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3507-43430 歐洲十一國遊記.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033 × 1,258 pixels, file size: 10.2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8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歐洲十一國遊記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康有為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歐洲十一國遊記
Publisher
廣智書局[印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一) 法蘭西遊記
巴黎遠不及柏林之廣潔與紐約之環麗
住處僅有二衢
道用木填
路政之關係
巴黎之馬車
電車
路易十四愚民之術
婦人用品獨冠歐美
鐵塔
全都公園之數
巴黎之繁麗在於淫坊妓館
妓婦之數
巴黎除其博物院之宏偉及鐵塔之高聳無可驚美
巴黎人多狡詐
法國學內技藝遠不如英德
治化污下
法人侈佚非與國之民
人多狂論
法人輕喜易怒
巴黎鐵塔為天下大觀
各國之塔皆不如巴黎鐵塔之奇偉
鐵塔之起原
鐵塔之內容
塔中之戲院酒樓
與漢時神明台相類
塔上作鬧市

數千年前古物
自由平等親愛三神
攎華博物院
院乃故王宮
莊麗類禁城
萬國博物院以此院為最
法國博物院環麗之原因
欲觀博物院者不可不游攎華博物院
埃及希臘羅馬之古物可與意國爭長
國觀一月乃為梗概
埃及文
希臘文
希臘紙
埃及古器之精工
大寶石瓶
尼羅宮之縮型
波斯突厥之壁
亞細亞文字
欹規味博物院
傷心處
中國內府珍物及玉璽皆置於此
太上皇帝歸政玉印
太上皇帝歸政仍訓政玉印
得遂初心玉印
乾隆御筆白玉方璽
八征念之寶青白玉方璽
保合太和碧玉璽
猶日孜孜緣玉璽
自強不息白玉璽
聽平視察碧玉璽
煙火長春漢玉印
圓明春山緣白玉璽
明堂制為歐美宮室之先河

懋勤殿碧玉璽

仁宗皇子綿恩手寫佛經
覓屍多那國之衣服
乾那花利博物院
亦傷心地
內府珍器充斥
御書墨寶
齊戒龍牌
妃嬪寶牒
埃及古畫筆意頗類元人
藏書
爹亞像
路易十六及爹亞與法國之關係
路易十六墳
千古大鑒
數千年來昇平第
關鍵

恪順伯博物院
書院自意國外以法為最
基遼膩博物院
拿破崙之黃興
歐婦之尚小足
法磁以賒華為最
法部署前之石華表
拿翁一生奇功皆在冒險
古墳
石室藏棺
墳制猶是我國三代族墳之法
拿破崙紀功坊
拿破崙紀陵墓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
法人之好功名心
蠟人院
立法之所宜
其道太〓非國爭之世所宜
拿破崙將死蠟像
英雄之末路

奴利故王宮
那打攎泵古廟
杯倫園廣凡三千萬邁當
園中之景
園中之賽馬場
美歐公園窮宏極麗
何者為我何者非我
汽球
汽球當為百年後一大關係事

摩蘇園
國家戲院能容萬人天下第一
法國戲劇最有名
奧皇子寧舍帝位而戀巴黎
巴黎妓女十五萬
貴家富女多出為妓
法人多墮胎故戶口日少
各國人口皆進而法乃日衰
墮胎之風美國亦然
墮胎之原因
一薄於父子
美總統麥堅尼死後家產二十六萬僅以千圖與母
一婦女自立
美國墮胎之禁罰銀六千圓
立法之騅
變法當原始要終推因審果
微賒喇舊京
歐土樓閣崇麗乃近百年間之俗
機器之效力
論治效
路易十四宮費五萬萬佛郎
外觀
內容
革命時迫路易十六簽名之畫
羅蘭夫人夫婦像
大革命時山嶽黨殺人之畫
各戰圖
地球第一大畫在意國呢士
威賒利宮
王宮之奢侈
惟漢武隋焬唐玄宗明武宗可相伯仲
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
當時鬻爵貴爵僅值五十金
路易十四削封建抑貴族
路易十四之隱謀
微賒喇宮與世界之關係

賒華磁廠
搜集各國古今數千年之磁
法磁冠絕大地
磁泥由中國運來
以吾國磁泥與萬國競爭之術
滿梯也地利襖祠
煙弗列武庫
十六世紀封建世各國鐵甲
我國軍服之可愧
吾國軍服廢弛之原因
歐人之崇拜英雄
巴黎開關之次第
巴黎開關次第六線圖
(二) 法國之形勢
法國形勢
法國人口
各國人口皆驟進獨法不爾
人口不進之原因
中國人口繁盛之故
歐美人口之可危
抑女問題
法人死亡多於英人十之五
法國之蒸氣力
法國之農業
法人之沈湎
吾國沈湎之舊俗
酒毒烈子鴉片
法農業不如英
法國地主之數
自由之動機民約之起原
享自由之福已三千餘年
不可妄服毒藥
法之林木
法之織絨
法之織絲
中國飲食衣服他日必風行萬國
絲髮可剪服必不可改
易服式與經濟界之關係
俄日之變服乃由政蠻國小
歐美人之勢利
法之麻綿
新世界者鐵世界也

陶器
製紙及印刷
衣制
炭礦
鐵礦
鐵礦
銀行
製造所
巴黎之富家
公侯
公債之利
法與英德之比較
內訌八十年
法非英德之比
德之驟強
法國不進之原因
法與英德之比較
法國革命後之國虛民敝
國富
利息
蒸氣力
人口不進之原因
農業
機器
礦產
運費
畜牧
金工
革工
食品
商貨
製造品
鐵路
船舶
國債
(三) 法國創與沿革
古稱高虜
部落時代
忋撒之攻法
米羅維朝開法之初祖
客羅維之定高虜封荷比都巴黎奉耶教
客羅四子之分立
次子格魯打之兼併
格魯打之分王四子
骨肉相殘
格魯第二世之一統
達哥巴之繼立
西的波之繼立
諸藩僣號
客羅特維第二之復王權
克魯特之繼立
查理第三與希德烈
默爾專權
權奸之亡國
甲虜萬朝
教皇權力之起原
沙曼立之武功
西歐之一統國
全歐之形勢
沙曼立之文字
沙曼立之即帝位
路易之繼立
法之分裂
查理沙伯之王法
封建之世
封建之遺害
路易孫羅額魯之王法
諾曼之入寇
孫羅額魯之被逐
歐德之王法
查理羅撒布之王法
魯篇富之王法
王權之式微
諸侯爭權
海外王
君臣爭亂
前加頒的朝
加頒的之雍立
諸侯之驕橫
羅伯之嗣位
顯理之嗣位
非力之嗣位
英之建國
葡萄牙之建國
教皇之倡十字軍
歐洲兵之殘忍
十字軍第一役
阿刺伯微積
分之傳入歐土
腓立之繼位
路易第六
路易第七
第二次十字軍
創開議會
腓立第二
築廠道子巴黎
第三次十字軍
英法累年構兵
第四次十字軍
指南針之入法
巴黎為歐洲大都之始
路易第八
路易第九
新舊教之始爭
三舉十字軍
歐洲第一令主
擊埃及獄贖七百萬
再舉十字軍
十字軍為歐亞之交第一大事
歐人之迷信神權
阿剌伯之文明
歐洲哲學之起原
歐士文明之初步
十字軍之效果
文明利器之傳自中國
腓立第三
腓立第四
三族會議之起原
路易第十
腓立第五
查理羅比
歐洲開化之先驅
腓立第六
英法百年戰爭
約翰
法國共和政體之始
查理第五
始創巴黎藏書樓
查理第六
腓立之借英傾法
英王王法
查理第七
女傑噂地厄
巴黎之恢復
法之中興
路易十一
瓜蔓抄
英主之世出
查理第八
學兵入羅馬稱羅馬東帝
路易十二
法之始強
佛朗詩亞第一
編民兵
佛朗詩亞第二
查理第九
新教之大盛
三十年教爭
教禍之慘
顯理第三
波旁朝
顯理第四
毆人於移朝之事卽無足重輕
路易十三
開霸歐之業
黎寒留名相
三十年戰爭
黎寒留似張居正
黎寒留與姚廣孝皆以僧為名相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之武功
路易十四大王
路易十四不能稱帝之原因
騰即國家
路易十四之文治
在位七十二年
路易十四似漢武
路易十四王權尊大之原因
當時法國王權獨盛之原因
高廟實結大地一統皇帝之局
路易乃結歐洲列國霸主之局
法國革命之原因
中國事勢之興法異
英之革命不根於學理而因子事勢
革命共和獨出於法之故
削侯權卻生民變
春秋三世之義
時之為義
法國革命實由事勢相迫
路易十五
路易十六
拿破崙之稱帝
拿破崙之敗亡
拿破崙之民法
歐洲起布衣為帝愷撒後一人
路易十八
罅禮第十五
三日革命
路易腓立號曰民王
四海兄弟會
第二革命
拿破崙第三
拿破崙第三之狡詐
被擒於普死者七十餘萬
國內無主巴黎大亂
法之封建寶同部落
明初中國之文明視法何如
憲法十變政黨七派
法文在歐幾為正文
英法交通之始
(四) 法國大革命記
法大亂在開議院時制未善
助美自立之拉飛咽誤以美國平等之治治法國致大亂
法國大亂之原因
參議參政之人多不能讀法令
三十人有官吏官吏多不識字
恐怖時代
民權不得當之害
拉飛咽不免於死
自由毒
巴黎市會雍盜國權驅除異己
米拉伯齊恨以死
破壞猶縱火
再開議院
拉飛咽欲以君主立憲定國
及倫的黨
維蘭夫婦及伯書
山嶽黨
羅伯卑爾及段敦馬喇
馬喇變法之政見
列車聯軍之干涉
立新政府與聯軍開戰
聯軍大疫
革黨之不亡法乃天幸
路易之專恃外援
路易之失計
路易之上斷頭台
王政絕民權始
山嶽黨制全勝
及倫的黨之因循
山嶽黨盡捕及倫的黨人下獄
及倫的黨名士之慘死
恐怖時代
及倫的黨之熱心救國
流血百二十九萬
革命慘禍及倫的黨所不及料
騎虎難下
革命之慘禍事勢所必至
爭奪相殺之患
流血數百萬終歸專制
預子革命者無一人免死
及倫的黨倡革命之罪
法國大革命不至亡國之原因
山嶽黨之慘酷
革命之究竟
我國倡革命之非
我國革命非盡殺四萬萬人不止
以仁賢之人倡革命則亡國愈速
吾國事勢非法比
山嶽黨之內訌
山嶽黨裂為三黨
國安委員會
羅伯卑爾之險狠
羅伯卑爾之被釘
恐怖殘黨
少年軍與護國兵
山嶽黨之誅鋤
流血數百萬成就一專制民主
革命之結果歸於專制君主
相爭必至相殺
共事之難
倡革者身必死
革命之慘狀
貫族富豪無辜之慘死
十萬貴族之逃亡
商工之逃亡
毀全國寺院
無辜死者三千餘人
老幼男女皆囚殺
擊殺議員六員
掘墳發陵
大索官商民家
囚巴黎者日五千人
屠者三百人為一團
政府為盜
毀全城市價七百萬
殺及婦嬰
革命宣禮式
革命結婚刑
嫌疑刑律
得死罪者七十萬人
發墳之慘局
遇人即殺見物即焚
法人民二千六百萬去其四十分之一
名為革五侯命實則革人民命
革命黨之壓制
政府之強買
強用紙幣
視商人為國賊
三十五億萬圓之空票
革命委員會
一月政費一億二千萬圓
將軍購一戰馬而無財
以嚴令定紙幣與現銀之價
民窮財盡
發行米票制限食量
徵發之慘酷
勒捐
生計界之恐慌
商界之困促
所謂自由如是如是
革命之原因
封建
法地僅如四川一省
貴州十萬
貴族之尊驕汰侈
生殺徵稅之權
役民不發工金
免兵之徵人頭之稅
終身充兵籍
所得稅
鹽稅
以重金購稅權
領主藩侯之專橫
部民嫁女必與領主陪宿
酷刑
饑民
有子不舉畏無以養
荒涼之慘狀
百人不得一人識字
封建之害
孔子之非封建
我國曆朝之稅法
兩稅法
一條鞭法
我國之薄稅
各國稅率與我比較
我國薄稅之故
我國時勢與法之異
法國稅率與我國之比較
我國之刑法
酷刑非法律所許
我國之自由
法國刑法與我國之比較
僧侶之貪暴
貴族之專擅
王宮之侈泰
革命之義吾所固有
我國之平等
我國之大革命蓋在秦民
米信神權者宮廟必壯麗
全歐之封建
我國之美合俗
我國進化之程度
我國之不愧為文明上國
歐洲之進化在近數十年間
我國之強易於反掌
以法國擬中國之不倫
言革命者為喪心病狂
美法之相反
法國革命之效
法人所流血以求自由其最重要者我早有之
我國平等自由已二千年
出版之自由
信仰之自由
我國之得平等自由當歸功孔子
法國失敗之原因
法國革命之起點
法國開議會之始本原已差
變易政體之難
法國與中國通商之始
成吉思汗之偉業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950.9/4
主題
InfoField
遊記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950.9 B258.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7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8:10, 24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8:10, 24 April 20231,033 × 1,258, 186 pages (10.2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歐洲十一國遊記 (1/1) by [康有為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3507,43430; 民國圖書-PD2022.3; 歐洲十一國遊記)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