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1733-65241 世界歷史課本.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22 × 1,362 pixels, file size: 20.0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8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世界歷史課本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法〕茄烏爾芋你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世界歷史課本
Publisher
徐匯公學[印行者]
Description

中古史

目錄
中古史第一卷目錄
第一章 故莪耳
第一節 莪耳地興
第二節 莪耳人民
第三節 莪人性格
第四節 莪民遷徒
第五節 莪耳宗教
第六節 莪耳社會
第七節 莪耳政治
第八節 莪耳文化
第二章 羅瑪人生
第一節 莪耳亡國原由
第二節 侵略聯兆
第三節 莪耳征服
第四節 侵略好機
第五節 比利時之起義
第六節 亞馬利葛之起義
第七節 比利時之又起
第八節 佛山日多利
第九節 莪耳征服之結果
第三章 歸誠羅馬帝國之徵服
第一節 莪耳改設行省
第二節 莪耳京都
第三節 莪耳國會
第四節 莪耳自治之行政
第五節 莪羅文化
第六節 莪羅文化之衰頹及其破壞
第四章 敬奉天主聖教之莪耳
第一節 莪耳天主教之起源
第二節 聖波丹之宣教
第三節 拉丁教士之宣道
第四節 天主教之凱旋
第五節 莪耳天主教之編制
第六節 主教之參政
中古史第二卷目錄
第一章 蠻族來侵
第一節 蠻族
第二節 日耳曼
第三節 日耳曼之性情風俗
第四節 日耳曼之宗教
第五節 日耳曼之文化
第六節 日耳曼之政治
第七節 日耳曼之司法
第八節 日耳曼之遷徒
第九節 日耳曼之侵略
第十節 匈奴
第十一節 亞帝拉
第十二節 匈奴侵入我耳
第二章 喀羅維斯王以前之佛郎民族
第一節 佛郎民族
第二節 佛郎原始
第三節 佛郎風俗
第四節 佛郎政治
第五節 佛郎初次入侵
第六節 佛郎定比利時地
第七節 李沛耳及塞麗安
第八節 喀羅迭翁及梅徫
第九節 西台利克
第三章 喀羅維斯
第一節 四百八十六年王敗羅軍於梭亞松
第二節 王立格老底耳特為後
第三節 四百九十六年王引軍聲莽人於多耳皮亞克
第四節 四百九十六年王舉聖洗禮
第五節 五百年王帥師伐褒共特
第六節 五百零七年王擊西我特於武伊野
第七節 亞馬利葛歸降
第八節 王百十一年王薨
梅羅萬全族世系表
第四章 喀羅維斯王子諸子
第一節 五百十一年之分國
第二節 蒲耳高尼之徵服
第三節 五百三十四年底愛賚王薨子道特培耳嗣立
第四節 五百五十六年至五百五十八之內
第五節 五百六十年至五百六十一年又亂喀拉納伏誅呼羅對耳王居無何亦薨
第五章 喀羅對耳王諸子之分封
第一節 五百六十年之分封
第二節 西日培耳王之立帛呂納窩氏為後
第三節 西貝利克王之立伽耳山德氏為後
第四節 五百六十年伽耳山德後薨
第五節 五百七十三年至五百七十五年西貝利克王與西日培耳王之交閧
第六節 佛來台共特之罪戾
第七節 五百八十四年西貝利克王薨
第八節 公德郎王之與佛來台共特後
第九節 公德郎王與西日培耳王二世締結五百八十七年盎特羅條約
第十節 五百九十三年公德郎王之薨逝及佛來台共特後與帛呂納窩後之交閧同上
第十一節 五百九十七年佛來台共特後薨
第十二節 六百十三年帛呂納窩後薨
第六章 喀羅封耳王二世及大柯培耳王
第一節 喀羅對耳王二世之獨宰天下
第二節 太子大柯培耳之王奧斯德拉齊
第三節 大柯培耳之王佛郎全地
第四節 大柯培耳王之威信
第五節 大柯培耳王之燦爛
第六節 衰頹聯兆
第七章 梅羅萬全王朝之末季
第一節 貪安無為之君王
第二節 出入禁宮之大臣
第三節 奧牛二國禁臣之交閧
第四節 貝本台里斯帶耳
第五節 嘉祿麻戴耳
第六節 七百三十二年嘉祿敗亞拉伯人于波底愛
第八章 梅羅萬全王朝時法蘭西之文化
第一節 王權之性質
第二節 梅羅萬全之朝儀
第三節 梅羅馬全之都城
第四節 王室經費
第五節 梅羅萬全之兵制
第六節 司法
第七節 天主教
第八節 撒利葛法典
第九章 亞拉伯
第一節 亞拉伯
第二節 亞拉伯人
第三節 亞拉伯宗教
第四節 謨罕默德
第五節 謨罕默德之說教
第六節 科蘭經典
第七節 科蘭經典之編制
第八節 回教教理
第九節 亞拉伯帝國
第十節 亞拉伯帝國之疆域
第十一節 亞拉伯帝國之衰墮
第十二節 亞拉伯文化
中古史第三卷目錄
第一章 貝本
第一節 貝本之佛郎公
第二節 貝本之南面稱王
第三節 貝本之伐龍拔堤
第四節 貝本之徵亞幻頓
第五節 七百六十八年佛郎貝本王薨
凱羅萬全王朝君主相傅年表
第二章 大嘉祿
第一節 大嘉祿之徵伐
第二節 大嘉祿之行政
第三節 大嘉祿之立法
第四節 大嘉祿之興學
第五節 庠序
第六節 大嘉祿之進帝位及其保護天主教
第七節 大嘉祿之威信
第八節 大嘉祿之儉樸
第九節 大嘉祿之仁德
第十節 大嘉祿之駕崩
第三章 路易皇及大嘉祿皇帝國之分崩
第一節 路易皇之性質
第二節 愛司拉謔貝爾之分封
第三節 培耳那之背叛
第四節 亞底尼主教會議
第五節 路易皇世子之初次作亂
第六節 路易皇世子之二次作亂
第七節 虔路易之復位
第八節 路易皇世子三次作亂
第九節 峰塔內之戰役
第十節 魏耳鄧之和約
第四章 禿嘉祿王及北人南侵
第一節 北人原始及其性質
第二節 北人初次入侵
第三節 禿嘉祿皇在位時北人之南犯
第四節 羅培福
第五節 八百七十五年嘉祿王進位稱帝
第六節 八百七十七年嘉祿皇帝崩
第七節 八百八十年北人又侵法蘭西
第八節 北人圍攻巴黎
第九節 歐特之王法蘭西
第十節 誠嘉祿及羅隆
第五章 凱羅萬全王朝之末葉
第一節 誠嘉祿王之被廢及其幽居
第二節 蒲耳高尼公爵賴烏耳之踐位
第三節 亡命海外路易四世之踐位
第四節 羅對耳王
第五節 路易王世
中古史第四卷目錄
第一章 法蘭西之封建時代
第一節 封建之緣起
第二節 封建之組織
第三節 君臣之約章
第四節 諸侯之邸壘
第五節 諸侯之宴居
第六節 封建時代之人民
第七節 封建制度之禍害
第八節 封建制度之美果
第二章 天主教及封建制
第一節 聖教封建之時代
第二節 聖教封建之勢力
第三節 天主教於封建時代之善舉
第三節 騎兵徽章
第三章 德意志之封建時代
第一節 德意志之封建時代
第二節 匈牙利之民族
第三節 中央權力之衰墜
第四節 德意志封建之組織
第五節 奧東大帝之中興
第六節 教皇與國君之戰爭
第七節 德意志封建制度之確立
第四章 英吉利之封建時代
第一節 丹麥未寇前之英吉利
第二節 丹麥之入寇
第三節 聖帛利斯之屠戮
第四節 卡奴大王
第五節 有德精修之愛德華王
第六節 北之人入侵
第七節 亞斯定之戰役
第八節 北人封建制度之設立
第九節 北人封建制度之特性
中古史第五卷目錄
第一章 六世紀時之法蘭西王室
第一節 十一世紀法蘭西王權之柔弱
第二節 王權之擴張
第三節 迦朝開國之四主
第四節 一千零三十三年之饑饉
第五節 一千年之讖語
第六節 讖語之反動力
第二章 迦貝先生朝君主在位年表至一千二百七十五年
第一節 路易王六世或王業之中興
第二節 路易王六世及王國諸侯
第三節 路易王六世之威信粦鄰國
第四節 路易王六世及自治城邑
第三章 路易王七世或王業之中止
第一節 路易王七世之失政
第二節 路易王七世之賢舉
第三節 路易王七世時之名士
第四章 斐理伯奧古斯德王及路易王八世或王業之中興
第一節 斐理伯奧古斯德王之雄略
第二節 斐理伯奧古斯德王與英王李謔爾之交戰
第三節 沒收若望無地所領之腦爾孟堤梅納諸地
第四節 征討亞耳皮霞人之十字軍
第五節 斐理伯奧古斯德王在蒲維納之秦捷
第六節 巴黎之修飾
第七節 斐理伯奧古斯德王之薨逝
第八節 路易王八世
第五章 聖路易王或王業之大盛
第一節 帛郎血加斯底月太后之攝政
第二節 聖路易王之親政
第三節 對路易王之徵討英人
第四節 聖路易王之定埃及而幸巴來斯定
第五節 莽蘇拉之戰役
第六節 聖路易王之被虜
第七節 聖路易王之回駕
第八節 聖路易王之政治
第九節 聖路易王之仁惠
第十節 聖路易王之薨逝
第六章 斐理伯王三世
第一節 斐理伯王三世之御極
第二節 王領地之擴張
第三節 西細勒之虔劑
第四節 西細勒之戰役
第五節 法蘭西之干涉
第六節 帶拉斯公之條約
第七章 斐理伯王四世
第一節 斐理伯王四世之御容
第二節 征討英吉利之戰役
第三節 征討佛郎突耳之戰役
第四節 斐理伯王四世與教皇波尼法爵八世之爭辯
第五節 保護聖堂會之廢止
第六節 保護聖堂會總長之受刑
第七節 議院
第八節 法庭貴族
第九節 斐理伯王四世之薨逝
第八章 斐理伯王四世之諸子
第一節 路易王世王
第二節 斐理伯王五世
第三節 嘉祿王四世
中古史第六卷目錄
第一章 神武王祁雄後裔之諸王
第一節 神武王祁雄後之遺業
第二節 英吉利祁雄王
第三節 英吉利王亨利一世
第四節 英吉利王亨利郎戴士內
第五節 帛羅亞瑟 斯德望伯爵與英吉利馬鎱耳特後
第二章 伯郎戴士內王統之亨利王二世
第一節 伯郎戴士內王統之威權
第二節 亨利王二世與總主教多默培開氏交惡之緣起
第三節 克拉冷騰之定章
第四節 總主教多默培開氏之放逐
第五節 總主教多默培開氏之返英
第六節 總主教多默培開氏之致命
第七節 總主教多默培開氏致命後之感激
第八節 亨利王二世之王室內訌
第九節 亨利王二世贖罪於更刀培利
第十節 哥龍皮之條約
第十一節 亨利王二世之薨逝
第三章 伯郎戴士內王統之李謔爾若望地及亨利三世
第一節 李謔爾王
第二節 若望無地王
第三節 一千二百二十五年之大寮章
第四節 亨利王三世
中古史第七卷目錄
第一章 教士除任權爭鬥前之天主教
第一節 自五世紀以還教皇權力之盛勢
第二節 教皇之宗教熱誠
第三節 教皇之堅忍
第四節 教皇尼各老一世
第五節 十世紀時教權之衰墮
第六節 十一世紀中教皇於帝國權力之傾衰
第七節 德意志意大利袤賣聖壇織事
第八節 風俗之擾亂
第二章 教士除任權之爭討或神爵班與帝國激戰之第一幕布
第一節 伊耳特帛郎氏之出身
第二節 伊耳特帛郎氏之發軔
第三節 作耳特帛郎氏及一千零五十九年之選取詔書
第四節 伊耳特帛郎氏之晉額我略七世號及風俗之大改革
第五節 教皇額我略七世及教士除任權
第六節 德皇亨利四世與教皇額我略七世之交惡
第七節 亨利皇四世之廢黜
第八節 亨利皇四世之於卡懦塞
第九節 敵視之復現
第十節 亨利皇四世之於羅馬及教皇略七世之駕崩
第十一節 亨利皇四世之慘崩
第十二節 華母之教務條約
第三章 亞歷山教皇三世與紅須帝佛來特利或神爵班與帝國激戰之第二幕
第一節 蓋爾夫與齊帛林
第二節 紅須帝佛來特利之登極
第三節 佛來特利帝與教皇一時之敦睦亞耳帛來西亞
第四節 隆加利亞之國會
第五節 教皇意城之抗德
第六節 喀來末之破毀
第七節 米郎之破毀
第八節 羅馬之攻陷
第九節 龍拔提同盟及教職權
第十節 亞歷山特利之圍攻
第十一節 雷格那懦之戰役
第十二節 委內薩之言好
第十三節 紅須帝佛來特利之晚年
第四章 阿盎斯多方王朝佛來特利帝二世或神爵班與帝國激戰之三幕
第一節 佛來特利帝二世之父亨利六世
第二節 佛來特利帝二世之登極
第三節 佛來特利帝二世之渝盟
第四節 奧諾利於司教皇三世與佛來特利帝二世
第五節 額我略教皇九世與佛來特利帝二世
第六節 佛來特利帝二世之棄絕及其為十字軍
第七節 意大利之戰役及聖日耳麻諾之和議
第八節 額我略教皇九世與佛來特利帝二世之失和
第九節 梅羅利亞之戰役
第十節 額我略教皇九世之崩
第十一節 依諾增爵教皇四世
第十二節 里昂之主教公會一千二百四十五年
第十三節 激戰之終幕
第十四節 佛來特利帝二世之駕崩
第十五節 阿盎斯多方皇朝之絕祚
第十六節 教皇威信之奏凱
第五章 天主教於社會之職任
第一節 天主教於社會中功用之性質
第二節 職任實施於社會之方法
第三節 邪教徒
第四節 牙教徒懲罰審判廳
第五節 求乞修會
第六章 十字軍
第一節 十字軍之緣起
第二節 第一次十字軍及喀雷蒙主教公會
第三節 偽十字軍
第四節 真十字軍
第五節 尼塞之攻克及道里來之戰役
第六節 十字軍在佛利齊之苦痛
第七節 安第亞基府之攻克
第八節 安第亞基府之戰役
第九節 日露撒冷之克克復
第十節 日露撒冷王國
第十一節 招待會會員及騎兵會僚員
第十二節 十字會之還歐
第十三節 第二字十字軍
第十四節 第三次十字軍
第十五節 英吉利李謔爾獅心王之威武
第十六節 第四次十字軍君士坦丁拉丁帝國之設立
第十七節 第六次及第七次之十字軍
第十八節 十字軍之成績
中古史第八卷目錄
第一章 社會
第一節 貴族
第二節 自由區市民
第三節 王境內市民
第四節 鄉農
第五節 職業
第六節 商務及市聚
第二章 中古時代之民俗
第一節 習俗
第二節 服制
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文學
第一節 法蘭西文學之起點
第二節 中古法蘭西南部之詩人
第三節 法蘭西北部之騒士
第四節 諷詩
第五節 中古時代劇文
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美術
建築術之第一期 拉丁美術
第一節 天主大堂之起點
第二節 十字形之天主大堂
建築術之第二期 羅馬美術
第一節 拉丁美術變羅馬美術
第二節 羅馬美術之盛典
建築術之第三期 長圓形建築式
第一節 長圓形建築式之起點
第二節 長圓形建築式之盛點
第三節 長圓形建築式之簡評
第四節 長圓形建築式之實行法
第五節 長圓形建築式之構造家
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科學
第一節 神學
第二節 哲學
第三節 數學有形學及博物學
第四節 歷史及興地
第五節 十四及五十兩世紀之發明物
中古史第九卷目錄
第一章 斐理伯王六世百年戰役及其敗北
第一節 斐理伯王六世之踐位
第二節 弗莽人於加塞耳之敗績
第三節 百年戰役之緣起
第四節 愛克呂時之役
第五節 喀來西之役
第六節 卡雷之攻陷
第七節 麥理伯王六世時法蘭西之內情
後迦貝先生王朝值直系君主年表
迦貝先華羅亞王朝君主年表
第二章 善若望或戰役之敗績
第一節 善王若望及那華耳惡王嘉祿
第二節 英復來侵及波底愛之役
第三節 一千三百五十七年之三民會議
第四節 巴黎總監斯得望麻塞耳及京師之變亂
第五節 農民之暴動
第六節 斯德望麻塞耳之伏誅
第七節 劫掠殃民之軍隊
第八節 帛雷的尼之條約
第九節 善王若望薨
第三章 賢王嘉祿五世或修治之時代
第一節 嘉祿王五世及徐蓋世蘭
第二節 徐蓋世蘭伐那蘭伐那華耳王嘉祿之哥雪來耳役
第三節 徐蓋世蘭伐不列巔之澳雷役
第四節 徐蓋世蘭伐西班牙之那華雷德及孟的愛耳二役
第五節 瞿秧納之徵服
第六節 帛呂日之休戰約
第七節 嘉祿王王世之政治
第八節 嘉祿王五世時之巴黎
第九節 巴黎之行政
第十節 巴黎之節慶
第十一節 嘉祿王五世及徐蓋蘭之薨卒
第四章 嘉祿王六或法蘭西陷於英吉利之時代
第一節 攝政時代追圍之作亂
第二節 伐佛郎突耳之魯斯皮克役
第三節 王之精神病
第四節 澳耳雷昂蒲耳高尼之交惡及路易澳耳雷昂之被殺
第五節 亞耳麻箬克與蒲耳高尼之交閧
第六節 英人入侵之亞然古役
第七節 若望無懼於孟德羅之被殺
第八節 脫羅亞之條約
第九節 英王亨利五世及法王嘉祿六世之薨逝
第五章 嘉祿王七世及若翰納達爾克或雲奏凱時代
第一節 法蘭西之二王
第二節 嘉祿王之世之咎戾及其北敗
第三節 澳耳雷昂之圍困
第四節 若翰納達爾克
第五節 澳耳納達爾克
第六節 嘉祿王七世於冷斯城之舉行祝聖禮
第七節 若翰納達爾克於公比愛愵之就擒
第八節 若翰納達爾克之就刑
第九節 嘉祿王七世與蒲耳高尼公之締亞拉約
第十節 法英之休戰約
第十一節 嘉祿王七世之革新軍政
第十二節 英人之逐於法
第十三節 嘉祿王七世之薨逝
第六章 十四及十五二世紀時之法蘭西
第一節 三民會議
第二節 補助稅及庶民稅
第三節 傳令隊
第四節 采邑封建制
第五節 蒲耳高尼氏
中古史第十卷目錄
第一章 英吉利國二玫瑰花之戰役
第一節 郎卡斯脫耳王朝
第二節 亨利王六世二玫瑰花戰役之聯兆
第三節 二玫瑰花之戰役
第四節 二黨之勢力
第五節 醒田之役王室奏凱
第六節 滔頓之役亨利王六世廢於位
第七節 華盆克伯失寵及其復仇
第八節 巴耳內之役及華盆克伯卒
第九節 愛德華王四世
第十節 流血新悲劇愛德華王四世諸子與李謔耳王三世
第十一節 亨利大傳
第二章 德意志國
第一節 帝位之久虛
第二節 羅陀爾夫亞帛斯蒲氏
第三節 帝嘉祿四世魯森堡氏
第四節 選舉皇帝之金詔
第五節 澳大利氏
第六節 德意志無政府時代
第七節 農業之興盛
第八節 工業之興盛工業組合
第九節 商業之興盛都會之聯合
第三章 意大利國
第一節 意大利半島之分割
第二節 公國
第三節 弗羅郎斯
第四節 梅迭西斯氏
第五節 委內薩
第六節 工業之興盛
第七節 商業
第八節 公共建築物
第四章 突厥及東方希臘帝國
第一節 君士坦丁希臘帝國
第二節 斯拉夫賽耳皮帛耳街利諸民族
第三節 羅馬尼亞民族
第四節 匈牙利民族
第五節 在亞洲時之突厥
第六節 突厥之強盛
第七節 突厥之偽軍
第八節 突厥之進略歐洲
第八節 土耳其人與蒙古人之傾亂
第九節 盎西耳之役
第十節 突厥民族之一時衰墮
第五章 君士坦丁之減亡
第一節 亞茂拉帝二世之中興帝國
第二節 若望許尼亞特氏英傑施江台培之功績始成終敗
第三節 麻罕默德帝二世君士坦丁之圍攻
第四節 君士坦丁之失陷
第五節 中古時代之告終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1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10/49
主題
InfoField
世界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13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1,398,4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43, 24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43, 24 April 2023922 × 1,362, 485 pages (20.0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世界歷史課本 (1/1) by [(法)茄烏爾芋你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1733,65241; 民國圖書-PD2022.4; 世界歷史課本)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