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6553-71187 高級中學外國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91 × 1,258 pixels, file size: 9.8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2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高級中學外國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耿淡如 王宗武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高級中學外國史
Publisher
正中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緒論
一 史前時代的概況
史前時代的意義
地球的形成
生物的起源
人類的始祖
石器時代
二 人類的區別和分布
人種的區別
人種的分類
人種的分布
三 外國史時期的畫分
分期的意義
時期的畫分
第一編 上古史
引言 上古世界的大勢
第一章 近東諸古國
第一節 埃及的文化
尼羅河與埃及
黎明時期
金字塔的建造
帝國的盛衰
文化上的貢獻
第二節 巴比倫亞述與加爾底亞
兩河流域
巴比倫帝國
亞述帝國
加爾底亞帝國
兩河流域的文化
第三節 希伯來與腓尼基
希伯來的興起
王國的成立與分裂
一神教的起源
腓尼基及人其貿易
文化上的貢獻
第二章 波斯與印度
第一節 波斯帝國
波斯的崛起
大流士的功業
波斯的宗教
第二節 古代的印度
印度的起源
印度的社會與階級制度
婆羅門教
第三節 佛教的興起及其傳布
釋迦牟尼的創設佛教
佛教的教義及其傳布
佛教的傳入中國
第三章 希臘文化的起源與城邦政治的發展
第一節 愛琴海的文化
愛琴海與希臘半島
克利地島的昌明時期
克利地文化的毀滅
第二節 希臘民族的南下及其初期文化
希臘民族的由來
愛琴世界的征服
文明的草創與模仿時期
第三節 城邦政治的起源與發展
城邦政府的起源及其組織
雅典與斯巴達
希臘的殖民事業
第四章 希臘的外患內亂及其文化的發展
第一節 波希戰事
波希衝突的原因
三次戰爭的經過
對於希臘的影響
第二節 雅典和斯巴達的爭霸
雅典勢力的膨脹
斯巴達的野心
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臘的衰落
第三節 希臘文化的發展
希臘文化發展的原因
文學
藝術
哲學與科學
第五章 亞歷山大與希臘文化的傳布
第一節 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與腓力
亞歷山大的少年時代
第二節 亞歷山大的功業
希臘的征服
西亞與埃及的征服
亞歷山大的西部征計劃及其死亡
帝國的分裂
第三節 希臘文化的傳布
亞歷山大的遠征與文化
希臘化時代和希臘化的城市
希臘化時代的文化
第六章 羅馬的勃興
第一節 意大利半島與羅馬的建立
意大利半島與羅馬
意大利的住民
羅馬城的創建與王國時期的傳說
第二節 共和時代
共和時代的政制
階級戰爭與銅表法
意大利的征服
第三節 布匿戰爭與羅馬勢力的伸張
羅馬與迦太基
布匿戰爭
東方的征服
統治制度的變遷
第七章 帝政時期
第一節 從共和到帝政
共和衰落的總因
改革運動與三頭政治
共和政制的傾覆
第二節 帝國的隆盛
奧古斯多的政績
和平時期
羅馬與中國
第三節 帝國的衰亡
帝國衰亡與百年內亂
戴克里先羅馬帝國的分裂
西羅馬的滅亡
第八章 羅馬文化與基督教
第一節 羅馬的文化
共和時期的羅馬文化
帝政時期的羅馬文化
羅馬的特殊貢獻
第二節 羅馬的工商業
商業
工業
第三節 基督教的興起及其傳布
基督教的興起
基點教的傳布
第二編 中古史
引言 中古世界的大勢
第九章 朝鮮與日本
第一節 朝鮮的向化
古代朝鮮的居民及其生活
朝鮮建國的傳說
漢族的移殖
中國文化的輸入
第二節 日本的開化
日本的地理和民族
日本建國的經過
大化革新與奈良時代
古代的中日關係
中國文化的輸入
第十章 蠻族遷徙與東羅馬帝國
第一節 日耳曼民族的大移動
大移動前的日耳曼人
大移動的起因
大移動的經過
所謂黑暗時代
第二節 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與查士丁尼
東羅馬的衰落
東羅馬的文化
第十一章 基督教勃興時的歐洲
第一節 基督教的組織與傳道事業
基督教的得勢
基督教的組織
教皇制度
基督教的傳道事業
第二節 查理曼帝國
法蘭克王國的勃興
查理曼的武功及其帝國
查理曼的治績
查理曼帝國的分裂
第三節 歐洲列國局勢的形成
法德意三國的雛形
諾爾曼人的移動
東歐列國的形成
插圖目次
1 爬蟲骨骼與人體骨骼大小的比例圖
2 猿人圖
3 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洞中生活
4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5 尼羅河風景
6 金字塔
7 埃及帝國圖
8 卡納克大廳
9 埃及象形文字
10 卡夫爾像
11 拉美斯第二的木乃伊圖
12 古埃及神像
13 肥腴月灣圖
14 巴比倫廢址
15 楔形文字
16 罕穆刺俾王像及法典的一部分
17 摩西像
18 腓尼基商船
19 波斯帝國圖
20 波斯兵士
21 大流士像
22 瑣羅亞斯德像
23 印度教神
24 釋迦牟尼像
25 愛琴海文化區域圖
26 希臘兵士
27 腓尼基文字
28 荷馬像
29 雅典那像
30 奧林比亞運動場
31 希臘商船
32 波希戰爭前的希臘圖
33 忒密斯托克利像
34 伯里克里斯像
35 阿爾西巴德像
36 雅典古劇場
37 希羅多德像
38 巴西能廳
39 蘇格拉底像
40 猶摩西尼像
41 亞歷山大像
42 亞歷山大帝國圖
43 亞歷山大在伊索斯抵抗波斯圖
44 小亞細亞的拍加曼城
45 亞歷山大里亞城的燈塔
46 大蛇纏身像
47 柏拉圖像
48 亞理斯多德像
49 意大利圖
50 羅馬人像
51 羅馬兵士
52 布匿戰爭前的羅馬與迦太基
53 漠尼拔像
54 龐培像
55 凱撒像
56 雷比達像
57 安禿尼與姑婁巴
58 羅馬帝國圖
59 奧古斯多像
60 君士坦丁大帝
61 阿提拉與教皇會見圖
62 圖馬演講壇及公共建築場所
63 圖拉真帝紀功柱
64 羅馬貨幣
65 耶穌像
66 彼得像
67 朝鮮古物圖
68 箕子陵
69 朝鮮郡縣及三韓圖
70 漢委奴國玉金印圖
71 日本遣唐使所乘帆船圖
72 日耳曼人原住地點圖
73 日耳曼各王國圖
74 查士丁尼時代的東羅馬帝國圖
75 查士丁尼像
76 聖索非亞大禮拜堂
77 主教的座位
78 本泥狄克特僧人
79 夢忒卡棲諾寺
80 查理曼帝國疆域圖
81 查理曼大帝像
82 查理曼帝國分裂圖
83 諾爾曼人的船隻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三十五年[194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634.52/38
主題
InfoField
世界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634.5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0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0:34,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0:34, 11 June 2023891 × 1,258, 223 pages (9.8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高級中學外國史 (1/1) by 耿淡如,王宗武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6553,71187; 民國圖書.8; 高級中學外國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