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3jh000029-45308 高中外國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83 × 1,243 pixels, file size: 22.4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9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高中外國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楊人楩編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高中外國史
Publisher
北新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插圖目次
彩色圖: 莫斯科火光中之拿破崙
圖一: 查理一世之死刑
圖二: 克倫威爾時代之荷蘭商船
圖三: 美國獨立宣言之起草
圖四: 舊制度時代之民家
圖五: 路易十六時巴黎散麵包情形
圖六: 刼巴士底堡
圖七: 革命群眾手中之路易十六
圖八: 法軍從莫斯科撤退
圖九: 維也納會議
圖一〇: 路易腓力布受國會推戴即位
圖一一: 十八世紀中葉之化學實驗室
圖一二: 第一架紡紗機
圖一三: 斯梯芬遜之機車
圖一四: 富爾敦之「克來蒙」號
圖一五: 英國勞動階級失業示威運動
圖一六: 一八四八年六月巴黎之巷戰
圖一七: 英國煤礦中之童工
圖一八: 英國煤礦中之女工
圖一九: 土耳其之信件代書者
圖二〇: 向西移民
圖二一: 橫貫大陸鐵路之接軌禮
圖二二: 巴拿馬運河之開鑿
圖二三: 法人在剛果為土酋行洗禮
圖二四: 英王佐治五世即印度帝位
圖二五: 日本封建時代之堡砦
圖二六: 被擊沉之盧息退尼號
圖二七: 巴黎和會四巨頭
圖二八: 凡爾賓和約之簽字
圖二九: 農奴之痛苦
圖三〇: 農民居室外景
圖三一: 沙皇宮殿內景
圖三二: 美俄復交的會商
圖三三: 土軍規復士麥拿
圖三四: 印度排貨運動
圖三五: 世界經濟會議
緒論
近代史之特徵
近代史背景之追溯
第一章 英國人之政治鬥爭
(一) 憲政運動之進展
憲政運動之背景
都鐸都之專制時代
斯都亞特朝與國會之衝突
(二) 兩次革命
清教徒革命:共和國
復辟與光榮革命
革命後的政治
(三) 北美殖民地之獨立
殖民地之發展情況
殖民地與祖國之衝突
獨立運動
本章總論
第二章 法國大革命
(一) 大革命前之歐洲:舊制度
經濟情況:人民的重負
經濟階級和特權階級
舊制度之反響:思想家
(二) 大革命之爆發與國民議會
大革命之意義及其形成
路易十六與三級會議
人民的力量與國民會議
國民會議之成績
(三) 大革命之極盛時期
君憲制及其窘況
俱樂都及巴黎公社
共和國及其危機
恐怖時代及其成績
(四) 大革命之沒落時期
恐怖之終止:新十一月反動
由執政府到武人專政
本章總論
第三章 拿破崙時代及其後
(一) 拿破崙之領政時代
領政時代之武功
領政時代之改革
(二) 拿破崙之帝政時代
拿破崙之極盛時代
大陸封鎖政策
拿破崙之失敗
(三) 梅特湼與反動勢力
維也納會議
反對勢力之極盛
反動勢力之動搖
法國七月革命及其影響
本章總論
第四章 產業革命與社會思潮
(一) 機器工業之興起
產業革命始於英國
近代科學之追溯
機械之發明與應用
(二) 經濟組織之劇變
煙囪——現代產業之象徵
農業之資本主義化
資本主義之政治勢力
資本主義之學理的憑藉
(三) 資本主義下之勞動者
無產階級之痛苦
勞動立法與社會政策
勞動運動之進展
(四) 社會思潮
初期的社會主義
馬克斯與共產主義
無政府主義與克魯泡特金
其他各旅社會思潮
本章總論
第五章 歐洲國家主義之極盛
(一) 法國:由二月革命到第三共和
二月革命與第二共和
由第二共和到第二帝政
普法戰後之法國:第三共和
(二) 奧國:哈布斯堡統治之衰落
一八四八年之革命潮流
兼君制的奧匈帝國
(三) 意大利:統一及其發展
一八四八年運動之失敗
意大利王國之建立
統一後之發展
(四) 德意志:統一及其發展
一八四八年統一之失敗
鐵血主義與統一運動
德意志帝國之發展
(五) 英國:改革運動及愛爾蘭問題
改革運動之背景
憲政改革
現代英國政治概況
社會改革及勞動立法
愛爾蘭自治問題
(六) 小民族
土耳其帝國之崩潰
巴爾幹諸國及其紛糾
其他小民族:瑞典、挪威、丹麥、瑞士、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
本章總論
第六章 美國及美洲
(一) 美國的向西發展
路易斯安那與佛羅里達
得克隆斯之合併與美墨戰爭
俄勒岡與阿拉斯加
拓殖事業
(二) 美國國家主義之勝利
建國初年
英美戰爭前後
地方利害之衝突
放奴運動與南北戰爭
(三) 拉丁美洲
西葡殖民地之獨立運動
abc三國及墨西哥
(四) 美帝國主義的發展
華爾街與白宮
古巴與美西戰爭
巴拿馬運河與加勒比海
墨西哥與石油礦
南美洲與加拿大
太平洋上的霸主
本章總論
第七章 帝國主義時代
(一) 近代帝國主義概觀
近代帝國主義是什麼
帝國主義之史的探溯
近代帝國主義之形成
(二) 歐人之瓜分非洲
等待着瓜分的非洲
黑大陸變成白大陸
瓜分後之非洲
(三) 歐人之侵蝕亞洲
俄國之東進與南下
印度支那半島之史的追溯:安南、暹羅、緬甸
帝國主義侵蝕下之印度支那半島
(四) 大不列顛帝國
自治領地
印度帝國及其他
(五) 東方之強的日本
日本之開化與大陸關係
幕府制度時代
明治維新:國家主義時代
朝鮮略史與中日戰爭
大戰前之日本
本章總論
第八章 世界大戰
(一) 大戰之前夕
俾斯麥時代與德國獨霸
此分彼合的均勢時期
和平空氣中之摩拳擦掌
(二) 由歐戰到世界大戰
大戰之爆發
德國陸上勝利:中歐同盟之建立
英海權維持均勢之局
均勢之局破:大戰告終
(三) 大戰促成的革命
奧匈帝國之解體
德國之革命
波蘭之復國
(四)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的經過
戰敗國所受之懲罰
國際聯盟之組織
本章總論
第九章 俄國大革命
(一) 醞釀革命的帝政時代
專制帝政之鳥瞰
革命勢力之三大來源:帝國主義、農奴制度、產業革命
革命勢力之消長
一九〇五年革命及反動
(二) 一九一七年之大革命
世界大戰促成革命
三月革命及臨時政府
十一月革命與蘇維埃政府
(三) 蘇聯的苦鬥時代
內亂及其平定
帝國主義壓迫之變化
軍事共產主義與新經濟政策
蘇聯之政治組織
(四) 列寧死後之蘇聯
斯太林繼承了列寧
兩個五年計劃
從世界革命到和平外交
本章總論
第十章 戰後之世界
(一) 戰後四強國
英國與英帝國
法國的財政與外交
美國的繁榮與疲憊
日本及其軍閥政治
(二) 民主政治的動搖
意大利——法西黨統治
德國——民主政治之一現
獨裁政治之蔓延
(三) 民族主義的賡續
波羅的海岸
中歐及巴爾幹
土耳其與波斯的復興
西亞及北非的民族運動
遠東的民族運動
(四) 一般國際情勢
國際聯盟
賠款與戰債
保安非戰與裁軍
太平洋形勢
經濟恐慌
本章總論
結論
地中海時代
印度洋時代
大西洋時代
太平洋時代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三十五年[194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634.52/66
主題
InfoField
世界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634.5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6,569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1:55,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1:55, 11 June 2023883 × 1,243, 592 pages (22.4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高中外國史 (1/1) by 楊人楩編譯 (batch task; nlc:data_416,13jh000029,45308; 民國圖書.7; 高中外國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