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5123-68237 社會教育講演大綱.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95 × 1,202 pixels, file size: 3.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4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社會教育講演大綱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河南教育廳第三科 河南教育廳編輯處編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社會教育講演大綱
Publisher
河南省教育廳編輯處[發行者]
Description

講演大綱第一集。分9章,介紹黨義、政治、自治、教育、職業、衛生、自然、習俗、娛樂等講演的要點

目錄
第一章 關於黨義方面
一 甚麼是黨?
二 黨的歷史
三 黨的組織
四 黨的政綱和政策
五 甚嗎是黨員?
六 甚嗎是黨團?
七 三民主義是什麼嗎?
八 甚嗎是民族?
九 甚嗎是民族主義?
十 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及世界主義
一一 中國民族的地位
一二 中國民族精神的消沉
一三 民族革命運動的方略
一四 民族革命和階級門爭
一五 東方民族革命和西方社會革命
一六 甚麼是民權為甚嗎主張民權?
一七 民權主義的物質
一八 民權行使的形式
一九 四種政權的研究
二〇 五種治權分立的效用
二一 民權主義與自由
二二 民權主義與平等
二三 實行民權的兩個條件
二四 民生主義與資本主義及社會政策
二五 民生主義與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
二六 民生主義的物質
二七 平均地權
二八 土地所有制的變遷及私有制的弊害
二九 平均地權的目的
三〇 平均地權的程序
三一 平均地權的原則及方法
三二 節制資本
三三 節制資本的意義
三四 節制資本的方法
三五 建國之首要
三六 建國之程序
三七 建國之大功造成
三八 心理建設
三九 物質建設
四〇 社會建設
第二章 關於政治方面
一 甚嗎叫作政治?
二 中山政治的建設方法
三 甚嗎是國家?
四 甚嗎是正體?共分幾種?
五 甚嗎是國體?共分幾種?
六 人民參政的方式
七 直接民權和間接民權
八 三權憲法和五權憲法
九 政權和治權
十 權和能
一一 五權分立的精神
一二 甚嗎是國民政府?
一三 國民政府的組織
一四 國務會議的組織
一五 行政院的組織和職務
一六 立法院的組織和職務
一七 司法院的組織和職務
一八 考試院的組織和職務
一九 監察院的組織和職務
二〇 省政府怎樣組織?
二一 特別市和普通市
二二 縣政府怎樣組織?
二三 教育部教育廳教育局的關係及其組織
二四 內政部民政廳縣政府的關係及其組織
二五 財政部財政廳財務局的關係及其組織
二六 農礦工商交通的設施
二七 司法的設施
二八 國民應盡的義務
二九 國民要幫助革命軍隊
三〇 國民要遵守政府法令
三一 不要造謠惑眾
三二 不要聽人煸惑
三三 什麼是公債?
三四 海關稅怎樣徵收?
三五 內地稅怎樣徵收?
三六 土地徵收法
三七 印花稅法
三八 商業牌照稅法
三九 流通劵怎樣行使?
四〇 反革命怎樣治罪?
四一 土豪劣紳怎樣懲罪?
四二 國民在法律上應享的權利是甚麼
四三 甚麼是法律?
四四 何為民法?
四五 何為刑法?
四六 何為商法?
四七 怎樣離婚?
四八 宗祧怎樣承繼?
四九 弄罪的種類
五〇 怎樣訴訟?
五一 怎樣審判?
五二 上告須知
五三 國內政治狀況
五四 國際事情
第三章 關於自治方面
一 甚嗎叫做地方自治?
二 地方自治以甚嗎為單位?其種類有幾?
三 縣市自治應辦那些事項?
四 區自治應辦那些事項?
五 鄉鎮自治應辦那些事項?
六 閭鄰自治應辦那些事項?
七 地方自治辦到甚嗎地步才算完成?
八 戶口怎樣調查?
九 地價怎樣定法?
十 修築道路的必要和方法
一一 要怎樣辦理警衛?
一二 怎樣墾殖荒地?
一三 自治區內教育怎樣辦?
一四 發展農工要先振興水利
一五 怎樣救災?
一六 怎樣補救貧困?
一七 惡劣少年怎樣感化?
一八 貧兒怎樣求護?
一九 自治區內須設養老院
二〇 自治區內須設濟良所
二一 自治區內須整理地方財政
二二 自治區內須設各種勸業會
二三 自治區內的城市須設農工銀行
二四 要減少農民疾苦須設農業保險所
二五 自治區內須創設信用合作社
二六 自治區內須創辦消費合作社
二七 自治區內須創設生產合作所
二八 自治區內須創設利用合作所
二九 自治區內須創設販賣合作所
三〇 區公所怎樣組織?
三一 區長的委任和任務
三二 區務會議怎樣舉行?
三三 鄉自治怎樣組織?
三四 鄉閭鄰長的職責
三五 鄉民大會怎樣開法?
三六 什麼叫自治公約?
三七 實行鄉自治要鄉民恪守修身公約
三八 實行鄉自治要鄉民恪守交際公約
三九 實行鄉自治要鄉民恪守教育公約
四〇 實行鄉自治要鄉民恪守衛生公約
四一 實行鄉自治要鄉民恪守保衛公約
四二 實行鄉自治鄉民須議立保護樹木禾稼公約
四三 實行鄉自治鄉民須議立鄉閭禁約
四四 鄉民息訟會的辦法
四五 鄉民集會應有的常識
四六 怎樣結會?
四七 集會時的動議方法
四八 集會時的討論順序
四九 集會時的修下辦法
五〇 集會時動議的順序
五一 集會時的權宜和秩序問題
五二 訓政時期四權行使訓練的重要
五三 民主國家人民要取得選舉權
五四 民主國家人民要取得罷免權
五五 民主國家人民要取得創製權
五六 民主國家人民要取得複決權
五七 為什嗎要實行教育自治?
五八 教育自治怎樣實行?
五九 鄉教育會怎樣組織?
六〇 縣省教育會怎樣組織
六一 鄉縣省辦理教育的權限
六二 實行教育自治經費怎樣籌措?
第四章 關於教育方面
一 教育和人生的關係
二 三民主義的教育
三 家庭教育
四 幼稚教育
五 初等教育
六 中等教育
七 高等教育
八 師範教育
九 職業教育
十 社會教育
一一 特殊教育
一二 權利教育
一三 怎樣辦理教育?
一四 教育經費
一五 國民要受教育
一六 取締宗教教育
一七 教育革新
第五章 關於職業方面
一 職業與人生
二 職業與家庭
三 職業與社會
四 職業與婦女
五 怎樣選舉職業?
六 怎樣指導職業?
七 怎樣準備職業?
八 職業普遍的價值
九 職業與「三八」制度
十 動業
一一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
一二 怎樣增加農業生產?
一三 家畜
一四 養蠶
一五 養峰
一六 怎樣着手工業?
一七 怎樣改良工業?
一八 商業
一九 注意家事為家庭和樂之基礎
二〇 什麼是家事相關之職業?
二一 怎樣救濟社會失業者?
二二 職業無貴賤
第六章 關於衛生方面
一 怎樣穿衣?
二 怎樣碶飯?
三 菜蔬
四 豆腐
五 怎樣食肉?
六 爪菜
七 喝冷水的害處
八 灑能殺人
九 鴉片和紙煙的害處
十 怎樣睡覺?
一一 沐浴
一二 怎樣保持全家的健康?
一三 怎樣蓋房子?
一四 怎樣處置穢物和設公共廁所?
一五 幾種殘害身體的惡習
一六 隨意吐痰的害處
一七 構成身體的器官
一八 疾病的原因
一九 傳染病
二〇 蠅是人類的大敵
二一 蚊也是人類的大敵
二二 鼠能殺人
二三 四六風
二四 天花
二五 殺小兒的蟲類——人體寄生蟲
二六 嬰兒害病的原因
二七 孕婦
二八 產婦
二九 穩婆
三〇 成藥
三一 應該剷除的幾種治病法
三二 救急法
第七章 關於自然方面
一 天地究竟什麼?
二 空氣和人的關係
三 風從那裡來的?
四 日光的利益
五 日月蝕的成因
六 星辰是甚麼?
七 雲雨霧露的成因
八 霜雪霰雹冰的成因
九 虹是甚麼?
十 雷電從那裡來的?
一一 地震
一二 書夜是誰主使的?
一三 國曆是甚麼?
一四 廿四節氣有定期嗎?
一五 一年為甚麼分做四季?
一六 改良氣候的方法——森林
一七 防止旱澇的方法——鑿井、開渠培植森林、
一八 怎樣月水?
一九 食物醱酵
二〇 烯料
二一 交通利器——汽車、火車、飛艇、其他
第八章 關於習俗方面
一 嫁娶應該怎樣辦?
二 喪葬應該怎樣辦?
三 怎樣去避禍求福?
四 看風水是欺人的
五 禮節應該怎樣行?
六 宴會應該怎樣辦?
七 年節應該怎樣過?
八 大家不要信巫覡
九 重大輕女的謬誤
十 大家庭的害處
一一 專制婚姻制度的害處
一二 髮辮的害處
一三 緾足束胸穿耳的害處
一四 娶妾蓄婢的害處
一五 娼妓的害處
一六 賭博的害處
一七 財產承繼權
一八 拜壽之弊
一九 童養媳的害處
二〇 早婚之害
二一 吃齋念佛打蘸的害處
二二 同善社的妄
二三 迎神賽會的害處
二四 庵觀寺廟的害處
二五 求神的妄
二六 僧道的妄
二七 跪香道的害處
二八 溺女的罪惡
二九 紅槍會大刀會之妄
第九章 關於娛樂方面
一 我們為甚麼要求娛樂?
二 怎樣才算正當的娛樂?
三 不正當娛樂的害處
四 什麼是個人的娛樂方法?
五 什麼是家庭的娛樂方法?
六 什麼是社會的娛樂方法?
七 為什麼要改良戲曲?
八 為什麼要組織民眾劇團?
九 為什麼要組織民眾音樂團?
十 為什麼要改良說書?
附錄
一 革命紀念日簡明表
二 革命紀念式
三 社會教育講演員辦事規程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十八年[192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77/6
主題
InfoField
社會教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77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4,12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2:39, 25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2:39, 25 April 2023795 × 1,202, 142 pages (3.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社會教育講演大綱 (1/1) by 河南教育廳第三科,河南教育廳編輯處編輯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5123,68237; 民國圖書-PD2022.4; 社會教育講演大綱)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