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3jh006029-74534 總理遺教.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60 × 1,116 pixels, file size: 24.0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1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總理遺教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孫中山講]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總理遺教
Publisher
[出版者不詳]
Description

內分對國民黨員、對軍政界、對學界、對農工商界、對民眾及民眾團體、對僑胞等7編。共收講詞132篇

目錄
第一編 對國民黨員之演講詞
中國的改造問題(民國紀元前六年)
論民生主義(民國元年)
實行社會革命(民國元年)
黨員對會外人應互相親愛以鞏固中華民國(民國元年)
解決民生問題(民國元年)
附另見別報一篇
政黨之目的在鞏固國家安寧社會(民國元年)
國民黨當以全力贊助政府(民國元年)
實現鐵路政策須取開放門戶主義(民國元年)
黨勢之盛衰全視黨員智能首先之高下(民國二年)
政黨宜重黨綱黨德(民國二年)
黨爭乃代流血之爭(民國二年)
修改章程之說明(民國九年)
訓政之解釋(民國九年)
三民主義(民國十年)
五權憲法(民國十年)
黨員須宣傳革命主義(民國十年)
黨的進行當以宣傳為重(民國十二年)
黨員不可存心做官(民國十二年)
國民黨過去之失敗與今後之成功(民國十二年)
軍隊戰勝與黨員奮鬥(民國十二年)
國民黨奮鬥之法宜注重宣傳不宜專注重軍事(民國十二年)
革命成功在乎革命黨員有團體(民國十三年)
主義勝過武力(民國十三年)
中國現狀及國民黨改組問題(民國十三年)
關於民生主義之說明(民國十三年)
政黨之精神在黨員全體不在領袖一人(民國十三年)
組織國民政府案之說明(民國十三年)
國民黨宣言旨趣之說明(民國十三年)
黨員之奮鬥同於軍隊之奮鬥(民國十三年)
言語文字的奮鬥(民國十三年)
中國內亂之原因(民國十三年)
第二編 對軍政界之演講詞
興船政以擴充海軍(民國元年)
中國人之天職在促進世界的和平(民國元年)
釋自由(民國元年)
治粵談(民國元年)
說地價抽稅(民國元年)
地權不均則不能達多數幸福之目的(民國元年)
共和須以兵力為保障(民國元年)
遷都所以脫離外人束縛(民國元年)
軍警界之責任(民國元年)
同胞要同心協力做建設事業(民國元年)
國為民有人人應負擔義務(民國元年)
國家之治亂發生於國民之心理(民國五年)
中國民國之意義(民國五年)
建設方針(民國五年)
憲法之基礎(民國五年)
建設以修治道路為第一要着(民國五年)
辦理地方自治是人民之責任(民國五年)
採用五權分立制以救三權鼎立之弊(民國五年)
談復辟黨(民國六年)
鞏固中化民國基礎之方針(民國九年)
統一中國非北伐不為功(民國十年)
三民主義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民國十年)
軍人精神教育(民國十一年)
和平統一化兵為工(民國十二年)
打破舊思想要用三民主義(民國十二年)
革命軍必須以一當百(民國十三年)
革命在最後一定成功(民國十三年)
救國救民之責任在革命軍(民國十三年)
革命軍不可想升官發財(民國十三年)
革命成功始得享國民幸福(民國十三年)
革命軍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民國十三年)
革命成功個人不能有自由團體要有自由(民國十三年)
第三編 對學界之演講詞
中國應建設共和國(民國紀元前七年)
提倡女子教育(民國元年)
非學問無以建設(民國元年)
學生應主張社會道德(民國元年)
求建設之學問為全國人民負責(民國元年)
凡事須論公理不必畏懼(民國元年)
建設之初亟當推廣女子教育(民國元年)
學生須以革命精神努力學問(民國二年)
國強在於行(民國六年)
救國之急務(民國八年)
知難行易(民國十年)
學生要努力宣傳擔當革命的重任(民國十二年)
國民要以人格救國(民國十二年)
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民國十二年)
世界道德之新潮流(民國十三年)
女子要明白三民主義(民國十三年)
學生須贊成國民會議(民國十三年)
第四編 對農工商界之演講詞
興發實業為救貧之藥劑(民國元年)
吾人必犧牲目前小利以求將來之幸福(民國元年)
國家之強在合群力(民國五年)
中國工人所受不平等條約之害(民國十三年)
取締私運軍火是政府應有的責任(民國十三年)
銀行最高的信用是現兌(民國十三年)
耕者要有其田(民國十三年)
農民大聯合(民國十三年)
第五編 對民眾及民眾團體之演講詞
政黨有互相監督互相扶持之責(民國元年)
言論務須一致(民國元年)
平均地權(民國元年)
地方自治(民國元年)
基督教徒應發揚教理同負國家責任(民國元年)
大眾當勉為愛國國民(民國元年)
築路與借債(民國元年)
救中國之貧弱必自擴充鐵路始(民國元年)
謀郵政之發達以富國便民(民國元年)
共和國家異於專制國家之要點(民國元年)
速修鐵路以立富強之基(民國元年)
報界應鼓吹借款修築鐵路(民國元年)
五族協力以謀全世界全人類之利益(民國元年)
民生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民國元年)
以宗教上之道德補政治之所不及(民國元年)
欲解決外交問題須取門戶開放主義(民國元年)
修築全國鐵路乃中華民國存亡之大問題(民國元年)
建設時代要比破壞時代加倍犧牲(民國元年)
鐵道事業發達則國家之活動自由(民國元年)
政見之表示(民國元年)
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批評(民國元年)
修築馬路是便利交通的好方法(民國元年)
民國國民應盡其應負之責任(民國元年)
群策群力盡心國事(民國元年)
社會革命談(民國元年)
地方自治為社會進步之基礎(民國二年)
宗教與政治(民國三年)
爭回真共和以貫澈救國救民之宗旨(民國六年)
改造中國之第一步只有革命(民國八年)
廣西善後方針(民國十年)
廣西應開闢道路(民國十年)
開發陽朔富源方法(民國十年)
當實行三民主義改造新國家(民國十一年)
發揮筆墨之威權以與軍閥搏戰(民國十二年)
欲救廣東宜從裁兵禁賭及改良吏治着手(民國十二年)
同胞都要奉行三民主義(民國十三年)
北伐的原因(民國十三年)
國民會議為解決中國內亂之法(民國十三年)
第六編 對僑胞之演講詞
政黨與政府之重要關係(民國二年)
努力為國(民國二年)
必堅則不畏大敵(民國五年)
第七編 對外人之演講詞
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民國九年)
大亞洲主義(民國十三年)
日本應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民國十三年)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D693.0/212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693.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94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50,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50, 11 June 2023760 × 1,116, 615 pages (24.0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總理遺教 (1/1) by [孫中山講] (batch task; nlc:data_416,13jh006029,74534; 民國圖書.7; 總理遺教)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