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1735-61339 世界大戰概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43 × 1,362 pixels, file size: 13.9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1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世界大戰概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川原貞男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世界大戰概史
Publisher
軍用圖書社[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10章,講述大戰的原因及開戰經過、兵力關係及作戰計劃、戰爭第一至四年的情況、1917年至1918年的單獨媾和等

目錄
第一章 大戰之原因及開戰
第一 大戰之原因與列強之外交
第二 開戰及各國參戰之始末
第二章 兵力關係及作戰計畫
第一 兵力關係
第二 德奧方面之作戰計畫
一 德軍之作戰方針
二 德軍對於西方作戰計畫之要旨
三 德奧軍對於東方作戰計畫之要旨
四 德國海軍作戰計畫之要旨
第三 協商方面之作戰計畫
一 法俄之作戰協定
二 法軍之作戰計畫要旨
三 英比軍之集中
四 俄軍之作戰計畫要旨
五 英法海軍之協定
第三章 戰爭第一年(由開戰至一九一五年春之情況)
第一節 西方戰場之情況
第一 國境會戰前之情況
一 德軍之列日要寨攻略興集中
二 法國一部之侵入亞爾薩斯
第二 國境會戰
一 德法兩軍之攻勢開始
二 國境會戰
第三 國境會戰後至瑪倫河作戰
一 德軍追擊至瑪倫河
二 英法軍之退卻
第四 瑪倫會戰
第五 德軍由恩河畔退卻後至一九一五年春之情況
一 福根海為德國參謀部長
二 向海岸延翼競爭
三 安特衛普要塞之陷落
四 伊最耳河畔及伊泊爾附近之會戰
五 陣地之發生
六 一九一五年二月及三月英法軍之攻勢
第二節 東方戰場之情況
第一 奧匈戰場之情況
第二 加里西亞之俄奧第一會戰
第三 德第八軍終東普魯士之作戰
一 普勒特維次之作戰
二 坦能堡會戰及馬蘇耳會戰
第四 南波蘭之作戰
第五 北波蘭之作戰(羅慈會戰)
第六 喀爾巴阡及馬蘇耳冬季作戰
一 俄軍於喀爾巴阡之攻勢
二 德奧軍於喀爾巴阡及東普魯士同時攻勢案
三 德奧軍於喀爾巴阡之攻勢
四 馬蘇耳會戰
五 俄軍於喀爾巴阡及東普魯士攻勢之繼續及其終熄
第七 土耳其之參戰及其作戰
第四章 戰爭第二年(一九一五年—春以後)
第一 一九一五年春之一般情況
第二 海軍之情況
第三 德奧軍對俄攻勢之決心(移陸戰之重點於東方戰場)
第四 革立次附近之突破
第五 西方戰場英法軍之攻勢(拉巴舍-阿拉斯附近之會戰)
第六 意大利之參戰
第七 東方戰場德奧軍突破成果之擴張
第八 德奧軍對俄攻勢績行擴大之決心
第九 德奧軍對於華沙附近之俄軍由南北兩方面之攻勢
第十 德奧軍之維爾那攻勢及德奧軍對於服爾欣尼亞三角要塞之攻擊
第十一 德奧軍對俄大攻勢之終局
第十二 布加利亞之參戰與對塞攻勢作戰
一 對塞作戰之動機
二 布加利亞之參戰
三 德奧布軍之對塞攻勢作戰
四 協商軍之救援塞國
五 塞軍覆滅後同盟協商兩軍之作戰指導
第十三 土耳其方面之戰況
一 美索不遠來方面之作戰
二 達達尼爾作戰
第十四 英法軍於阿拉斯附近及香賓之攻勢
第十五 意奧戰場之伊孫左會戰
第五章 戰爭第三年(一九一六年)
第一 德參謀總長福根海之情況判斷
第二 德奧雨參謀長意志之疏隔
第三 協商國之作戰計畫
第四 一九一六年前半期之戰況
一 德軍之攻擊維丹
二 德軍在維丹攻擊期間東方及意奧戰場之狀況
第五 夏季及秋季協商軍之總攻勢
一 布魯西羅夫攻勢
二 索謨攻勢
三 法軍於維丹之反擊
四 伊孫左會戰
五 羅馬尼亞之參戰
第六 與登堡補德國參謀總長
第七 與羅馬尼亞作戰
一 作戰計畫
二 德奧軍於匈牙利及南多不魯甲之攻勢
三 德奧軍於窩雷啟亞之攻勢
第八 馬其頓戰場之狀況
第九 土耳其方面之狀況
第十 海軍之狀況及斯加基拉克海戰
第六章 戰爭第四年(一九一七年)
第一 一九一七年初同盟國之狀況
第二 同盟國之講和提議
第三 德國無限制之潛水挺戰開始與美國之參戰
第四 德國陸軍之防勢-向與登堡陣地之後退
第五 俄國之革命
第六 阿拉斯附近及恩河-香賓英法軍聯合大攻勢
一 協商軍之攻勢計畫
二 阿拉斯附近之會戰
三 恩河——香賓會戰
四 陸軍之新防禦戰法
第七 協商國之危機
第八 英軍之佛蘭特攻勢及法軍之勢力恢復與維丹及拉佛附近之戰鬥
一 英軍之佛蘭特攻勢
二 法軍之勢力恢復與維丹及拉佛附近之戰鬥
第九 喀姆布來附近之會戰
第十 俄軍之崩壞
一 加里西亞俄軍之夏季攻勢
二 加里西亞德軍之逆攻勢
三 德軍之里加攻略
四 德軍之厄則爾島攻略
五 俄國因第二次革命致俄軍之崩壞
第十一 意軍之敗戰
第十二 土耳其方面之戰況
第七章 自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之單獨構和
第一 一九一七 年和平促進運動
一 奧匈之和平熱
二 德國議會之媾和決議-首相柏特曼和爾味之辭職
三 威爾遜之構和覺書
第二 東方戰場締結構和
一 布勒斯特里多佛斯克構和會議德蘇之對立
二 同盟國與烏克蘭之締結構和
三 同盟國對於蘇國敵對行動之再開
四 與蘇國締結構和
五 烏克蘭之占領
六 遠征芬蘭
七 興羅馬尼亞締結構和
八 波蘭問題
第八章 戰爭第五年(一九一八年)
第一 一九一八年協商國之作戰方針
第二 一九一八年初中央同盟國狀況
第三 德軍攻勢計畫
第四 德軍第一次攻勢
一 攻勢 開始
二 攻勢計畫之變更
三 英法軍之危機
四 協商軍統一指揮之成立
五 德軍攻勢之中止
六 會戰之結果
第五 德軍第二次攻勢(繼續對英軍攻擊)—阿蒙提亞耳附近之會戰
第六 德軍第三第四次攻勢(對法軍牽制攻擊)—要松及理姆斯附近之會戰
第七 奧匈軍對於意國之牽制攻擊
第八 德軍第五次攻勢(對法軍第二次之牽制攻擊)—瑪倫河畔及香賓之會戰
第九 英國美聯軍逆攻勢之端緒法軍之攻擊要松
第十 德國最高統帥部純然轉為防禦之決心
第十一 一九一八年自八月八日至九月十三日協商軍之第一期攻勢與德軍戰線之動搖
一 協商軍之攻勢指導方針
二 亞眠附近英法軍之攻擊
三 德國玫府和平交涉開始之決意
四 英法事之攻擊擴張至阿拉斯-要松地區-德國向西格夫利德陣地退卻
五 美國對於聖米哀爾突出戰線之攻擊
六 德軍後方陣地之構築
第十二 土耳其及布加利亞之崩壞
一 巴力斯坦及美索不達米戰線之崩壞
二 馬其頓戰線之崩壞
第十三 協商軍之第二期攻勢(總攻勢)
一 對西格夫利德陣地之攻擊
二 以威爾遜十四條為基礎之德國構和提議
三 協商軍之繼續總攻勢及擴攻擊正面的至維丹—德軍北翼向赫爾曼—渾陣地繼向安特衛普陣地之退卻
第十四 奧匈聯邦崩壞
第十五 德國之革命勃發
第十六 停戰及德軍之撤兵
第九章 於殖民地之作戰
一 膠州
二 太平洋諸島—多哥—喀麥隆
三 德屬西南阿非利加
四 德屬東阿非利加
第十章 媾和
附圖
第一 世界略圖
第二 歐洲戰場概見圖(附 各國軍之集中)
第三 西方戰場國境會戰要圖
第四 九月五日止西方戰場之德軍作戰經過及瑪倫會戰要圖
第五 東方戰場作戰要圖(一九一四年九月五日之狀況)
第六 坦能堡會戰 南波蘭及北波蘭作戰並馬蘇耳冬季作戰要圖
第七 土耳其戰場載況概見圖及達達尼爾作戰要圖
第八 一九一五年夏季及秋季對俄攻勢要圖
第九 德奧布軍對塞作戰要圖(一九一五年五十月至十二月)
第十 一九一六年西方戰場狀況要圖(維丹載及索謨會載)
第十一 布魯西羅夫攻勢要圖(一九一六年六月至九月)
第十二 一九一六年協商軍總攻勢要圖(八月二十九日之狀況)
第十三 一九一六年對羅作戰要圖(九月至十二月)
第十四 斯加基拉克海戰要圖(一九一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十五 一九一七年西方戰場戰況要圖及一九一七年對意攻勢要圖
第十六 一九一八年春及夏德軍攻勢要圖
第十七 一九一八年夏及秋協商軍逆攻勢要圖
第十八 非洲殖民地作戰要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五年[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143/15
主題
InfoField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143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2:11,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2:11, 11 June 2023843 × 1,362, 313 pages (13.9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世界大戰概史 (1/1) by [(日)川原貞男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1735,61339; 民國圖書.8; 世界大戰概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