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3jh007299-70821 實用園藝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89 × 1,100 pixels, file size: 22.7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93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實用園藝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孫雲蔚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實用園藝學
Publisher
孫雲蔚[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前編) 總論
第一章 園藝之定義及範圍
第二章 園藝之重要及吾國現況
第三章 園藝栽培上之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土壤種類與培養土
第一項 土壤之種類及性質
第二項 培養土之調製法
第二節 肥料種類與施肥法
第一項 肥料之三要素及效用
第二項 肥料之種類及解說
(甲) 動物質肥料
人糞尿
家畜糞尿
雞糞
蠶糞
蠶蛹
骨粉
魚肥類
血粉
皮粉
肉粕
毛羽
(乙) 植物質肥料
豆餅
糟粕
米糠
綠肥(紫雲英、大豆、蠶豆、serradella lupiu)
(丙) 礦物質肥料
硫酸錏
硝酸鉀
過磷酸石灰
硫酸鉀
灰類等
(丁) 雜質肥料
堆肥
廄肥
第三項 肥料三要素含量表
第四項 施肥法
(甲) 果樹施肥法
(乙) 蔬菜及露地草花類施肥法
第三節 灌水知識與灌水法
第四節 種子知識與播種法
第一項 種子選擇與預措
第二項 苗床
(甲) 冷床
高畦床
低畦床
平床
滿床
圍床
板床
(乙) 器重器
播種盆
播種箱
(丙) 溫床
第三項 播種法
第五節 育苗與定植
第一項 移植
第二項 定植
第六節 種子採集於貯藏法
第一項 母本選擇及採種法
第二項 種子貯藏法
第七節 繁殖知識與繁殖法
第一項 分株法
(附分球法與分塊法)
第二項 厭條法
(甲) 盛土法
(乙) 曲枝法
(丙) 高取法
第三項 扦插法
(甲) 扦插法
枝插
根插
葉插
果實插
(乙) 扦插之時期
(丙) 各種扦插法
(丁) 扦插後之管理
第四項 接木法
(甲) 接木之利益
(乙) 接木用之砧木
(丙) 接木之分類
(戊) 接木法
切接法
芽節法
(附接臘調製法)
第八節 病害知識與防除法
第一項 重要病害種類及防除法
(甲) 蔬菜類病害與防除法
黑腐病
白腐病
百銹病
菌核病
白斑病
百合腐敗病
百合葉枯病
藕之腐敗病
芋之腐敗病
姜之腐敗病
甘薯黑腐病
甘薯軟化病
馬鈴薯疫病
馬鈴薯瘡痂病
蘿蔔之露菌病
蔥類之露菌病
蔥之銹病
菠菜之炭疽病
幼苗立枯病
茄子青枯病
茄子立枯病
白絹病
瓜類炭疽病
瓜類蔓割病
瓜類青枯病
瓜類露軍病
瓜類白澀病
菜豆炭疽病
豆類褐斑病
菜豆銹病
蠶豆銹病
蠶豆褐斑病
大豆斑點病
大豆露菌病
大豆紫斑病
草莓斑葉病
玉蜀黍之黑穗病
玉蜀黍之銹病
甜菜之腐敗病
甜菜之斑點病
豌豆之忌地病
(乙) 花卉類病害與防除法
薔薇之白澀病
薔薇之黑星病
大理菊之斑點病
大理菊之青枯病
牡丹芍藥之枯腐病
菊之黑銹病
風信子之黑穗病
萬年青之赤星病
仙客來之斑點病
唐菖蒲之黑穗病
唐菖蒲之硬化病
牽牛花之斑紋病
秋海棠之白星病
花菖蒲之細菌性斑點病
菖蒲類之赤色病
香石竹斑點病
香石竹之白星病
香石竹之銹病
香堇菜之露菌病
香堇菜之銹病
(丙) 果樹類病害及防除法
梨之赤星病
梨之黑星病
梨之腐爛病
梨之黑斑病
梨之褐斑病
蘋果之粗皮病
蘋果之赤星病
蘋果之黑星病
蘋果之斑點病
桃之炭疽病
桃之縮葉病
桃之穿孔病
桃之細菌性穿孔病
桃之樹脂病
桃之黑點病
櫻桃之嫩果菌核病
櫻桃之葉枯病
櫻桃之天狗巢病
櫻桃之跟頭癌腫病
櫻桃之斑點病
櫻桃之樹脂病
櫻桃之穿孔病
櫻桃之膏藥病
葡萄之黑痘病
葡萄之露菌病
葡萄之白澀病
葡萄之苦腐病
葡萄之黑腐病
葡萄之蔓枯病
柿之黑星病
柿之落葉病
柿之炭疽病
柿之跟頭癌腫病
柑橘之瘡痂病
柑橘之潰瘍病
柑橘之煤病
柑橘之虎斑病
柑橘落葉病之諸病害
柑橘之裂果病
柑橘之霉病
柑橘之樹脂病
栗之胴枯病
栗之白澀病
栗之斑點病
枇杷之赤澀病
枇杷之炭疽病
枇杷之斑點病
枇杷之灰斑病
無花果之炭疽病
李之日燒病
李之穿孔病
梅之膨葉病
梅之膏藥病
梅之穿孔病
第二項 病害用藥劑調製法
石灰波爾多液
砂糖波爾多液
氨水波爾多液
鈉波爾多液
硫酸鐵加波爾多液
碳酸銅阿母尼亞液
銅石鹼液
硫化鉀液
硫酸銅液
升汞水
石灰乳液
蟻醛溶液
木灰液
硫酸鐵液
其他各種
第九節 蟲害知識與預防除法
第一項 主要害蟲種類及防除法
(甲) 蔬菜與花卉害蟲及防除法
蚜蟲
青蟲
心蝕蟲
黃條蚤蟲
猿葉蟲
蕪菁鋸蜂
二十八星瓢蟲
地蠶
夜盜蟲
金龜子幼蟲
瓜守
種蠅
豌豆象蟲
莢蠹蟲
大豆心蠹蟲
赤壁虱
蟋蟀
螻蛄
蚱蜢
菊之虎天牛
薔薇介殼蟲
薔薇鋸蜂
(乙) 果樹類害蟲及防除法
(梨之害蟲)。
梨螬蛾
姬心蝕蟲
象鼻蟲
蚜蟲類
配軍蟲
梨之果鋸蜂
梨虱
梨之圓形介殼蟲
金毛蟲
星蛅蟖
椿象類
梨之藍天牛
赤壁虱
其他
(蘋果害蟲)
綿蟲
蚜蟲
浮塵子
金龜子類
(桃之害蟲)
果蠹
桃之姬心食蟲
梨之姬心食蟲
象鼻蟲
梅蛅蟖
木葉蛾
桑介殼蟲
綠尺蠖
花蟲
蚜蟲
浮塵子類
其他
(櫻桃之害蟲)
刺毛
蓑衣蟲
櫻桃實蠅
熟果實蠅
其他
(葡萄之害蟲)
根蚜蟲
虎天牛
葡萄髓蟲
白帶天牛
葡萄透黑羽
葡萄金猿蟲
姬金龜子
浮塵子類
葡萄金龜子
綠金龜子
薔薇金龜子
大形金龜子
胡蜂類
葡萄鳥羽蛾
其他(柿之害蟲)
柿實蟲
角臘蟲
金龜子類
其他
(栗之害蟲)
天牛類
栗象蟲
金龜子
其他
第二項 害蟲驅除預防用藥劑之調製法
砒酸鉛液
石灰硫磺合劑
石油乳劑
除蟲菊石油乳劑
硫酸煙精液
松脂合劑
機械油乳劑
除蟲菊石鹼液
除蟲菊發揮油乳劑
煙草石灰液
煙草石鹼液
煙草液
除蟲菊木灰粉
煙草木灰粉
三合粉之一
三合粉之二
三合液
煙油肥皂合劑
巴豆乳劑
百部根蕃椒合劑
苦樹葉液
苦樹皮粉
蜜糖誘殺劑
二硫化碳素
氰酸熏蒸
第十節 農具知識與使用法
第一項 開墾用具


二齒
羊角
直鏟
鐮刀
砍刀
大鋸
其他
第二項 整地及植用具(附移植用具)
四齒
齒耙
洋鍬
移植鏝
定植木規
移植用小齒耙
鐵絲篩
花盆
其他
第三項 管理用具
噴壺
手押噴壺管
自動灌水器
肥料通
四齒叉
其他
中耕除草用具
中耕器
草鋤
手用中耕器
草鋤耙
草皮用刈草機
草皮用剪刀
草耙
病蟲害防除用具
噴霧器
撒粉器
熏蒸器
毛筆及板刷
藥劑推車
第四項 繁殖及修剪用具
切接刀
芽接刀
割接刀
根接刀
舌接刀
剪定鐵
剪定鋸
剪定刀
摘果鋏
葡萄摘果鋏
綠籬剪定鋏
高枝剪定鋏
硬枝剪定鋏
花粉交配器
環狀剝皮器
第五項 採收用具
採收鋏
花草採收鋏
探收梯
採收籠
採收布袋
採收推車
採收箱
採收筐及採收篰
第四章 選果及包裝知識
第一節 選果及分級標準
第二節 包裝
第五章 貯藏及加工知識
第一節 果實及蔬菜之貯藏
第二節 果實與蔬菜之加工製造
(後編) 各論
第一章 果樹園藝
第一節 果樹栽培之利益及目的
第二節 果樹與風土
第一項 果樹與氣候
第二項 果樹與地勢及土質
第三節 果樹園經營上之注意事項
第一項 園地之選定及開園
第二項 種類及品種之選定
第三項 授粉樹之注意及選配
第四項 園地之面積
第五項 資本及技術
第六項 土質改良
第七項 苗木購買上之注意及種苗商
第四節 果樹栽植法
第一項 栽植時期
第二項 栽植形式及計算法
第三項 栽植方法
第四項 栽植後之保護
第五節 果樹之形態及生理
第一項 根
(1) 根之解說
(2) 根之構造及機能
(3) 根之發達與外國要素
第二項 莖
(1) 莖之解說
(2) 內部構造
(3) 內部諸組織之作用
第三項 芽
第四項 枝
(1) 發育枝
(2) 中間果枝
(3) 結果枝
第五項 葉
(1) 葉之解說
(2) 葉之生理機能
第六項 花
(1) 花之解說
(2) 授粉及受精作用
(3) 重要果樹花器之構造說明
(4) 花芽分化之時期
第七項 果實
第六節 果樹之修剪及整枝法
第一項 修剪及整枝之意義
第二項 修剪整枝之目的及利益
(甲) 修剪整枝之目的
(乙) 修剪整枝之利益
第三項 修剪之時期
(甲) 冬季修剪
(乙) 夏季修剪
第四項 修剪之諸種作業
(甲) 春夏季修剪作業
(1) 除芽
(2) 摘心
(3) 剪梢
(4) 折梢
(5) 燃燒
(6) 潰壓
(7) 摘葉
(乙) 冬季修剪之作業
(1) 曲枝
(2) 環狀剝皮
(3) 絞縊
(4) 剪截
(5) 目傷
(6) 縱傷
(7) 斷根
第五項 整枝法名稱及類別
第七節 果樹之分類
a. 仁果類
b. 准仁果類
c. 核果類
d. 殼果類
e. 漿果類
g. 其他
(附果樹分科一覽表 熟帶果樹及亞熱帶果樹一覽表)
第八節 果樹栽培各論
第一項 蘋果(蘋果)
第二項 梨
第三項 枇杷
第四項 柿
第五項 柑橘
第六項 桃
第七項 李
第八項 杏
第九行 梅
第十項 櫻桃
第十一項 葡萄
第十二項 無花果
第十三項 須具利及房須具利
第十四項 樹莓類(木莓)
第十五項 栗
第十六項 扁桃
第十七項 石榴
第十八項 胡桃
第十九項 棗
第二十項 楊梅
第二十一項 山楂
第二章 蔬菜園藝
第一節 蔬菜之分類
第二節 蔬菜之效能
(甲) 蔬菜之營養成分一覽表
(乙) 蔬菜之礦物質一覽表
(丙) 蔬菜之乃要成分一覽表
(丁) 蔬菜生活素含量一覽表
(戊) 蔬菜之醫藥效用一覽表
第三節 蔬菜栽培各論
第一項 根菜類
藕葡
蕪菁
胡蘿蔔
牛蒡
甘薯
山藥
火焰菜
陸山葵
山葵
根芹菜
波羅門參
美國防風
蕪菁甘藍
菊牛蒡
荳薯
第二項 莖菜類
(甲) 地下莖類
馬鈴薯


慈茹

菊芋
甘露兒
荸薺
洋荸薺
球根金蓮花
球根酸漿草
蔥頭
百合
大蒜

(乙) 地上莖類
石刁柏
土當歸

襄荷
茭白
萵苣筍
榨菜
球莖甘藍
蒲菜
第三項 葉菜類
(甲) 煮食葉菜類
甘藍
子持甘藍
綠葉甘藍
collard
白菜類
芥菜
雪裡葓菜
薹菜
菠菜
茼蒿
莧菜
菾菜
蕹菜
落葵
蓴菜
款冬
食用薊
食用大黃
蕃杏
酸糢
紫背天葵

冬寒菜
陸耳尾菜
濱菜
鹼蓬
其他(附表)
(乙) 生食葉菜類
結球萵苣
立萵苣
苦苣
野生苦苣
野苣
(丙) 香辛葉菜類
芹菜
水芹
三葉芹
洋蕪荽
蕪荽
胡椒草
水田芥

濱防風
紫蘇

分蔥
絲蔥
細香蔥
龍爪蔥
韭蔥
韭菜
其他(附表)
第四項 花菜類
花椰菜
木立花椰
朝鮮蘇
食用菊
金針菜
芸苔
紫雲英
第五項 果菜類
(甲) 蓏果類
胡瓜
南瓜
西瓜
甜瓜
越瓜
冬瓜
扁蒲
絲瓜
苦瓜
准人瓜
(乙) 茄果類
茄子
番茄
番椒
酸漿
(丙) 莢果類
菜豆
豌豆
蠶豆
大豆
豇豆
扁豆
刀豆
落花生
其他(附表)
第六項 雜類
草莓
黃秋葵
角胡麻
玉蜀黍
西洋菌

向日葵
第四節 蔬菜不時栽培法
第一項 促成栽培法
第二項 抑制栽培法
第三項 早熟栽培法
第四項 軟化栽培法
【附】蔬菜別名匯集一覽表
第三章 花卉園藝
第一節 花卉之分類
第二節 一二年生草花栽培法
金盞花
三色堇
百日草
萬壽菊
千日紅
鳳仙花
牽牛花
夜夜紅
雞冠花
青箱
雁來紅
幌菊
矢車菊
飛燕草
福祿考
雪輪
勿忘草
虞美人
罌粟
花菱草
矮牽牛
石竹
紫羅蘭
花豌豆
蔦蘿
金蓮花
藿香薊
天人菊
金雞菊
蛇目菊
夢杆橘
波斯菊
半邊蓮
一串紅
松葉牡丹
瓜葉菊
蒲包花
松蟲草
其他
第三節 多年生草花栽培法
雛菊
香紫羅蘭
松葉簪
香菫
櫻草類
香石竹
荷包牡丹
美人櫻
金魚草
彩葉草
天竺葵
燈籠海棠
香水草
茼蒿菊
松葉菊


芍藥
第四節 球根花卉栽培法
風信子
鬱金香
大理菊
美人蕉
唐菖蒲
仙客來
岩洞花
其他
第五節 木本花卉栽培法
牡丹
薔薇類
杜鵑
山茶
珠蘭
茉莉
迎春
繡球
夾竹桃
梔子
瑞春
臘梅
無色繡球
其他
【附】溫室觀賞植物一覽表
第四章 造庭園藝
第一節 花壇
第一項 花壇之分類與種類
(甲) 由季節而分類
(乙) 由形態兒分類
(丙) 由教材而分類
第二項 花壇構造實施法與管理法
(甲) 花壇構造之設計
(乙) 花壇整地與作成
(丙) 花卉之植入法
(丁) 花壇之植入法
第三項 花壇之應用花卉
(甲) 春花壇之應用草花
(乙) 夏花壇之應用草花
(丙) 秋花壇之應用草花
(丁) 春花壇之應用球根
(戊) 夏秋花壇應用之球根
(己) 花壇中應用之灌木磊及觀葉植物
第四項 花壇圖解與花卉栽植舉例
第二節 草地
第一項 草地設置法
第二項 草地管理法
第三節 水草園
第一項 水草園構造法
第二項 水生植物栽培法
睡蓮
荷花
芡實
蓴菜
茭白

荸薺
洋荸薺
慈菇
燈心草

香蒲
第四節 庭院觀賞數目一覽表(計三十餘種)
附錄目次
(一) 青島農林事務所植物名匯
(二) 重要森林樹木一覽
(三) 西瓜之接木法
(四) 日本福羽莓之促成栽培法
(五) 改進山東省園藝計劃大綱
(六) 山東省果產統計
(七) 日本各府縣果樹標準施肥量平均表
(八) 華北及其他各地氣候比較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八年[193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S6/2
主題
InfoField
園藝
中圖分類
InfoField
S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774,104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0:04,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0:04, 11 June 2023789 × 1,100, 931 pages (22.7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實用園藝學 (1/1) by 孫雲蔚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3jh007299,70821; 民國圖書.7; 實用園藝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