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4302-93536 中國通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35 × 1,347 pixels, file size: 19.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2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通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周谷城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通史
Publisher
開明書店[總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導論 歷史完形論
(一) 歷史完形之基本理論
史料史觀非歷史
過去活動為歷史
歷史自身之存在
歷史自身之完整
(二) 破壞完形之各體史書
歷史記錄之發展
兩種體裁之批評
紀事本末之優劣
(三) 維護完形之通史譯義
專史之和非通史
通史對象為活動
維護完形之通史
第一篇 游徙部族定居時代(周平王東遷洛邑以前即公元前七七〇年以前)中國民族初步型成
第一章 中國歷史的序幕
(一) 未經記載的歷史
從北京人到仰韶
仰韶時期之推斷
(二) 中國歷史的序幕
夏為中國史序幕
由序幕轉入正幕
先民努力的三端
第二章 先民怎樣對付天然
(一) 空間的占領
水患的浩大
山居的推斷
治水的意義
治水的記載
(二) 時間的記取
傳說的曆法
所謂期與閏
記時的方法
商代的曆法
(三) 器具的發明
夏之石器
商之銅器
周之鐵器
(四) 生活的演進
商代以前的生活
商之畜牧兼農業
周代農業之盛況
第三章 諸種部族怎樣相處
(一) 諸種部族之所從出
亞洲的黃種
中國的民族
民族的問題
(二) 諸種部族互相戰爭
戰爭的原因
戰爭的頻繁
(三) 幾種較大的戰爭舉例
漢族與苗族的戰爭
漢族內部的戰爭
漢族與藏族的戰爭
(四) 長期戰爭所生結果
第四章 社會次序怎樣樹立
(一) 封國之出現
封之意義與必然性
所謂封國及其種類
封國與中央的關係
關於封建制的討論
(二) 土地之劃分
關於井田的記載
周代田制的推斷
論所謂井田制度
(三) 權力之傳授
權力傳授亦有問題
周以前之傳授問題
周代所行之繼統法
由繼統法到宗法制
(四) 等級之次序
君臣之分的確定
自天子至於庶人
生之者與食之者
第五章 宗教在上述諸問題中之地位
(一) 以卜決疑的方法
決疑用卜
所卜之事
卜之方法
所信之神
(二) 崇拜祖先與自然
崇拜祖先
崇拜自然
(三) 宗教的社會作用
宗教統一團體勞動
宗教統一作戰行動
宗教穩定社會次序
(四) 主持宗教之人物
周以前之儒者
第六章 新次序下之經濟盛況
(一) 由政治到經濟
等級次序與生產
周人努力與生產
(二) 生產發達概觀
農業之盛
工商之興
(三) 經濟醞釀新變
第二篇 私有田制生成時代(自周平王元年至新莽元年即自公元前七七〇年至公元九年)社會關係發生劇變
第一章 新經濟腐蝕貴族
(一) 周天子之逐漸腐化
穆王滿之遠遊遠征
厲王胡之貪得嗜利
宣王靖之最後爭扎
(二) 共主資格逐漸沒落
自幽王至春秋之世
諸侯壓倒天子
天子敗於諸侯
(三) 各國貴族以下犯上
諸侯腐化
魯之三桓
齊之田氏
晉之六卿
第二章 新經濟促成霸政
(一) 概說
泛論霸政
(二) 典型的齊霸
齊先稱霸的原因
齊國稱霸的事實
齊霸中之一要人
管仲之法治主義
(三) 其他的霸者
自宋襄至晉文
秦與晉的關係
晉楚爭霸與弭兵
吳與越迭稱霸
結語
第三章 新經濟產生新階級
(一) 地主之出現
地主之來歷
士變為地主
(二) 商人之抬頭
商業之發達
商人之抬頭
(三) 高利貸者出
高利貸之由來
高利貸者之例
(四) 奴隸之使用
奴之大量使用
第四章 新階級之創造集權帝國
(一) 戰國時代之七雄
戰國的時代
稱雄的七國
(二) 衛鞅之改革秦政
秦人之振奮
衛鞅之入秦
衛鞅的新政
(三) 所謂合縱與連橫
六國被迫自振
士之政治活動
合縱運動舉例
連橫運動舉例
(四) 商人之助長帝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
商人的勢力大張
呂不韋與嫪毒
商人勢力被打擊
(五) 地主之樹立政權
秦帝國之瓦解
漢帝國之確立
布衣將相之局
第五章 集權帝國之制度
(一) 郡縣制之確立
由封建到郡縣
秦郡凡四十八
郡縣制之確立
(二) 刑法制之嚴明
秦之刑法制
漢之刑法制
(三) 詮選制之複雜
漢之學校制
博士與弟子
選舉之制度
(四) 土地制之畸形
土地之私有
貧富之懸殊
限民以名田
第六章 隨社會而演變的學術思想
(一) 學術思想由官府入民間
學在官府
學到民間
(二) 社會變遷中之諸種學說
右翼的孔子
左翼的法家
積極的墨子
消極的道家
(三) 統制學術思想之諸策略
秦之統制學術
漢之表彰經典
劃時代的董仲舒
第三篇 封建勢力結晶時代(自新莽元年至北宋元年即自公元九年至九六〇年)由內亂到種族戰爭
第一章 社會的劇烈衝突
(一) 內張外擴造成社會問題
內部之階級對立
對外之疆土開擴
社會問題之造成
(二) 新莽時代之大動亂
王莽的出身
王莽的新政
新政的失敗
南部民亂起
東部民亂起
官僚地主乘機活躍
(三) 地主階級收拾時局
劉家起者最多
光武成功為帝
光武有統治之策
志士有卓特之行
第二章 由社會衝突到軍事割據
(一) 東漢統治發生動搖
外戚執政之必然性
宦官打擊外戚
名士制裁宦官
宦官名士之大衝突
(二) 民亂蔓延群雄割據
黃巾賊之亂
黑山諸賊眾
董卓的計畫
董卓的失敗
群雄的割據
(三) 由魏蜀吳到司馬氏
所謂三國的鼎立
吳蜀聯盟以擊魏
司馬氏之統一國
第三章 西北諸民族之乘機進逼
(一) 西北諸民族進逼之因緣
為生存條件而內移
徙戎論之未見採納
乘八王之亂而大舉
(二) 西北諸民族之大舉進逼
五胡十六國之興起
前趙劉氏逼晉最甚
後趙石勒統一北部
由後趙到前燕
前秦苻堅拓地最廣
肥水戰後諸國並起
(三) 晉室被迫相率南遷
懷愍之蒙塵
東晉之立國
東晉版圖之狹小
北方人民之南遷
第四章 南朝北朝之對立
(一) 漢族北伐之無成
祖逖功敗垂成
庾亮出兵受挫
殷浩北伐無成
桓溫始勝終敗
劉裕最後努力
(二) 南朝北朝之對立
所謂南朝
南朝之疆土
所謂北朝
北朝之疆土
南朝北朝之對抗
(三) 北方異族與漢族之和同
由相殘到相容
後魏之安集策
均分田畝
確定戶籍
由安集到和同
(四) 南方土著與僑民之衝突
僑民土著衝突之始
晉室渡江土著拒絕
南朝既立土著屈從
侯景亂起土著抬頭
第五章 六朝時代江南的文化
(一) 江南文化之物質基礎
長江下遊民康物阜
南來民眾助其富庶
建業一地六代國都
南方財富集中江左
(二) 社會構造與江南文化
私有田制繼續發展
地主佃客相反相成
士族庶姓相互對峙
九品中正助長士族
(三) 六朝時代之學術思想
上流社會生活豐裕
能作有內容之清談
勤研易老莊之哲理
深究各專門之學問
(四) 六朝時代之文藝美術
雕琢文學之完成
書法繪畫之發達
音樂雜藝之盛行
附論六朝奢侈生活
第六章 隋唐統一帝國之發展
(一) 由南北對立到南北一統
北齊統治者的腐化
北周統治者的腐化
中樞腐敗叛者四起
大難迫來隋室代周
隋平陳後南北一統
(二) 隋帝國對內對外的活動
內部之建設
對外的用兵
(三) 由隋之瓦解到唐之建業
大亂之造成
帝國之瓦解
李唐之統一
(四) 隋唐帝國在亞洲諸民族中之地位
概說
文化的優越
產業的優越
軍事的優越
唐帝國之邊防
第七章 中外文化匯合演進
(一) 發展生產之諸制度
土地之分配
工藝之進步
商業之發達
(二) 維持秩序之諸制度
官制之淵源與大略
刑制之淵源與大略
兵制之淵源與大略
(三) 推進文化之諸制度
唐代的學校
學校的課程
由學校到科舉
第八章 漢唐時代佛法之東來
(一) 當時中國與西域之經濟關係
概說
中西的交通
交通的道路
護商的屯田
中西的貿易
(二) 佛教的東來
佛教東來之始
西方僧侶東來
中國信徒西行
翻譯經典之盛
(三) 東來的佛教
寺院生活之發達
佛教文化的影響
佛教所遭之反攻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八年[193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20/35
主題
InfoField
中國歷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605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30,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30, 11 June 2023835 × 1,347, 624 pages (19.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通史 (1/1) by 周谷城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4302,93536; 民國圖書.7; 中國通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