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4583-49519 中國歷史簡編.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60 × 1,218 pixels, file size: 13.6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1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歷史簡編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吳澤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歷史簡編
Publisher
峨嵋出版社[發行者]
Description

此書為作者所編《中國歷史大系》的縮編本。書中側重於社會發展史的研究。全書共7編,除緒論外,分6編記載原始社會到「七七」抗戰的歷史。每編都分經濟構造、政治構造、意識形態3個方面加以敘述

目錄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秦以前的史料與參考資料問題
中國人種的由來、分布與起源
史前社會歷史的史料與參考資料
殷代社會歷史的史料與參考資料
兩周社會歷史的史料與參考資料
第二章 中國社會形態的發展階段
社會歷史研究的重要性
史前原始公社制社會階段
殷代奴隸制社會階段
兩周秦漢迄清鴉片戰爭的封建制社會階段
鴉片戰爭到「七七」抗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階段
第二編 史前原始公社制社會
第一章 經濟構造
第一節 傳說中之[有巢燧人伏義]時代的先氏族社會的構造
傳說中之「有巢氏」時代—蒙昧下期
傳說中之「燧人氏」時代—蒙昧中期
傳說中之「伏羲氏」時代—蒙昧上期
先氏族社會的原始公社制生產關係
第二節 傳說中之「神農堯舜禹夏」時代的氏族社會的經濟構造
傳說中之「神農氏」時代—野蠻下期
傳說中之「堯舜禹」時代—野蠻中期
傳說中之「夏代」—野蠻上期
原始公社制生產關係和經濟狀況的變化發展
史前原始公社制社會的解體
第二章 社會組織與家族制度
第一節 社會組織
傳說中之「有巢燧人伏羲」時代的先氏族社會祖師
傳說中之「神農堯舜禹」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組織
傳說中之「夏代」父系氏族社會組織及其解體
第二節 家族組織
傳說中之「有巢燧人伏羲」時代先氏社會的集團家族
傳說中之「神農堯舜禹」時代母系氏族社會的對偶家族
傳說中之「夏代」父系氏族社會的一夫多妻制過渡家族
第三章 意識形態
第一節 原始思維與萬物有靈論
原始的思維
萬物有靈論
第二節 原始宗教的起源及其形態
原始宗教的構成與圖騰主義
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
第三節 原始的藝術
繪畫雕刻塑像諸美術
舞蹈詩歌音樂及文字
第三編 殷代奴隸制社會
第一章 經濟構造
第一節 殷族建國過程和生產工具
殷族的建國過程
殷代社會的生產工具是金石器還是青銅器
第二節 生產工具的樣式和經濟狀況
殷代的農業經濟是用什麼樣的工具生產的
與此生產工具相適應的經濟狀況
第三節 殷代社會的經濟關係或生產關係
殷代社會的基本生產工作者是誰?
生產手段的占有形態怎樣?
殷代社會是奴隸制社會還是氏族社會?
第四節 殷代奴錄製經濟的發展及其解體
殷代奴錄製經濟的發展及其解體
殷代奴隸制經濟的解體
第二章 政治構造與家族制度
第一節 社會關係的諸形態及其演變
社會關係的形成過程
殷代社會關係的具體編制
殷代社會關係的轉變
第二節 國家構造及其形態
殷代國家的起源及其特徵
殷代國家的形態及其解體
第三節 家族制度
殷代是半血緣家族嗎
殷代是一夫一妻制家族
第三章 意識形態
第一節 古代宗教與哲學思潮
古代宗教體系及其特徵
「卦爻」物質多元論哲學的發生發展及其變質
第二節 古代的科學藝術與文學
古代科學的發達
藝術文字詩歌與文學
第四編 兩周初期封建制社會
第一章 經濟構造
第一節 西周封建經濟的形成過程
周族國家的創立
殷代奴隸制給西周封建制度的歷史準備
西周封建制度的出現
第二節 西周初期封建制的生產方法
莊園制的成立
「井田制」是什麼?
勞役地租的收取諸形態
西周社會的生產關係與社會性質問題
第三節 初期封建經濟的發展與西周的沒落
大領主的兼併與小領主的沒落
從屬異族與農奴的反抗叛亂
社會的大動亂與西周沒落
第四節 春秋之戰國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冶鐵的出現與改進
獨立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
中世都市的形成於地方經濟的勃興
第五節 新興地主經濟的發生發展與領主經濟的沒落
地主經濟的出現與領主經濟的沒落
莊園制度的廢除與現物地租的出現
新興地主經濟的代起與領主經濟的結束
第二章 政治構造與家族制度
第一節 兩周社會關係的具體構造及其發展
兩周社會關係的具體編制
階層矛盾的身分關係的變化與發展
封建領主的沒落與新興地主的代起
第二節 兩周封建國家的構造形態及其發展
等級制的國家組織
地方分權的民主制封建國家形態
兩周封建國家的中衰與春秋戰國的結束
第三章 意識形態
第一節 兩周宗教哲學思想的流變
兩周宗教思想的演變
西周社會哲學思想的演變
春秋戰國哲學思想的演變及其流派
第二節 兩周政治思想的流變
西周封建統治政治哲學—洪範
春秋戰國時代的政治思想的演變及其流派
第三節 兩周文學的流變及藝術的發達
西周文學體裁的演變
兩周文學的諸派
戲劇歌舞藝術的發達
第五編 秦漢到唐專制主義封建制社會
第一章 經濟構造
第一節 大地主經濟的確立和秦的滅亡
秦的建國統一與地主經濟的樹立過程
秦代的經濟組織與秦的滅亡
第二節 漢代地主經濟的安定和發展過程
漢代地主經濟的重新安定
漢代社會經濟關係及社會性質問題
工商業的發達與地主 經濟的發展
漢代經濟的矛盾〓結與漢代的滅亡
第三節 三國、晉、南北朝社會經濟的矛盾與發展
大地主經濟的發展及其特點
商業資本與所調自然經濟的「復活」問題
第四節 隋、唐地主經濟的昂漲發展與隋、唐的沒落
大地主經濟的發展與隋代的沒落
大地主經濟的昂漲發展
唐代工商業的發達與行會制度的特點
唐代經濟關係的破壞與唐代的滅亡
第二章 政治構造
第一節 社會關係的形態及其發展
秦到唐的社會關係
秦末農民暴動與楚漢紛爭
漢初皇室與君的矛盾—吳楚七國之亂
外戚之禍與王莽變法
宦官外戚之禍
三國紛爭及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
南北朝的對峙與隋的興亡
唐代藩鎮宦官之禍及五代十國到宋的交替
第二節 國家的構成與形態及其發展
秦到唐的政權性質問題
國家的組織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形態
第三章 意識形態
第一節 宗教思想的流變
秦代漢初宗教思想諸形態與儒佛道的出現
六朝隋唐儒學與佛道教的發展及其關係
第二節 哲學思想的流變
秦漢時代的哲學思想
六朝隋唐時代的哲學思想
第三節 政治思想的流變
秦漢時代的政治思想
六朝隋唐時代的政治思想
第六篇 宋到鴉片戰爭專制主義封建制社會
第一章 經濟構造
第一節 大地主經濟的動搖與兩宋經濟
生產力的發展狀態與宋代經濟關係
工商業·貨幣經濟的發達與自由商人的出現
遼金元的入侵與宋代種族國家的顛覆
第二節 元代社會經濟的構造及其特點
蒙古族的建國與封建制的組織過程
元朝社會經濟的構造及其特點
元代工商業與都市經濟的發達
元代經濟關係的發展與蒙古帝國的崩潰
第三節 明清封建地主經濟的沒落·資本主義因素的內育與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小所有經濟的發展和貨幣地租的顯現
社會關係的破壞和明清皇朝的交替
封建大地主經濟的繼續沒落與崩潰
資本主義因素的內育
歐洲資本主義的入侵與雅片戰爭
第二章 政治構造
第一節 社會關係的演變
北宋的社會關係與王安石變法新舊黨爭
南宋的社會種族矛盾與「和」「戰」政爭
元代的政治措施與元明皇朝的更替
明代的宦官專政與東林黨錮
清初異族統治·三藩之亂·文字獄與文化奴役政策
清代政治的腐敗·農民叛亂與雅片戰爭
第二節 國家形態的發展
宋元國家形態的演變
明清專制主義國家形態的發展
第三章 意識形態
第一節 宗教與哲學思想的流變
宗教思想的流變
兩宋哲學思想的流變
元到雅片戰爭哲學思潮的流變
第二節 政治思想的流變
宋元的政治思想
明到雅片戰爭的政治思想
第七編 鴉片戰爭到七七抗戰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社會
第一章 經濟構造
第一節 鴉片戰爭到中日戰爭前中國經濟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化過程
鴉片戰爭與中國資本主義出生關係
外資的入侵與中國經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化過程
中國近代企業的萌芽於官僚資本的出現
第二節 中日戰爭到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經濟構造的正式形成
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日戰爭與金融資本近代企業的發達
官僚資本民族資本企業的發展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經濟構造的正式形成
第三節 歐洲大戰到大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經濟構造的深化
帝國主義侵略的暫時鬆懈與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帝國主義侵略的再加緊與中國主義的危機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經濟的深化與北伐大革命
第四節 世界經濟恐慌到七七抗戰前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經濟構造的崩潰
世界經濟恐慌到與中國經濟危機的再深化
中國經濟恐慌與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經濟構造的總崩潰
中國經濟的景氣與七七抗戰的準備
第二章 政治構造
第一節 鴉片戰爭到中日戰爭前中國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化過程
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之役
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對於中國政治之影響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與經濟政治的改制
太平天國失敗後帝國主義的加緊侵略與中國政治的再變化
第二節 中日戰爭到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構造的正式形成
中日戰爭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的正式形成
康梁戊戌維新運動對於中國政治改制的影響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對於中國政治的墮落
辛亥革命與滿清封建統治的滅亡
第三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北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的深化
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緊與軍閥混戰
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新階段——五四運動
五卅運動與北伐國民革命
第四節 九一八到七七抗戰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政治的最後階段
九一八事變與東三省的淪陷
〓察事件到七七交戰的揭幕
第三章 意識形態
宗教思想的流變
哲學與政治思想的流變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45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45-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20/47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2,29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18,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18, 11 June 2023860 × 1,218, 317 pages (13.6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歷史簡編 (1/1) by 吳澤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4583,49519; 民國圖書.7; 中國歷史簡編)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