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5605-44988 增訂實用北京指南.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033 × 1,450 pixels, file size: 31.4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7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增訂實用北京指南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徐珂編纂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增訂實用北京指南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地理、禮俗、法規、公用事業、交通、實業、食宿遊覽、古蹟名勝、雜錄、地名表共十部分

目錄
北京風景畫
國子監大成殿
國子監辟雍
國子監辟雍牌坊
北京大學校
觀象台之一
觀象台之二
農商部第二栽種試驗廠
改筑後之正陽門
景山
小湯山
中海
南海瀛台
北海
頤和園全景之側面及石船
頤和園排雲門前之牌坊
頤和園排雲殿及佛香閣
靜宜園昭廟前琉璃牌坊
中央公園
陶然亭
天壇祈年殿
戒壇寺大雄寶殿
戒壇寺九龍松
戒壇寺臥龍松
碧雲寺大殿
第一編 地理
建置之沿革
城池之沿革
疆界
形勝
地勢
氣候
內城之概略
外城之概略
內外城新辟街道
皇城之概略
皇城新辟之缺口
清宮
京師各公署地址
一 議院及其附屬機關
二 總統府及其附屬機關
三 國務院及其附屬機關
四 全國水利局
五 京畿衛戍總司令部及其附屬機關
六 將軍府及其附屬機關
七 平政院
八 審計院
九 外交部及其附屬機關
一〇 內務部及其附屬機關
一一 步軍統領及其附屬機關
一二 財政部及其附屬機關
一三 鹽務署及其附屬機關
一四 幣制局
一五 全國煙酒事務署
一六 稅務處及其附屬機關
一七 陸軍部及其他陸軍機關
一八 海軍部及其附屬機關
一九 參謀部及其附屬機關
二〇 司法部及其他司法機關
二一 教育部及其附屬機關
二二 清史館
二三 農商部及其附屬機關
二四 交通部及其附屬機關
二五 航空事務處及其附屬機關
二六 蒙藏院及其附屬機關
二七 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
二八 司法官懲戒委員會
二九 京兆各機關
三〇 清室及其附屬機關
府第
各國使館及兵營
戶口及職業
內外城人口表
外國人人口表
內外城人口職業表
外國人職業表
水平石標
京師市政公所已經規定市內道路之等級幅員標準
模範市區之概略
第二編 禮俗
謁見禮節及規則(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公布)
總理接見禮(五年八月九日公布)
相見禮(四年七月十三日公布)
訪客
宴會
新式婚禮
舊式婚禮
新式喪禮
舊式喪禮
歲時俗尚
廟會
附媽媽論
世界各國國慶紀念日
第三編 宗教
孔教
釋教
附修正北京念佛會簡章
附樂樂省心社規則
道教
天主教
耶穌教
回教
理門
第四編 法規
違警罰法
警察廳戶口調查規則
呈報營業規則
商鋪應守簡章
修正工巡捐局鋪捐章程
罰辦欠捐章程
各鋪求減鋪捐簡明章程
京師鋪底轉移稅章程
附鋪底驗照章程
特許廣告規則
重訂管理戲園規則
重訂管理樂戶規則
樂戶捐章(摘錄)
管理旅店規則
管理會館規則
京都市工巡捐局車捐章程
鄉車進城領照簡章
呈報建築規則
督辦市政公所建築管理辦法
督辦市政公所建築管理施行辦法
督辦市政公所評議會暫行章程
修正北京房地收用暫行章程
京都市政公所發給房地轉移憑單規則
京都市房基線施行規則(摘錄)
京都房基線退讓覆查細則(摘錄)
督辦京都市政公所投標章程
香廠地畝轉租註冊規則
城南公園招商租地營建簡章
京都市立貧民借本處簡章(摘錄)
附限制借戶細則
內務部防疫清淨方法消毒方法
內外城官醫院規則(摘錄)
傳染病醫院章程(摘錄)
傳染病醫院普通診療所暫行章程(摘錄)
模範區租領地基章程
馬路章程
自來水地管及售水龍頭安設規程
第五編 公共事業
教育
甲 學校教育
一 大學校
二 專門學校
三 中等學校
四 初等學校
五 平民學校
六 警察廳立半日學校
七 講習所及傳習所
附試驗場
乙 通俗教育
一 講演所
二 圖書館
三 博物館
四 閱書處
五 閱報處
六 公共體育場
七 陳列所
各省會館及同鄉會
直隸
奉天
吉林
山東
河南
山西
江蘇
安徽
江西
福建
浙江
湖北
湖南
陝西
甘肅
新疆
四川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滿州
蒙古
西藏
各業
外國居留民會
各團體及俱樂部
一 宗教團體
二 學術團體
三 職業團體
四 政治團體
五 自治團體
六 俱樂部
慈善事業
一 紅十字會教養院施粥廠等慈善機關
二 人力車夫休息所
三 丙舍
四 義冢(各國公共塋地附)
自來水
自來水包月水價
警鐘台
第六編 交通
水路
一 上海至天津船價
二 治港公司
陸路
一 鐵路車站及辦事處
二 京漢鐵路添開特別快車關於搭客辦法
三 汽車行
四 馬車行
五 轎車行
六 賃車店
七 敞車
八 手車鋪
九 人力車行
一〇 自行車行(即腳踏車)
一一 騾馬店
一二 驢店
一三 標局
一四 轉運
郵務
一 交通部郵政總局北京郵務管理局及各支局地址
二 郵務管理局收件時刻
三 各支局交件時刻
四 郵務信櫃
五 信筒辦法
六 本城投送信件時刻
七 前門東車站支局封發郵件鐘點(按鐵路行車時刻隨時修正)
八 中華民國郵政寄費清單第六十九號(自中華民國十二年一月一日始開始實行)
九 快信地名
一〇 中美(和諾魯魯在內)訂立直接互換包裹章程摘要
一一 信局
附京師空中遊覽搭客規則(中華民國十年三月一日)
電報
一 北京電報總分局地址
二 電報章程摘要
三 中國電報局名
四 郵轉電報辦法
五 電報代日韻目表
電話
一 北京電話局地址
二 電話租用章程
三 零售電話
附鐵路客票價目里數及行車時間表
京奉幹路
京通(京奉支線)
溝營(京奉支線)
京綏幹路
環城(京綏支線)
宣化(京綏支線)
大同(京綏支線)
京漢幹路
西廣(京漢支線)
長豐(京漢支線)
京坨(京漢支線)
琉周(京漢支線)
高粱(京漢支線)
高臨(京漢支線)
津浦幹路
兗濟
臨棗
國有五路及日本朝鮮南滿中東聯票價目表(民國十一年六月查)
第七編 實業
北京特優工商品略述
京師市場說明
一般實業公司類
一 公司
二 洋行
一般工廠類
一般售品所類
一 售品所
二 洋貨莊
金融類
一 公估局
二 公債局
三 平市官錢局
四 兌換所
五 金店及金珠店
六 帳局
七 匯兌莊
八 銀公司
九 銀行
一〇 銀號
一一 銀錢店
一二 爐房
一三 證券交易所
一四 證券交易所事務所
附證據金及經手費
一五 當鋪
一六 保險公司
附保險辦法火險價目
一七 儲蓄會
美術品類
一 美術社
二 書畫店
三 古畫字帖鋪
四 蘇表字畫鋪
五 扇畫店
六 燈畫店
七 畫像館
八 傳真處
九 照相館
一〇 圖章館
一一 刻字鋪
一二 古玩鋪(亦即文玩)
一三 景泰琺瑯鋪
一四 象牙秋角鋪
一五 扎花師
一六 雕漆鋪
一七 推花繡花鏡屏
音樂類
一 風琴廠
二 音樂鋪
三 響器店
四 鼓鋪
五 話匣經理處
書紙印刷類
一 書
二 造紙局
三 南紙店
四 紙店
五 草紙店
六 賬本店
七 印刷所
報章雜誌類
一 公報
二 日報
三 洋文報
四 通信社
五 派報社
六 廣告部
七 雜誌
儀器文具類
一 學校儀器所
二 筆墨店
三 墨盒店
土木建築類
一 工程司
二 工程處
三 鑿井局
四 木廠
五 生料廠
六 油漆作
七 漆鋪
八 石板廠
九 石瓦廠
一〇 石廠
一一 灰棧
金屬品類
一 五金工廠
二 五金行
三 銅鐵工廠
四 鐵工廠
五 拔絲作
六 包金作
七 鏨金作
八 機器莊
九 金鑽局
一〇 金箔店
一一 捶金店
一二 銅器鋪
一三 白銅鋪
一四 紅銅鋪
一五 黃銅鋪
一六 銅錫店
一七 錫店
一八 鉛鐵鋪
一九 鐵鋪
二〇 銅絲鋪
二一 鐵絲燈籠鋪
二二 針店
二三 刀剪鋪
二四 鍘刀鋪
二五 藥刀鋪
二六 剃刀鋪
二七 麻刀鋪
二八 蹄鐵鋪
二九 水煙袋鋪
織染類
一 紡紗公司
二 棉花莊
三 織布廠
四 織襪廠
五 毛巾廠
六 地毯廠
七 地氈莊
八 氈簾鋪
九 毛氈局
一〇 織染公司
一一 染工廠
一二 染坊
一三 顏料店
綢布類
一 綢緞莊
二 緞莊
三 印度綢緞莊
四 綾店
五 呢絨洋貨
六 布鋪
七 布莊
八 洋貨布莊
九 踹布莊
一〇 花邊莊
一一 欄杆店
一二 絛帶鋪
一三 絨球店
一四 絲線店
一五 棉線店
一六 絨線雜貨店
衣着類
一 新衣莊
二 新衣襪店
三 西服莊
四 軍衣莊
五 中西成衣鋪
六 成衣鋪
七 估衣鋪
八 雨衣鋪
九 僧衣鋪
一〇 戲衣鋪
一一 壽衣鋪
一二 祭衣鋪
一三 被服廠
一四 氈帽氈鞋作
一五 帽店
一六 盔頭鋪
一七 靴鞋莊
一八 皮靴店
一九 油靴店
二〇 皮貨局
二一 繡貨莊
二二 皮荷包鋪
妝飾品類
一 金珠首飾店
二 珠寶玉石店
三 收買珠飾首飾鋪
四 攢花作
五 勳章銀器局
六 銀樓
七 鍍金悶活
八 白銅首飾店
九 翠花局
一〇 紙花店
一一 宮花店
一二 絹花莊
一三 絨花店
一四 頭髮鋪
一五 梳篦店
一六 骨貨鋪
一七 藥露莊
藤竹木器類
一 藤竹桌椅鋪
二 桌椅木器鋪
三 洋桌椅鋪
四 出賃木器鋪
五 嫁妝鋪
六 櫃箱鋪
七 板箱鋪
八 風箱鋪
九 木桶鋪
一〇 碹木器鋪
一一 漆盒鋪
一二 楠木作
一三 小器作
一四 山貨店
一五 荊條鋪
一六 鏡框店
一七 酒簍鋪
一八 扁擔鋪
一九 鳥籠鋪
陶瓷玻璃器類
一 陶器鋪
二 缸瓦鋪
三 缸砂鋪
四 缸店
五 沙鍋店
六 磚瓦鋪
七 官窯金瓷廠
八 瓷器店
九 瓷鐵店
一〇 瓷錫店
一一 琺瑯廠
一二 琢磨玉石作
一三 料器廠
一四 料器店
一五 煙壺蓋店
一六 玻璃耍貨瓶子局
一七 玻璃莊
一八 鏡子鋪
一九 懷鏡風鏡鋪
二〇 白土店
武裝品類
一 軍力鋪
二 槍鋪
三 弓箭鋪
四 鞍子鋪
五 鞍〓鋪
日用品類
一 刷子鋪
二 牙刷廠
三 造胰廠
四 鐘錶鋪
五 眼鏡行
燃燒品類
一 電料行
二 電燈行
三 煤油公司
四 煤油莊
五 煤油罐
六 火柴
七 煤灰棧
八 煤鋪
九 劈柴廠
一〇 炭廠
一一 白油局
一二 蠟鋪
一三 修理爐〓局
一四 白爐鋪
一五 洋爐鋪
一六 牛角燈鋪
飲食品類
一 糧棧
二 糧店
三 糧局
四 米麵莊
五 米莊
六 雜糧店
七 麵粉公司
八 碾房
九 掛麵鋪
一〇 切面鋪
一一 蒸鍋店
一二 豬店
一三 豬肉湯鍋
一四 豬肉槓
一五 五醬肉鋪
一六 爐肉鋪
一七 雞鴨店
一八 雞鵝店
一九 羊店
二〇 羊肉鋪
二一 各種熟羊肉鋪
二二 醬牛肉鋪
二三 魚店
二四 蘑菇店
二五 海味店
二六 松花鴨子局
二七 雞蛋行
二八 油店
二九 香油坊
三〇 油鹽店
三一 油酒店
三二 酒店(即公賣棧)
三三 南酒店
三四 洋酒店
三五 西法造酒公司
三六 鹽店
三七 硝店(即滷蝦鋪)
三八 川貨鹹菜店
三九 京醬園
四〇 南醬園
四一 菜局
四二 菜店
四三 粉坊
四四 麵筋鋪
四五 豆腐坊
四六 南豆腐店
四七 臭豆腐鋪
四八 蔥店
四九 乾鮮果行
五〇 鮮果店
五一 花生店
五二 瓜子店
五三 果脯局
五四 蜂蜜店
五五 糖莊
五六 糖坊
五七 蜜供局
五八 餑餑鋪
五九 蜂糕鋪
六〇 真素南果鋪
六一 南果茶湯鋪
六二 糕乾鋪
六三 南貨點心店
六四 洋點心店
六五 麵包房
六六 罐頭莊
六七 豆精製造所
六八 牛乳鋪
六九 茶店(茶葉)
七〇 冰局
七一 冰窖
七二 煙莊
七三 煙鋪
七四 捲菸公司
七五 紙煙莊
七六 鼻煙鋪
藥品類
一 參茸莊
二 藥鋪
三 丸藥鋪
四 眼藥鋪
五 聞藥鋪
六 坎離痧藥鋪
七 膏藥鋪
八 藥室
九 藥酒店
一〇 紅花藏香局
一一 香料鋪
一二 鹼店
一三 藥房
一四 花柳藥房
農林類
一 鮮花廠
二 草鋪
三 麻繩鋪
四 麻鋪
五 官麻店
六 線麻店
皮革類
一 皮革廠
二 斜皮店
三 牛皮店
四 羊皮店
五 皮箱店
六 豬毛廠
七 馬尾店
礦業類
專門技藝類
一 書家
二 畫家
三 律師
四 醫院(附藥房診治所)
五 醫寓
六 牙眼醫
七 獸醫
八 內外城產婆
雜技類
一 陰陽生
二 命館
三 測字相管
介紹類
一 拍賣行
二 房產經理處
三 媒婆
四 縴手
雜類
一 車圍鋪墊鋪
二 喜轎鋪
三 帳房鋪
四 棚鋪
五 槓房
六 桅廠及棺鋪
七 佛像鋪
八 蒙古佛像鋪
九 掛貨鋪
一〇 汽油皮帶行
一一 修理皮帶
一二 煙袋鋪
一三 天平店
一四 撢扇鋪
一五 通草店
一六 錦匣鋪
一七 蒙貨鋪
一八 哈達店
一九 護肩氈屜鋪
二〇 羅圈鋪
二一 羅底局
二二 包頭鋪
二三 籠頭鋪
二四 腸子鋪
二五 貨棧
二六 席箔店
二七 冥衣鋪
二八 花炮局
二九 收硝局
三〇 禮物莊
第八編 食宿遊覽
食宿遊覽說略
通用中菜
通用西菜
飯莊
飯館
飯鋪
番菜館
茶樓及咖啡館
茶軒(即貳葷鋪)
小菜館
酒館
洋酒館
飯店
旅館
客棧
客店
公寓
寄宿舍
廟寓(廟之可住旅客者曰廟寓)
花園
澡堂
理髮店
洗衣局
商場
市場
遊藝場
戲園
影戲班
電影園
八角鼓班
詞曲
坤書館
評書
弦子書
書茶社
雜技
圍棋社
球房
溜冰場
跑馬場
妓館
東大森里
西大森里
清吟小班
北派及其名妓
南北統一班及其名妓
南派及其名妓
茶室
下處
東西洋妓館
第九編 古名勝
景山
玉泉山
西山
香山
翠微山
盧師山
畫眉山
普陀山
荷葉山
石景山
龍泉山
西湖山
北望山
寶珠洞
七真洞
呂公洞
玉龍洞
湯泉
玉淵潭
黑龍潭
丹稜沜
滿井
雙青井
清河
太液池
北海
十剎海
淨業湖
魚藻池
昆明湖
葦塘
泡子河
二閘
古薊門
土城
南苑
榆樹林
黑松林
松樹畦
天壇
地壇
朝日壇
夕月壇
先農壇
先蠶壇
社稷壇
清太廟
歷代帝王廟
文廟
武廟
真武廟
馬神廟
護國忠義廟
宣仁廟
凝和廟
昭顯廟
關帝廟
文昌帝君廟
三官廟
觀音廟
土地廟
灶君廟
精忠廟
都城隍廟
火神廟
藥王廟
五道廟
金爐聖母鑄鐘娘娘廟
張相公廟
東嶽廟
碧霞元君廟
西紅廟
寧佑廟
黑龍潭龍神廟
蠶神廟
昭廟
普勝寺
普度寺
嵩祝寺
鐘鼓寺
伽藍寺
萬壽興隆寺
福佑寺
永安寺
闡福寺
宏仁寺
賢良寺
法華寺
法光寺
白塔寺
寶禪寺
廣化寺
淨業寺
鷲峰寺
雙塔寺
柏林寺
隆福寺
護國寺
弘慈廣濟寺
蓮花寺
法塔寺
延壽寺
法源寺
崇效寺
明因寺
長椿寺
大慈仁寺
善果寺
龍泉寺
天寧寺
宏善寺
海會寺
九蓮慈蔭寺
大鐘寺
五塔寺
鐵塔寺
廣通寺
大慧寺
慈慧寺
極樂寺
崇壽寺
十方普覺寺
月河寺
萬壽寺
黃寺
黑寺
夕照寺
拈花寺
臥佛寺
洪光寺
香山寺
隆恩寺
實勝寺
香盤寺
碧雲寺
大覺寺
戒壇寺
岫雲寺
盧師寺
奇泉寺
寶相寺
寶諦寺
福慧寺
崇元觀
朝真觀
白雲觀
妙緣觀
延壽蓭
石鐙蓭
朝陽蓭
松筠蓭
慈悲蓭
摩訶蓭
廣濟蓭
天仙蓭
雍和宮
朝天宮
崇真萬壽宮
天慶功
顯靈宮
太陽宮
太平宮
靈佑宮
斗姥宮
天妃宮
花園宮
九天宮
靈明顯聖宮
昌運宮
元福宮
興隆殿
大高玄殿
承光殿
壽皇殿
玉皇頂
玉皇閣
紫光閣
堂子
觀音堂
呂公堂
蕭公堂
狄梁公祠
吳越王錢鏐祠
岳武穆祠
文丞相祠
劉猛將軍祠
五聖祠
賢良祠
山右三忠祠
于少保祠
吉安二忠祠
昆明湖廣潤靈雨祠
玉泉山神龍祠
惠濟祠
河神祠
昭忠祠
睿宗親王祠
怡賢親王祠
雙忠祠
旌勇祠
獎忠祠
褒忠祠
定南五壯王祠
恪僖公祠
勤襄公祠
文襄公祠
宏毅公祠
左翼忠孝祠
左翼節孝祠
右翼忠孝祠
右翼節孝祠
呂公祠
匯通祠
正乙祠
趙公祠
岳忠武王祠
江右謝公祠
越中先賢祠
遼章宗陵
金代各陵
元順帝陵
明陵
西陵
漢左馮翊韓延壽墓
漢蒯徹墓
晉張華墓
唐哀忠墓
元丞相耶律楚材墓
元太保劉秉忠墓
元廉希寭墓
元參政郝景文墓
遼御史大李內貞墓
元歐陽原功墓李盂墓
明李東陽墓
明朱之馮墓
明金忠潔公鉉墓
明穆天顏墓
明駙馬都尉鞏永固墓
明剛丙墓
明太僕米萬鍾墓
明董四墓
明方從哲墓
明利瑪竇墓
清王文貞公崇簡子文靖公熙墓
清桂文敏公芳墓
清大學士朱珪墓
清內閣學士翁方網墓
清英果敏公翰墓
清塔忠武公齊布墓
醉郭墓
香冢
鸚鵡冢
燕山竇十郎宅
元丞相托克托宅
元趙栗夫故宅
明衍聖公賜第
明李東陽賜第
明祖大壽宅
清義王孫可望賜第
清朱彝尊賜第
清孫少宰承澤宅
清王文簡公士禛宅
清吳偉業宅
清李漁宅
清大學士李文貞公光地宅
清大學士朱文安公軾宅
清查慎行宅
清大學士陳文簡公元龍宅
清李紱宅
清施閨章宅
清趙吉士宅
清高士奇賜第
清黃叔琳宅
清紀文達公昀宅
清吳可讀宅
梁巨川先生殉道處
皇史宬
鼓樓
鐘樓
韻琴齊
見心齊
來遠齊
梯雲山館
五龍亭
陶然亭
漱房亭
匏瓜亭
接葉亭
水雲榭
瀛台
觀象台
觀耕台
窯台
釣魚台
晾〓台
黃金台
豐臺
謊糧台
元郊台
祭星台
葆台
望京村墩台
量水台
龍虎台
燕墩
雙塔
萬松老人塔
金鱉玉蝀橋
德勝橋
銀錠橋
望恩橋
太平橋
小關橋
高粱橋
白石橋
草橋
盧溝橋
繡綺夢
飛龍橋
倚虹堂
明秦良玉駐兵處
辦理回人佐領事務處
貢院
具奎堂
國子監
象房
太平倉
華嚴鐘廠
神木廠
黑窯廠
琉璃廠甸
春場
藍靛廠
南花園
西苑
蕉園
清漪園
惠山園
靜明園
靜宜園
頤和園
自怡園
洪雅園
澄懷園
湛園
宣家園
李園
梁家園
寄園
怡園
萬柳園
祖氏園
興花園
毓春園
鹿園
中央公園
京都市城南公園
海王村公園
農事試驗場
衛生陳列所
勸工陳列所
太學石鼓
梅稍月
懸山
正陽石馬
崇文鐵龜
德勝石碣
安定真武
彰儀金人
朝陽殼穗
阜成梅花
右安花畦
西直折柳
東直鐵塔
西便白羊
宣武水平
石面
鐵老鸛
銅人
銅佛
人字柳
菩提樹
婆羅樹
龍爪槐
架松
黃木
善應寺古松
唐雲麾將軍李秀殘碑
唐天寶瓦
唐淤泥寺經幢
唐閔忠寺無塔淨光寶塔頌
唐監察御史裹行王仲堪墓志銘
唐井闌刻字
唐王公夫人張氏墓誌
唐閔忠寺重藏舍利記
宋燕山清勝寺慈慧太師塔幢
遼燕京析津縣華黎莊建木塔記
遼歸義寺尊勝經幢
遼承進為薦福禪師造尊勝經幢
遼都亭口侯太原王公修石幢記
遼衍法寺尊勝經幢
遼采魏院陁羅尼石塔記
遼奉福寺尊勝經幢
遼陽台山清水院藏經記
遼戒壇聚慧寺大吉祥佛頂圖滿陁羅尼幢
遼壇主崇錄大夫守司空傳戒大師法幢記
遼壇主司空大師道行碑
遼觀音菩薩地宮舍利函記
遼舍利石函紫褐師德大眾題名
遼慈知大德尊大悲陀羅尼幢
遼報國寺尊勝經幢
遼駐蹕寺沙門奉航幢記
遼尊勝陀羅尼咒幢
金比邱圓委為父母建佛頂諸雜陀羅尼碑
金尊勝陀羅尼真言幢
金觀音甘露破地獄淨法界真言幢
金□□禪師遺行碑
金竹林寺奇和尚塔銘
金禮部令史題名記
金龍泉寺言禪師塔銘
金潭拓寺僧玉從皇帝龍泉寺應制詩
金延壽寺清淨光相陀羅尼幢
金了公禪師塔銘
元大都治總管碑
元碑陰記
元成宗帝皇天壽萬寧寺神御殿碑
元東嶽廟昭德殿碑
元上卿真人張留孫碑
元潭拓寺歸雲禪師塔銘
元慶壽寺西堂海運禪師碑
元崇國寺聖旨碑
元崇國寺地產圖
元大都馬鞍山聚禪寺月泉新公長老塔銘
元崇國寺宗教大師演公碑
元崇師子刻字
元義勇武安王廟碑
元義勇武安王祠記
元大都城隍佑聖王廟碑
元武安王廟碑
元重修瑞雲寺碑
元重修新建崇國寺碑
元權實義利寺開山和尚了公行跡碑殘名
元崇國寺聖旨碑
元崇國寺常住莊田事產記
元崇國寺隆安撰公傅戒碑
元宣政院答付二道
元馬鞍山後公和尚塔銘
元心經幢
麒麟碑
北京內外城簡明地圖
附索引
第十編 地名表
地名表
地名表檢字
新舊地名對照表
內外城警區
內城
外城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十二年[192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928.91/5
主題
InfoField
導遊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928.9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冊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41, 24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41, 24 April 20231,033 × 1,450, 675 pages (31.4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增訂實用北京指南 (1/1) by 徐珂編纂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5605,44988; 民國圖書-PD2022.3; 增訂實用北京指南)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