭
巴拉圭
第六節 巴西
疆域
居民
自然區與產物
對外貿易
都邑
第七節 北部各邦
圭亞那
英屬圭亞那
委內瑞拉
哥倫比亞
第八節 西部各邦
厄瓜多爾
秘魯
玻利維亞
智利
本章習題五則 參考資料一種
第十四章 北美洲上
概說(六七—六八)—南北美洲之比較
北美天賦獨厚
世界最富之美國
第一節 地形與河流
西部高地
東部高地
中原平地
冰河侵蝕
河流
密士失必與聖羅倫河
第二節 氣候與植物帶
地形對於氣候之影響
寒浪與熱浪
雨量
植物帶
第三節 中美各邦
狹長之土腰
氣候與物產
居民
國家
巴拿馬運河
第四節 西印度群島
西印度群島
大安提列群島
古巴
小安提列群島
巴哈馬群島
第五節 墨西哥
疆域與人口
地形與氣候
礦產
都邑
本章習題四則 參考資料一種
第十五章 北美洲下
一 美國
第一節 疆域
位置
面積與人口
沿革
太平洋上之發展
第二節 居民
歷年人口之增加
入移之人數
種族之分析
華僑之被排斥
最近對於移民之限制
第三節 富源
世界最富之國
農業
礦業
工業
第四節 交通與貿易
交通之便利
對外貿易
貿易國家
第五節 都邑
華盛頓
紐約
芝加哥
加爾維斯頓與新奧利安
舊金山
西雅圖與洛杉磯
第六節 阿拉斯加與夏威夷
阿拉斯加之購買
疆域與人口
產物
軍事重要
夏威夷
產物
形勢
二 加拿大
第一節 疆域與居民
疆域
政治地位
居民
第二節 富源
農業
林業
礦業
牧業
第三節 都邑
哇太華
蒙特利爾
多倫多
哈列法斯克
溫尼伯
溫哥華
第四節 新芳蘭
疆域與人口
產業
本章習題六則 參考資料一種
第十六章 自然地理概論上
第一節 地理學之定義與內涵
地理學之定義
地理學之內容
地理學與其他科學之關係
地理學之分類
地理定律
第二節 地球概觀
扁圓體之地球
經緯度
晝夜之別
四季之分
第三節 地球構造
地球之構造
岩石
火成岩
水成岩
變質岩
第四節 地層變動
地殼之變動
垂直移動
斷層
水平移動
火山
第五節 地面風化
外生力
侵蝕作用
破壞作用
搬運作用
冰川
積築作用
第六節 地形種類
地史變遷
侵蝕輪迴
地形種類
山嶽
第七節 河流演化
河流之構成
河流之襲奪
坡度之演化
第八節 湖泊
湖泊之構成
淡水湖與鹹水湖
湖泊之生命
湖泊之功用
第九節 海岸
海岸種類
海岸侵蝕
海岸沖積
島嶼
第十節 海洋
海洋之功用
面積與深度
鹽分
溫度
洋流
潮汐
本章習題六則
第十七章 自然地理概論下
第一節 氣候概論
氣候對於人生之影響
氣候因子
大氣
日熱
氣溫
第二節 溫度
直射與斜射
平均溫度
較差
等溫線
第三節 雨量
成因—對流雨,地形雨,風暴雨。
統計
季候分配
雨量
第四節 氣壓與風帶
氣壓帶

理想之風帶—赤道無風帶,信風帶,回歸線風帶,西風帶。
第五節 世界重要氣候帶
赤道多雨帶
熱帶夏雨帶
沙漠帶
地中海氣候帶
西風帶
第六節 季風與旋風
季風氣候
季風起因
旋風
颱風
反旋風
第七節 洋流與氣候
寒流與熱流
洋流之分布
洋流對於氣候之影響
第八節 世界植物帶
赤道雨林帶
草原帶
沙漠帶
地中海帶
闊葉樹帶
針葉樹帶
苔原帶
冰原帶
本章習題五則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四年[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634.56/17/:3
主題
InfoField
地理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634.5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2,140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8:08,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8:08, 11 June 2023810 × 1,195, 157 pages (4.1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外國地理 (1/1) by 胡煥庸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3462,43817; 民國圖書.7; 外國地理)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