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3jh006121-62918 鐵路行車保安之商榷.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87 × 1,389 pixels, file size: 8.0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0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鐵路行車保安之商榷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吳紹曾主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鐵路行車保安之商榷
Publisher
津浦鐵路管理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共9章。分別從工務、機務、車務、輪渡、警務、醫務救險等方面談行車安全問題。附錄:1、關於行車保安資料;2、津浦鐵路行車保安委員會紀要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行車員工訓練之重要
第二節 行車事變之種類及其原因之探討
(一) 應負直接責任者
(1) 撞車
(2) 出軌
(3) 脫鈎
(4) 燒軸
(5) 切軸
(6) 焚車
(二) 應負間接責任者
(1) 跳車
(2) 墜車
(3) 傷害路人
(4) 搶道撞車
第三節 訓練之方法及其步驟
(一) 章則
(二) 組織
(三) 訓練
(1) 臨時訓練
(2) 平時訓練
(四) 考驗
(1) 考問
(2) 檢驗
(五) 演習
(1) 防止事變之演習
(甲) 號誌演習
(乙) 搬轍演習
(丙) 調車演習
(丁) 防護演習
(2) 處置事變之演習
(甲) 撞車演習
(乙) 出軌演習
(丙) 燒軸演習
(丁) 救火演習
第二章 總則
第一節 屬於人事者
(一) 行車安全第一
(二) 服務嚴守時刻
(三) 熟記路線情形
(四) 查驗行車設備
(五) 謹慎防止火患
(六) 嫻習事變處理
第二節 屬於設備者
(一) 站上設備
(1) 遠距號誌進站號誌(俗稱外揚旗里揚旗)
(2) 號誌旗號誌燈(站上車上均備)
(3) 轉轍器(俗稱閘)
(4) 轍尖標誌(轍尖俗稱岔尖)
(5) 正道環道及死岔(環道及蜷線又名會車道)
(6) 保險岔道(附圖)
(7) 安全側線(附圖)
(8) 警沖標(俗稱橛子)
(9) 止沖檔
(10) 止車楔(俗稱橫橛)
(11) 鐵鞋
(12) 量載規架
(13) 電氣路籤
(二) 車上設備
(1) 氣軔(俗稱風閘)
(2) 手軔(俗稱手閘)
(3) 緊急停車風門及警鈴
(4) 滅火機及救火用具(車上站上均備)
(5) 響燉(車上站上均備)
(6) 輕便電話機
(7) 救急藥箱(車上站上均備)
第三章 工務
第一節 關於設備及技術方面應行注意事項
(一) 軌道
(二) 橋梁
(三) 轉轍器
(四) 號誌
(五) 平交道
(六) 其他
第二節 關於工作及督率方面應行注意事項
(一) 軌道
(二) 橋梁
(三) 轉轍器
(四) 號誌
(五) 平交道
(六) 其他
第三節 關於特種工作應行注意事項
(一) 更換橋梁或添建涵洞並不另築便道行車時
(二) 更換橋梁或添建涵洞另築便道行車時
(三) 改正軌條爬行時
第四節 關於防汛工作應行注意事項
(一) 防汛期前
(二) 防汛期內
(三) 防汛期後
第五節 關於員工平時訓練應行注意事項
第四章 機務
第一節 司機司爐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出發以前
(二) 列車在中途行駛時
(三) 列車進站時
(四) 列車機車在後推行時
(五) 列車機車煤水車在前逆行時
(六) 在站調車時
(七) 機車在站留汽停駛時
(八) 引導外路機車在本路行駛時
第二節 車輛匠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出發以前
(二) 列車在中途行駛時
(三) 列車到達終點站後
第三節 澆油夫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出發以前
(二) 列車在中途行駛時
(三) 列車在中途各站停留時
(四) 列車到達終點站後
第五章 車務
第一節 站長應行注意事項
(一) 在接班時
(二) 列車出發以前
(三) 列車出發以後
(四) 列車到站以前
(五) 列車進站以後
(六) 列車在站交會或讓車時
(七) 調移車輛時
(八) 裝卸車輛時
第二節 車長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在出發站或中間站開出以前
(二) 列車出發以後
(三) 列車因故在中途停駛時
(四) 列車駛進車站時
(五) 列車機車在後推行時
第三節 調車夫應行注意事項(執行調車之其他員工同)
(一) 調車以前
(二) 開始接洽調車時
(三) 正在進行調車時
(四) 車輛解放以後
第四節 轉轍夫應行注意事項
(一) 在值班時
(二) 搬動轍尖以前
(三) 轍尖搬妥以後
(四) 在列車通過時
(五) 兩列車同時駛近車站交會時
(六) 無列車到站時
第五節 號誌夫應行注意事項
(一) 在值班時
(二) 在搬動號誌允許列車進站以前
(三) 列車通過號誌以後
(四) 交會列車同時到站時
(五) 號誌損壞時
第六節 軔鈎夫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在中途行駛時
(二) 摘掛車輛時
第七節 客車車僮應行注意事項
(一) 客車開行時
(二) 客車開動以後
(三) 客車到站時
第八節 辦理軍事運輸應行注意事項
(一) 撥配車輛時
(二) 編組列車時
(三) 裝車卸車時
(四) 開車行車時
(五) 其他
第九節 行駛摩托搖車手搖車及手推車應行注意事項
(一) 行駛摩托搖車時
(二) 行駛手搖車時
(三) 行駛手推車時
第六章 輪渡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調車程序
(一) 上船應行注意事項
(二) 上岸應行注意事項
第三節 跳板坡度之限制
(一) 調車上船
(二) 調車下船
(三) 調大機車上下船
(四) 其他
第四節 關於引橋之工作
(一) 引橋部分在運用時之工作
(二) 橋座大螺絲之常川工作
(三) 橋座機樓各項常川工作
(四) 電機部分整潔之常川工作
(五) 引橋查驗各項常川工作
(1) 普通機械查驗
(2) 特別機械查驗
(3) 普通電系查驗
(4) 特別電系查驗
第五節 關於機車之工作
(一) 司機職責
(二) 機車查驗
(1) 洗爐查驗
(2) 局部查驗
(3) 完全查驗
(三) 機車修理
(1) 日常擦洗
(2) 局部修理
(3) 完全修理
第七章 警務
第一節 對於防止火患應行注意事項
(一) 在平常時
(二) 列車停站時
(三) 列車行駛時
(四) 列車到站時
第二節 對於防止匪警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停站時
(二) 列車行駛時
(三) 緝捕匪徒時
第三節 對於防止竊盜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停站時
(二) 列車行駛時
第四節 對於撞車或發生障礙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將到站時
(二) 列車行駛時
第五節 對於減少行車傷亡應行注意事項
(一) 列車停站時
(二) 列車行駛時
第六節 對於非常時期警衛應行注意事項
(一) 戒備時期
(二) 軍事時期
第八章 救險
第一節 救援列車
(一) 救險工具車
(二) 救險區段
(三) 工程列車
(四) 工程隊
第二節 救險工作
(一) 中途列車相撞(包括中途列車出軌車輛顛覆)
(二) 站內列車相撞(包括站內列車出軌車輛顛覆)
(三) 站內輕微撞車(包括站內輕微出軌)
(四) 列車分離
(五) 車輛溜逸
(六) 列車傷斃人命
(七) 中途列車發生火災
(八) 站內列車車輛或建築物發生火災
(九) 橋梁隧道路基或路軌損壞
(十) 機車損壞
(十一) 車輛熱軸
(十二) 轍尖或轉轍器損壞
(十三) 號誌損壞
(十四) 電氣路籤機或電線損壞
(十五) 拍發事變電報說明
第三節 創傷急救
(一) 創傷之預防
(二) 受傷後之妥慎處置
(三) 對於受傷者之各種急救方法
第九章 結論
第一節 督察
(一) 全路督察
(二) 分段督察
第二節 獎勵
(一) 個人獎勵
(二) 團體獎勵
第三節 懲戒
(一) 審查手續
(二) 處分規則
附錄一
關於行車保安普通參考資料
(一) 行車保安辦法綱要(京滬滬杭甬鐵路編訂)
(二) 預防貨列車沖越號誌辦法(同上)
(三) 貨列車附掛氣軔車輛行駛辦法(同上)
(四) 車工兩處管理行車固定號誌及轍岔暫行細則(津浦鐵路編訂)
(五) 保險岔道使用規則(同上)
(六) 司機司爐須知(同上)
(七) 澆油目須知(同上)
(八) 澆油夫須知(同上)
(九) 軔鈎夫須知(同上)
(十) 閘夫須知
附件(1) 號誌的用法
附件(2) 閘燈的用法
附件(3) 口笛的用法
附件(4) 敲擊銅鐘或鋼條的用法
附件(5) 號角的用法
附件(6) 汽笛叫號的用法
附錄二
津浦鐵路行車保安委員會紀要
(一) 津浦鐵路行車保安委員會章程
(二) 津浦鐵路行車保安委員會分會章程
(三) 津浦鐵路行車保安委員會分會辦事細則
(四) 津浦鐵路行車保安委員會暨分會委員及職員名單
(五) 津浦鐵路行車保安委員會重要議決案匯覽
圖表各件索引
(一) 保險岔道示意圖
(二) 安全側線示意圖
(三) 藥沫滅火機說明圖
(四) 津浦鐵路工機段長每月會查各站行車設備報告表
(五) 津浦鐵路工務處雨期巡路辦法
(六) 長江號渡輪平面圖
(七) 首都鐵路輪渡引橋平面圖
(八) 津浦鐵路路警冬防會哨辦法
(九) 部頒行車事變報告表(甲種)
(一〇) 部頒行車事變報告表(乙種)
(一一) 津浦鐵路行車事變傷亡人數記錄表
(一二) 津浦鐵路行車事變傷亡人數分類統計表
(一三) 津浦鐵路行車事變傷亡人數分段統計表
(一四) 津浦鐵路行車事變會勘報告表
(一五) 津浦鐵路車工機各段會勘行車事變辦法
(一六) 京滬滬杭甬鐵路行車事變報告辦法
(一七) 津浦鐵路制頒安全杯圖
(一八) 京滬滬杭甬鐵路行車事變處分規則
參考書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七年[193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U298.1/1
主題
InfoField
鐵路運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U298.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1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56,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56, 11 June 2023887 × 1,389, 305 pages (8.0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鐵路行車保安之商榷 (1/1) by 吳紹曾主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3jh006121,62918; 民國圖書.7; 鐵路行車保安之商榷)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