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4363-49183 江蘇省鄉土志.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75 × 1,370 pixels, file size: 9.8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3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江蘇省鄉土志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王培棠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江蘇省鄉土志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江蘇省鄉土志之意義及其研究、江蘇省之沿革疆域與人口、地勢與天時、生產與教育、交通與建設、民生與民風、政治與軍事、學藝與人物、財政、都邑、名勝古蹟等。全書分20章。書前有凡例、王公與序、作者序。書後附錄灌雲縣成立之動機及其經過、熊烈士成基小傳、江寧實驗縣概況、江蘇省府二十六年度行政計劃大綱、江蘇省民族英雄史跡一覽表、本書參考書一覽

目錄
第一章 江蘇省鄉土志之意義及其研究
第一節 何謂江蘇省鄉土志
第二節 何以須研究江蘇省鄉土志
第三節 如何研究江蘇省鄉土志
第二章 江蘇省之沿革
第一節 專制時代之江蘇省
第二節 民國成立以後之江蘇省
第三節 江蘇省各縣建置之程序
第三章 江蘇省之疆域
第一節 疆域之開拓
第二節 位置與範圍
第三節 各縣水陸面積之比較
第四章 江蘇省之人口
第一節 人口統計
第二節 人口分布與比率
第三節 人口密度
第四節 人口問題
第五章 江蘇省之地勢
第一節 地質與地形
第二節 山脈之分布
第三節 河流之分布
第四節 湖泊之分布
第五節 海岸及島嶼
第六章 江蘇省之天時
第一節 氣候之一般的觀察
第二節 氣溫
第三節 風向
第四節 雨量
第五節 天時與土壤之關係
第七章 江蘇省之富源
第一節 富源之意義
第二節 農產
第三節 墾牧
第四節 園藝
第五節 林礦
第六節 漁鹽
第八章 江蘇省之實業
第一節 實業二字之新解釋
第二節 工業
一 紡織工業
二 食品工業
三 化學工業
四 機器五金工業
五 日用品工業
六 其他工業
第三節 商業
一 銀行
二 錢莊
三 典富
四 堆棧
五 保險
第九章 江蘇省之交通
第一節 鐵道
第二節 公路
一 九大幹線
二 四十三支線
三 各縣縣道
第三節 水運
第四節 郵電
一 郵政
二 電報
三 電話
四 電燈
第五節 航空
第十章 江蘇省之建設
第一節 歷史上之偉大建設
第二節 最關民生之水利建設
一 大運河之疏〓
二 〓運河之疏〓
三 六塘河之疏〓
四 淮河之開導
五 黃災善後工程
六 江南水利工程
七 籌劃江北新運河工程
八 其他水程工程
九 各縣縣河之疏〓
第三節 連雲港之建築
第四節 農業建設
一 農業倉庫
二 農業推廣
三 農具改良
四 蠶桑之改進
五 其他農業建設
第五節 文化建設
第六節 社會建設
一 衛生事業
二 救濟事業
三 合作事業
四 度量衡之劃一與推行
第十一章 江蘇省之教育
第一節 教育行政組織
一 各教育行政組織
二 地方教育行政組織
第二節 學校教育
第三節 社會教育
第四節 義務教育
第五節 教育經費
第六節 教育比較
第七節 江蘇教育之特質
第八節 文化事業
第十二章 江蘇省之政治
第一節 江蘇省之開發
第二節 行政組織
一 各行政組織
二 區行政組織
三 縣行政組織
第三節 吏治概況
第四節 地方自治
一 自治團體組織
二 地方自治進行概況
三 保甲制度
四 自治實驗縣區
第五節 地政概況
一 土地行政組織
二 土地之清丈
三 土地之登記
四 開徵之地價稅
五 土地之使用
六 土地之徵收
七 清丈經費
第六節 禁煙概況
一 禁煙機關
二 禁煙成績
第七節 司法概況
一 司法機關
二 各縣司法情形
三 各法院之經濟及收案比較
第八節 其他施政概況
第十三章 江蘇省之財政
第一節 財政概況
第二節 財務行政組織
一 省財務行政組織
二 縣財政行政組織
第三節 財務行政秩序
一 預算
二 收支及金庫
三 簿記
四 決算及稽核
第四節 收支概況
一 收入
二 支出
第五節 各種賦稅之徵收
一 田賦
二 營業稅
三 契稅
四 其他稅收
第六節 歷年財政工作概況
第十四章 江蘇省之軍事
第一節 軍事之形勢
第二節 歷代之戰跡
第三節 軍事之配置
一 保安隊
二 警察局及警察隊
第四節 要塞
第五節 國防
第六節 地方自衛
第七節 綏靖成績
第八節 軍事訓練
第十五章 江蘇省之民生
第一節 民生概觀
第二節 農民生活
第三節 勞工生活
第十六章 江蘇省之民風
第一節 民風概觀
第二節 民情
第三節 語言
第四節 習俗
第五節 惡習匯述
第六節 宗教
第七節 迷信
第十七章 江蘇省之學藝
第一節 學藝上之地位
第二節 學術概觀
第三節 藝術管窺
第十八章 江蘇省之人物
第一節 人物概觀
第二節 關於名德方面之人物
一 吳太伯
二 仲雍
三 季札
四 言偃
五 胡瑗
六 陸世儀
第三節 關於政治方面之人物
一 蕭何
二 曹參
三 廂雍
四 周處
五 范仲淹
六 范純仁
七 陸秀夫
第四節 關於武功方面之人物
一 〓象昇
二 鄭遷楨
三 關天培
第五節 關於氣節方面之人物
一 陳東
二 高攀龍
三 顧憲成
四 周順昌
五 陳子龍
六 瞿式〓
七 沈廷揚
第六節 關於學術方面之人物
一 顧野王
二 陸德明
三 劉知幾
四 唐順之
五 徐光啟
六 顧炎武
七 顧祖禹
八 惠棟
九 錢大昕
十 王念孫
十一 王引之
十二 莊存興
十三 劉逢祿
十四 阮元
十五 汪中
第七節 關於有功黨國之人物
一 趙聲
二 熊成基
第十九章 江蘇省之都邑
第一節 都邑概述
第二節 鎮江縣
第三節 吳縣
第四節 無錫縣
第五節 武進縣
第六節 江寧縣
第七節 松江縣
第八節 銅山縣
第九節 淮陰縣
第十節 江都縣
第十一節 南通縣
第十二節 東海縣
第十三節 鹽城縣
第二十章 江蘇省之各勝古蹟
第一節 名跡概述
第二節 江寧風景線
第三節 鎮江名跡縮寫
第四節 宜與兩洞紀游
第五節 無錫攬勝記
第六節 蘇州勝跡巡禮
第七節 虞山與佘山之游
第八節 青峰數點憶南通
第九節 綠楊城郭是揚州
第十節 銅山一瞥
第十一節 雲颱風光
第十二節 各縣名跡舉隅
附錄
一 灌雲縣成立之動機及其經過
二 熊烈士成基小傳
三 江寧實驗縣概況
四 江蘇省政府二十六年度行政計劃大綱
五 江蘇省民族英雄史跡一覽表
六 本書參考書報一覽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3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925.3/4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925.3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4,30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38,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38, 11 June 2023875 × 1,370, 332 pages (9.8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江蘇省鄉土志 (1/1) by 王培棠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4363,49183; 民國圖書.7; 江蘇省鄉土志)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