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7069-71704 新著國語文法.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43 × 1,362 pixels, file size: 13.6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7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新著國語文法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黎錦熙編纂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新著國語文法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講述白話文語法的書,全書20章,包括詞類的區分和定義、單句的成分和圖解法、實體詞的七位、樞要成分的省略、名詞細目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標準語與國語文法
〔注1〕 普通官話與北京聲調
〔注2〕 「國語文法」之名稱
2 字與詞
〔注3〕 「字」「詞」兩名稱之英文比較
〔注4〕 「詞類」之名稱
3 語與句
〔注5〕 「語」「句」兩名稱之英文比較
4 詞類
〔注6〕 形容詞兼用作述說詞
5 句法
6 詞類與句法的關係
〔注7〕 國語詞類的活用舉例
第二章 詞類的區分和定義
7 詞類九品約為五類
8 實體詞
(1) 名詞
(2) 代名詞
9 述說詞
(3) 動詞,同動詞
10 區別詞
(4) 形容詞
(5) 副詞
11 關係詞
(6) 介詞,特別介詞
(7) 連詞
12 情態詞
(8) 助詞
(9) 嘆詞
第三章 單句的成分和圖解法
13 主要的成分
(1) 主語
(2) 述語
〔注1〕 主語述語的省略舉例
14 連帶的成分——(1)賓語
(第一問) 動詞
(第二問) 內動詞和外動詞
〔注2〕 外動詞有被動式
15 連帶的成分——(2)補足語
(第三問) 同動詞
16 內動詞所帶的補足語
(第四問) 不完全的內動詞
17 外動詞所帶的補足語(一)
(第五問) 「有使令性」的外動詞
〔注3〕 補足語的省略舉例
18 外動詞所帶的補足語(二)
不完全的外動詞
19 外動詞所帶的補足語(三)
(第六問) 情意作用的外動詞之「不完全的」用法
〔注意〕 總括用作補足語的四項詞類——實體,動,同動,形容
20 補足語的總括
〔注4〕 賓語的兼格
〔附言〕 補足語在文法上的重要
21 附加的成分——(1)形容的附加語
〔注5〕 形容詞語尾「的」字
〔注6〕 名詞轉變為形容詞
22 名詞用作形容的附加語(名詞在「領位」)
〔注7〕 介詞「的」字之作『底』
23 附加的成分——(2)副詞的附加語
附加語的附加語
〔注8〕 副詞語尾「的」字之作『地』
24 名詞用作副詞的附加語(名詞在「副位」)
〔注9〕 省略介詞的副位
〔注意〕 總說句法六種成分與倫理學、文學的關係
25 單句圖解法的公式和程序
圖解句子的先後手續
依句辨詞注
〔注10〕 圖解法的英文名稱,在國語文法中的特別作用
第四章 實體詞的七位(變式的句法)
23 七位
〔注1〕 「位」之名稱和普通的區分法
主位和呼位
27 主位
28 變式的主位
29 呼位
〔注2〕 呼位可用驚嘆號的理由
賓位
30 賓位
31 雙賓位
「次賓位」實在是『副詞的附加語』
〔注3〕 「雙賓語」之名稱和最近英文法上之處理
32 變式的賓位(一)
(勹),(攵),用「把」字提賓位到動詞前
〔注4〕 與「把」字同有這特別用法的介詞——「將」、「拿」、「對於」、——並舉例
〔注5〕 (勹)(冖)兩式的歷史關係不同
33 變式的賓位(二)
(冖),用「連」字提賓位到動詞前
(匚),全不用特別介詞而提賓位到動詞前
以上(勹)(攵)(冖)(匚)四個『賓在「動前」』的圖解式總說(橫線提高代名詞「自」字之「反身用法」——是例外)
34 變式的賓位(三)
(萬) 賓位直接提到「句首」
(〓) 賓位的本位又填充一個代名詞
(〓) 填充本位的代名詞又依(勹)式提到「動前」
以上(萬)(〓)(〓)三個『賓在「句首」』的圖解式(照加標點)
35 外動詞的被動式(一)
(〓) 用被動式動詞的圖解公式
〔注意〕 動詞前面要加「表被性」的符號〔〕
(〓) 用介詞「被」字介紹原主語出來
〔注6〕 「被」字的兩種用注——介詞,被性助動詞;其他之「被性助動詞」並舉例;(〓)式句文言的比較
〔注7〕 「助詞」在圖解上的位置和記號
36 外動詞的被動式(二)
(巜),(丂),成了「形容詞」的被動式動詞
以上(〓)(〓)(巜)(丂)四個『反賓為主』式的總說明(動成被性)
副位
37 副位的兩種
(1) 有介詞的,
(2) 省略介詞的
38 有介詞介紹的副位
〔注8〕 「介詞的賓語」之名稱
39 省略介詞的副位
40 變式的副位
(勹) 副位移前到句首
(攵) 主語倒裝於述後
〔注意〕 總論圖解法的目的——「論理的」與「文學的」之調和
41 「有」字的特別用法(表「存在」意義的「內動詞」)
(п) 似主位的副位
〔注9〕 「副詞性的主語」;「有」字用作憑空直起的述語;
「有」字用作「領起主語」的「形容詞」(英文法比較)
總結「」有」字的兩種用法——內動詞,形容詞
42 似賓位的副位——「副詞性的賓語」
(勹) 雙賓語的次賓位
(攵) 「關係內動詞」——(a)(b)(c)三式
〔注意〕 此種副位的解釋,文言的介詞「於」字
「副詞性的賓語」為便宜上的名稱
〔附言〕 總論特設副位的理由(英文比較)
補位
43 對於主語的補位
〔注10〕 同動詞「是」字的特性
44 對於賓語的補位
45 與『是』字同類的同動詞
大都是用來結合「賓語的補位」的
〔注意〕 賓語帶有補位的句子之兩種變化:
(一) 變式的賓位之(一)種
(二) 外動、同動結合為動式之複音動詞
「准同動詞」『叫做』與文言比較
國語文法形式太簡單之不良的影響
〔附言〕 「補位」之名稱
領位
46 領位的兩種
(1) 統攝性,
(2) 修飾性
〔注11〕 介詞「的」字的省略法和省略的兩個原因
47 統攝性的領位(分七項)
(勹) 表物主,
(攵) 表物原,
(冖) 表物質,
(匚) 表主動者,
(萬) 表受動者,
(〓) 表所關,
(〓) 表所在
〔注12〕 「對於」之『移賓作領』法(附四個例題)
〔注13〕 「關於」之特別的位置(附兩個例題)
〔注14〕 領位前有介詞「在」字的圖解式
認「在」字為內動詞的圖解式——(附兩個例題)
43 修飾性的領位(「的」字變為形容詞語尾)
〔附言〕 「領位」名稱之廣義的意味
〔注15〕 「「創造的」進化論」之譯名問題
〔注16〕 「美國之「民治的」發展」之譯名問題
同位
49 同位的第一種
(勹) 前加職銜等
(攵) 後加職銜等
〔注意〕 圖解上通行的簡便法
〔注17〕 「同位」之名稱
〔注18〕 「加名」之由來
50 同位的第二種
(勹) 總提而分承
(攵) 分起而總括
〔注意〕 (勹)式的應用——分解的「部分同位」(雖分承而不列舉)
51 同位的第三種
(勹),(攵) 重加主位(主位重頓)
(冖) 重加〓(領〓頓)
(匚) 重加賓位(賓位先行)
(萬) 重加副位(副位先行)
〔注意〕 同位第一種(勹)式與領位的區別法
52 實體詞七位的總括
七位總圖式
〔注19〕 馬氏文通列呼位為主位
〔注20〕 文通又混補位於同位
第五章 主要成分的省略(並短語)
53 主要成分上的實體詞
54 對話時的省略
55 自述時的省略
56 承前的省略
57 圖解上的虛位
本來省略的用〔〕
承前省略的用×
〔注1〕 「方位詞」與「連號」的使用法
〔注2〕 「後附的助動詞」之圖解法
〔注3〕 「普通的助動詞」之圖解法
58 動詞的三種散動式
(第一種) 當名詞用——四例
(第二種) 當形容詞用——三例
(第三種) 當副詞用——兩例
〔注4〕 用作補足語的動詞也是散動詞的性質
〔注5〕 散動詞的名稱(英文比較)
59 散動詞的第一種(散動詞的定義)
60 名詞語
〔注意一〕 圖解法上的要點
帶有附加成分的名詞語
散動詞轉成的「抽象名詞」
〔注意二〕 「訓辭」在圖解上的變通法(附六個例題)
名詞語的囫圇看法
〔注意三〕 用作賓後補足語的名詞語(附四個例題)
17,18,19三節中例句之分析的圖解法
61 形容語
〔注6〕 介詞「的」(底)字與形尾「的」字的區別條例——『准介詞』
「物主代名詞」(附論「關係代名詞」的英文法比較)
〔注7〕 複合的動詞和名詞
62 副詞語(附三個例題)
〔注8〕 總括「短語」的種類
〔注9〕 本節例題的詳釋
63 「的」字的特別用法——聯接代名詞
(勹) 兼代省略的『人』(三例)
(攵) 兼代省略的『物』
(冖) 兼代省略的『事』
〔注10〕 總說「子句」和「短語」之形式的區別
〔注11〕 「聯接代名詞」之名稱(解釋、比較)文言的「者」字
(附再論「關係代名詞」的英文法比較)
64 「量詞」的特別用法
〔注12〕 「量詞」的名稱
65 論理的主語之省略
66 省略主語的平比句
(勹)式,同動詞「像」作述語的
〔注13〕 (攵)式,形容詞「一般」作述語的
〔注意〕 (勹)(攵)兩式不省略的句例(補出作主語的「抽象名詞」)
67 省略述語的平比句——形容詞的平比法
(冖)式,(勹)(攵)兩式的述語降為副附
(匚)式,(勹)(攵)兩式的述語降為「得」領的副詞語
〔注意1〕 (冖)(匚)兩式不省略的句例(補出作述語的「性態形容詞」)
總論「省略的形容詞平比法」之文學的關係
〔注意2〕 副詞、同動詞、介詞、連詞的通用字(並公式)
〔注14〕 形容詞三種比較法之英文比較
〔注15〕 「得」字用作『特別介詞』的說明
68 否定的平比句——形容詞消極的差比法
(萬)式,即(冖)式的否定
(〓)式,即(匚)式的否定
(萬)的正式圖解法——「比較複句」的縮合(附兩個例題)
第六章 名詞細目
69 名詞的分類(三大類)
70 特有名詞(分六種)
〔注意〕 特有名詞的「省稱」,私名號
〔注1〕 「省稱」多隨習慣
〔注2〕 注音字母釋音
〔注3〕 書名號與私名號區別的必要
71 特有名詞與數詞(特名轉為通名)
〔注4〕 通名也可用成特名
72 普通名詞(分三種)
(勹) 表個體的
〔注意〕 添加數詞法(語、文不同)
(攵) 表質料的
〔注意〕 添加數詞法(必要量名)
〔注5〕 古體文或成語中添加數詞之變例
(冖) 表集合的
〔注意〕 添加數詞法(法同〓項)
73 量詞(分三稱)
〔注意〕 量詞和通名三稱的關係
〔注6〕 文法家的意見
74 抽象名詞(分三稱)
〔附言〕 論名詞分類法與國語的特點
第七章 代名詞細目
75 代名詞的分類(四大類)
76 人稱代名詞(分五種)
(1) 自稱
(2) 對稱
(3) 他稱——總表
〔注意〕 北平話對稱的尊稱
(4) 統稱——〔注意〕北京話統稱的公式
〔附言〕 代名詞表複數的「音變」考
(5) 復稱
〔注1〕 論他稱男女性的分化
〔注2〕 領位代名詞省略「的」字的限制
77 指示代名詞(分四種)
(1) 近稱
(2) 遠稱——〔注意〕「位」的限制
(3) 承前稱——〔注意〕「位」與「數」;語、文的比較
(4) 不定稱——〔注意〕語氣與「位」
78 疑問代名詞(四個)
〔注意〕 「那」字的三種注意事項
(一) 選擇的,
(二) 分化與音變,
(三) 代名詞和量詞的融合
〔附言) 國語中代名詞三個特點
(一) 方言最複雜
(二) 古文法不簡易
(三) 習慣上的特別稱呼(附表)
79 聯接代名詞(兩個)
〔注3〕 聯、代、可兼用「的」「底」兩字
第八章 動詞細目
80 動詞的分類(四大類,用法上的兩式)
81 外動詞(分八種)
〔注1〕 雙賓語的句子變化與譯成文言
「給」「與」兩字之被結合或單用
〔注2〕 不完全的外動詞之組句法——語、文對照
82 內動詞(分五種)
〔注意〕 外、內動詞中之一詞兩屬例
〔注3〕 關係內動詞和內動詞「來」「去」之被結合或又拆開
關於『複合動詞』和一切複合詞類的附識
〔注4〕 「有」「在」兩內動詞的同式造句法
83 同動詞(分兩種)
(1) 決定的同動詞——「是」,……
〔注意1〕 「是」字之虛靈的用法
〔注意2〕 「在」字可用似同動詞或外動詞
——「有」,…………「無」
〔注意〕 「有」字所屬詞品的總括
(2) 推較的同動詞——「像」,
84 助動詞(分前附、後附兩系)
(1) 前附的助動詞(分六種)
(勹) 表可能——「可以」…………「〓谷」,…………「夠」
(攵) 表意志——「要」,…………「願意」,…………「敢」,
〔注意〕 「得」字在舊小說中表可能的用法
(匚) 表必然——「一定」,…………「不得不」,
〔注意〕 「不得不」在圖解上的分析法,又縮約句例
(萬) 表或然——「許」,
(〓) 表被動——「被」,
(〓) 表趨勢——「來」,「去」。
〔注意〕 內動詞「來」「去」的虛用法(圖解作助動詞)
助動詞「來」「去」的實用法(圖解作述說詞)
複合動詞的圖解法,附例詞右角符號的說明
(2) 後附的助動詞(分三種)
(勹) 表可能——「得」。
〔注意1〕 北方官話的特別副詞「〓」字
〔注意2〕 「得」字被結合成複合動詞
(攵) 表完成——「了」。
(冖) 表持續——「着」,「來着」(來);「來」,…………「去」,
〔注意1〕 表持續的『重疊法』
〔注意2〕 後附和前附兩種助動詞的區別
〔注意3〕 關於以上四類動詞的總聲明
〔附言〕 關於以上四類動詞的總聲明
85 外動詞的被動式
86 散動式
〔注意一〕 關於以上兩節的複習法
〔注意二〕 『使動式』——動詞活用法——「意動式」
第九章 形容詞細目
87 形容詞的分類(四大類,兩個特別用法)
88 性狀形容詞(分四種)
〔注意〕 由名、動詞轉成的性狀形容詞
89 數量形容詞(分兩種)
(1) 定數詞
〔注意〕 『兩』「二」字的分用法
(2) 不定數詞
〔附言〕 釋「三」「九」
〔注意一〕 數詞下面的「來」和「把」
〔注意二〕 複數冠詞「些」
〔注意三〕 單數冠詞「個」
90 指示形容詞(分七種)
91 疑問形容詞(分三種)
(1) 普通的——「甚麼」,
〔注意〕 疑問形容詞常用作『不定』的指示形容詞
(2) 選擇的——「那」(哪)
〔注意〕 「甚麼」和「那」之不能通融
(3) 數量的——「幾何」,「多少」,
〔注意〕 指示、疑問兩種形容詞和代名詞的區別法
92 形容詞和語尾「的」字(可省與不可省)
〔注1〕 圖解上的弧線
93 形容詞(或形容句)和准介詞「的」字(形容語分三種)
94 形容詞(或形容語)作述語用(國語的特點)
95 形容詞(或形容語)作補足語用
〔注意〕 關於補足語之三個說明
第十章 副詞細目
96 副詞的分類(六大類)
97 時間副詞(分四種)
(1) 過去時——「從前」,……「早已」,……「本來」,……「已經」,……「剛才」,
(2) 現在時——「現在」,……「至今」,……「正在」,
(3) 未來時——「就」,……「將」,……「後來」,……「從此」,……「究竟」,
(4) 不定時(再分六項)
(勹) 表綿延——「常常」……「平常」……「永遠」,
(攵) 表匆促——「一會兒」,……「即刻」,……「臨時」,……「暫且」,
〔注意〕 國語中動詞『時制』的總公例
(冖) 表急進——「趕緊」,
(匚) 表漸進——「漸進」,
(萬) 表突起——「忽然」「一旦」,
(〓) 表偶發——「偶然」,「有時」,
98 地位副詞(分三種)
(勹) 在副位的方位名詞
(攵) 指代
(冖) 形裝
〔注意〕 「語言哲學」上之一公例
99 性態副詞(分兩種)
(1) 客觀的——形、動轉成,名詞轉成
〔附言〕 論修辭學上的『隱喻法』
(2) 主觀的(再分兩方面)
第一 重在事物方面的(再分五項)
(勹) 表真確——「實在」,
〔注意〕 副詞與助動詞的區別法
(攵) 表趨勢——「自然」,「當然」,
〔注意〕 同上
(冖) 表歸着——「果然」,「居然」,「競」,
(匚) 表事效——「才好」,「便了」,
(萬) 表樣式——「如此」,「這麼」,
第二 重在心理方面的(再分五項)
(〓) 表決定——「橫豎」,「索性」,「簡直」,「也罷」,
(〓) 表發動——「特地」,
(〓) 表微幸——「幸虧」,「好在」,
(〓) 表相反——「偏」,「卻」,「倒」,
〔注意〕 「卻」與「倒」的靈活用法
(巜) 表不變——「仍舊」,「依然」,「還是」,「尚且」,
100 數量副詞(分三種)
(1) 關於次數的(再分三項)
(勹) 表一次——「一次」,「一趟」,
(攵) 表重複——「又」,「再」,「也」,
〔注意〕 「也」字用法的總說明——詞尾,詞助
(冖) 表多次——「再三」,「屢次」,「每每」,
〔注意〕 有定數詞用成副詞
(2) 關於程度的(分四項)
(勹) 表估量——「幾乎」,「差不多」,「大約」,「多半」,「稍微」,
(攵) 表比較
(一) 平比——「一樣」,「似的」,
〔注意〕 圖解上的便利法
(二) 差比——「更」,「些」,「比較地」,「越發」,
(冖) 表極點
(一) 極比——「最」,「極」,
(二) 泛說——「狠」,「滿」,「絕對地」,「格外」,
〔注意〕 副詞附在述語後的習慣法
(匚) 表過甚——「太」,「過於」,
〔注意〕 關於「形容詞比較法」的總說明
(3) 關於範圍的(分五項)
(勹) 表單獨——「僅僅」,「只」,「不過」,
(攵) 表個別——「各」,「雙方」,
(冖) 表相互——「相」,
〔注意〕 「相」字的活用法
(匚) 表共同——「共」,「一同」,「一塊兒」,
(萬) 表統括——「都」,「全」,「盡」,「一概」,
101 否定副詞——「不」,「沒有」;「莫」,
〔注意〕 表禁戒的副詞之結合公例
102 對話時的然否副詞(分兩種)
(1) 表肯定——「是」,「對」,「不錯」,
(2) 表否定——「不是」,「不」,「不錯」,
用法上之(勹)(攵)(冖)(匚)(萬)五式,與英語之比較
103 疑問副詞(分五種)
(1) 問時間(再分兩項)
(勹) 時期——「幾時」,「多倃」,
(攵) 時數——「好久」,「多久」,
(2) 問數量——「多」,「好」,「幾」,
〔注意〕 副詞「好」字的引伸用法
(3) 問原因——「怎麼」,「何故」,「何為」,「何以」
(4) 問方法或情形——「怎樣」,「何如」,「如何」
〔注意〕 疑問副詞在直述語氣中之表『不定』的用法
〔附〕 表無條件的副詞——「無論」,「任」,
(5) 表反推或感嘆——「難道」,「那」,「豈」,「無乃」,
第十一章 介詞細目
104 介詞的分類(四大類,兩個特別用法)
105 時地介詞(分五種)
(1) 介所在——「在」,「於」,「當」,
〔注意1〕 所介名詞後面的『方位詞』
〔注意2〕 「在」字用在述語的前或後與內動詞的種類有關係
〔注意3〕 「在」「於」兩字的引申用法(一)——『介所〓』
(2) 介所從——「從」,「自」,「由」;「距」,
(3) 介所經——「過」;「靠」,「沿」,
〔注意〕 兼用作『介所在』——介詞活用的一例
(4) 介所向——「向」,「往」,「朝」;「對於」
〔注意〕 反面即『介所背』——「背着」,
(5) 介所到(再分兩方面)
(〓) 所到之境——「到」,「至」,「於」(在),
〔注意一〕 「到」「得」「的」一聲之轉
〔注意二〕 「在」字在引申用法(二)——即「介所到」
(攵) 所到之人——「給」,「與」,「於」;
〔注意〕 介詞「給」字也可帶補足詞
106 時地介詞的允實性和連續性
107 原因介詞(分二種)
(1) 介所因——「因為」,
(2) 介所為(再分兩方面)
(勹) 為誰而動——「替」,「給」,「與」,
〔注意〕 所介的實體詞之省略——「賜予」動作
(攵) 被誰所動——「被」,「於」,「由」,「給」,「教」,
108 方法介詞(分五種)
(1) 介所用——「把」,「將」,「以」,
(2) 介所依——「依」,「據」,「按照」,
(3) 介所除——「除」,「除非」,
〔注意〕 介所依和介所觸即『介所限』
(4) 介所共——「和」,「與」,「給」,
〔注意一〕 介詞「給」字四個用法的總括
〔注意二〕 方言中「替」字的誤用
(5) 介所比(再分兩項)
(勹) 平比——「和」,「像」,「與」,
(攵) 差比——「比」,「較比」,
〔注意〕 介詞之添加副詞或後附助動詞
109 領攝介詞——「的」(底)
110 介詞的特別用法(有兩種)
〔注意一〕 提前賓語的「把」字之奇特用法(並圖解法)
〔注意二〕 「將」字在舊小說中用法之歸納與分析
「將」字由實動而成虛介的歷史
第十二章 單句的復成分
111 復主語(分兩類)
(1) 平列的(三例)
(2) 選擇的(三例)
112 復賓語和復補足語
〔注意〕 共同的形容附加語之兩種圖解法
113 複述語(分四類)
(1) 平列的(共七例)
(2) 選擇的(共六例)
(3) 承接的(共六例)
〔注意〕 連詞「而」字之隨宜的圖解法
(4) 轉折的(共五例)
〔注意1〕 複述語與複句
〔注意2〕 新式句法之復成分(凡三式)和圖解法
114 復附加語(共八例)
第十三章 附加成分的後附
115 後附的形容附加語(分四種)
(1) 後附的數量形容詞(共兩例)
(2) 後附的性狀形容詞(共兩例)
(3) 後附的形容詞(共兩例)
(4) 後附的形容語(共兩例)
〔注意〕 「誰」字的後附形容語
116 後附的復形容附加語(文學上的修辭法,共四例)
『變式的副位』之一種成因
117 後附的副詞附加語(分二種)
(1) 後附的副位實體詞(再分二項)
(勹) 用「介所到」的介詞介紹的
(攵) 副詞性的賓語(引申的七例)
〔注意〕 後附於外動詞的副位名詞
(2) 後附的副詞、副詞語、副詞句
(勹) 直接附加的(八例)
〔注意〕 「去」「來」的兩種圖解法
(攵) 用特別介詞『得』字引起的
118 特別介詞『得』字的用法
(一) 引起副詞(九例)
(二) 引起副〓(六例)
(三) 引起副詞句(九例)
〔注意一〕 『得』字引副以表『可能』
〔注意二〕 『得』字後之賓語,『的』,字後之主語
〔附言〕 『得』『的』辯惑
119 後附的復副詞附加語(文學上的修辭法,共兩例)
『變式的賓位』之一種成因,動詞之復牒法
120 復副詞附加語的綜合觀和分類法
十一組,八系,兩大類
〔注意〕 關於複句的聲明
第十四章 包孕複句
121 包孕複句(「子句」——分三類)
122 名詞句(三個用法)
123 形容句(三樣句式)
124 省略本名的形容句(三種述語)
125 「所」字的用法——三條原則(凡四例)
(1) 必用在「形容句」裡邊
〔附言1〕 省略本名的形容句和名詞句之區別
(3) 只作形容語句中『倒裝的賓語』,並代表母句中的主語
圖解上確定的位置(附例題)
〔附言2〕 聯代「的」字之歐化的圖解法
〔注意〕 「所」字用作「表示被動性」的助動詞
〔注1〕 「所」字與形容語
〔注2〕 「接讀代字」釋疑
〔注3〕 歷史上代名詞之三種倒裝法
〔注4〕 「所」字用作被性助動詞並非根論;「所」字探源
126 副詞句(兩樣句式)
〔注意〕 副詞句與「從句」(亦名「副句」)的區別
第十五章 等立複句——連詞細目(上)
127 等立複句(「分句」——分四類)
128 平列句(分三種)
(勹) 等價的(凡五例)
平列連詞〔1〕(等價連詞) 「和」,「同」,「以及」;「並且」,「也」,「又」,
〔注意〕 關於「和」、「及」等(專連實體詞的)之兩個注意事項
(攵) 分割的(凡四例)
(冖〕 進層的(凡八例)
平列連詞〔2〕(進層連詞) {「既……又」……,「不但……而且」;「尚且……何況」……;「甚至」,「乃至」,}
〔注意一〕 「連」字與「就是」、「即」、等之同一的用法(並圖解法)
〔注意二〕 「何況」與「況且」的用法區別
129 選擇句(分二種)
(勹) 兩商的(凡四例)
選擇連詞〔1〕(兩商連詞) 「或者……或者」……;「還是……還是」……
(攵) 相消的(凡五例)
選擇連詞〔2〕(相消連詞) {「不是……就是」……,「非……即」……;「不然」,「否則」}
〔注意〕 選擇變為假設,選擇涉及因果
130 承接句(分三種)
(勹) 順序的(凡四例)
承接連詞〔1〕(順序連詞) {「就」,「從此」,「於是」「才」,「然後」,「只得」,「那麼」,「然則」}
(攵) 類及的(凡三例)
承接連詞〔2〕 (類及連詞)「至於」,「說到」,「此外」
(冖) 推證的(凡七例)
承接連詞〔3〕(推證連詞) {「例如」,「像」,「怎麼講呢」,「何也」;「可見」,「乃知」}
〔注意〕 「像」「似」等詞之證實的用法
131 轉折句(分三各種)
(勹) 重轉的(凡六例)
轉折連詞〔1〕(重轉連詞) 「然而」,「但是」,「可是」,「惟獨」
(攵) 輕轉的(凡三例)
轉折連詞〔2〕(輕轉連詞) 「只是」,「不過」
(冖) 失望的(凡五例)
轉折連詞〔3〕(失望連詞) 「不料」,「豈知」,「反而」,「偏巧」,「爭奈」
第十六章 主從複句——連詞細目(下)
132 主從複句(「從句」——名「副句」——分六類)
133 時間句(分四種)
(勹) 同時(凡四例)
時間連詞〔1〕(同時連詞) {「當」,「恰好」,「等到」,「及乎」;(相應詞)『就』,『自然』,『才』}
(攵) 前時(凡三例)
時間連詞〔2〕(前時連詞) {「以前」,「當……之前;(相應詞)『已經』,『還是』}
(冖) 後時(凡兩例)
時間連詞〔3〕(後時連詞) {「以後」,「當…之後」,「不多幾時」,「自從」,(相應詞)『就』,『才』}
(匚) 永久時(凡三例)
〔注意〕 利用時間副詞作連詞
134 原因句(分五種)
(勹) 連詞用在從句的(凡五例)
因果連詞〔1〕(表因連詞) {「因為」,「由於」,「原來」,「為……起見」,「為的是」,「以便」}
(攵) 連詞用在主句的(凡四例)
因果連詞〔2〕(表果連詞) 「所以」,「因此」,「故」
〔注意〕 「使」,「致」等用為表果連詞;圖解上之便利方法
(冖) 主從各有連詞相應的(凡三例)
(匚) 不用連詞的(凡兩例)
(萬) 插一個連詞語(凡兩例)
詢問式的表因連詞語——「為何呢」,「怎見得」,「何以故」
135 假設句(凡七例)
假設連詞——「若是」,「假如」,「倘若」,「如果」;……「時」
136 範圍句(分三種)
(勹) 條件在範圍內的(凡五例)
範圍連詞〔1〕(積極條件連詞) 「只要」,「但須」,「以…………為限」;「一經」
(攵) 條件在範圍外的(凡十例)
範圍連詞〔2〕(消極條件連詞) 「除開」,「除非」,「除是」,「除……外」
〔注意〕 語文中之複句省變法
(冖) 無條件的(凡兩例)
範圍連詞〔3〕(無條件連詞〕 「無論」,「不拘」,「任憑」
137 讓步句(凡七例)
讓步連詞(認容推宕) {「雖然」,「雖」,「固然」,「儘管」;「縱令」,「就使」,「那怕」}
〔注意〕 「雖然」在口語中和在文言中用法不同
138 比較句(分三例)
(勹) 平比(凡六例)
比較連詞〔1〕(平比連詞) 「像」,「好比」,「猶如」「無異於」,「等於」
(攵) 差比(凡兩例)
〔注意1〕 圖解上主從複句上下位置的通變法
比較連詞〔2〕(差比連詞) {(過於的)「賽過」,「強如」;(不及的)「不如」,「差似」}
〔注意2〕 差比連詞之分析的圖解法
〔注意3〕 省略成分很多的比較句
(冖) 審決(凡兩例)
比較連詞〔3〕(審決連詞) 「與其……寧可」,「與其……不如」
〔注意〕 圖解法之隨宜活用(複句和單句有時可活看)
第十七章 語氣——助詞細目
139 助詞的分類(分五類)
〔注意〕 助詞與口語的關係和研究法、練習法
決定句(附祈使句)
140 表語氣的完結——「了」,「啦」,
助判定事理的完結語氣(十五例)
〔注意〕 兼帶感嘆語氣的記號;句中述說詞的重要
助過去完成時的完結語氣(十一例)
助現在完成時的完結語氣(二十四例)
助未來完成時的完結語氣(四例)
〔注意〕 動詞時制與助詞「了」字無關
助預期或不定的完結語氣(十一例)
〔注意〕 「預期」與「未來時」不同之點
助虛擬結果的完結語氣(十例)
助虛擬原因的完結語氣(三例)
〔注意〕 「虛擬」與「未來時」分列之故
助請求或勸阻的完結語氣(十三例)
〔注意〕 助詞使語氣軟化;助動詞「了」字可兼攝助詞——音延而句住
141 表語意的制限——「罷了」(九例);「就是」(七例)
〔注意〕 制限語氣變為「承允」;副詞「得了」和「也罷」
142 表語態的警確——「的」(二十六例)
〔注意〕 助詞「的」字和聯接代名詞「的」字之活看法
——「哩」,「咧」,「呢」(二十六例)
〔注意〕 兼感嘆的語氣;又「呢」「勤」等字『提讀』的用法(五例)
商榷句(附祈使句)
143 表語氣的商度——「罷」,「吧」
助揣度事理的語氣(七例);又『提讀』用(二例)
助自己裁量的語氣(五例)
助向人商請的語氣(十五例)
疑問句
144 表然否的疑問——「麼」,「嗎」
表有疑而詢問的語氣(九例)
〔注意〕 語氣的改變,述語的要點
用否定副詞表疑問的語氣——「沒有」,「否」,「不」,…(十例)
用在句首或句中的疑問助詞——「可」,「阿」,(十六例)
表無疑而反詰的語氣(廿六例)
〔注意〕 「嗎」字表警脆的語態——「〓」(三例)
145 助決擇或尋求的疑問——「呢」
助選擇的疑問語氣(四例)
〔注意〕 縮約的句法,標點法
助尋求的疑問語氣(十例)
助無疑的疑問語氣(十一例)
〔注意〕 「?」「!」兩標符的活用
驚嘆句
146 助驚嘆的情態——「啊」(六種音變)
(1) 上詞收音於『一』韻的——「呀」,「〓」,(十二例)
〔注意〕 「〓」「〓」「凵」同屬此韻的說明
(2) 上詞收音於『〓』韻的——「哇」,「〓」,……(八例)
〔注意〕 「〓」「又」同屬此韻的說明
(3) 上詞收音於『〓』『〓』兩韻的——「哪」,「喏」,……(七例)
〔注意〕 附聲「〓」之說明
(4) 上詞收音於『尢』『厶』兩韻的——「噸」,……(三例)
〔注意〕 附聲「兀」之說明
〔附言〕 「厶」韻開齊兩呼多混於「〓」韻(京曲例證)
(5) 上詞收音於『γ』『〓』或『〓』『〓』等的——「〓」。(七例)
〔注意〕 「γ」「〓」的互轉法
(6) 又上詞收音於『〓』『〓』的——「呀」,「喲」,(四例)
〔附言〕 以上助詞轉聲六個公例的總說明;
北京兒歌張果老和京劇武家坡的轉聲例證
第八章 嘆詞
147 嘆詞(分五種)
〔注意〕 嘆詞的研究法和練習法(標準北京語)
148 表驚訝或讚嘆
「啊」(γ),「啊呀」,——(五例);
「哦」(?),「哦喲」,——(六例);
「嘿」(廠〓),「呵」(廠〓),——(兩例);
「啊哈」,「哦呵」,——(三例)
「咦」(一),——(兩例);
「呦」(丨又),「喲」,——(三例)
〔注〕 古嘆詞的對照(i)
〔注意〕 古今通用字
149 表傷感或痛惜
「喛」(〓),——(三例);
「噯呀」,「哎喲」,——(三例)
〔注意〕 表傷痛與表驚嘆的聲勢不同
「哈」(廠〓),「咳呀」——(兩例)
〔注〕古嘆詞的對〓(2)
150 表歡笑或譏嘲——「哈哈」「呵呵」——(四例)
〔注〕 古嘆詞的對照(3)
〔注意〕 北方語中的轉成嘆詞「好」——(兩例)
151 表憤怒或鄙斥
「呸」,「哼」,「啐」,——(六例);
「〓」(冖),(兩例);「唗」;「〓」
〔注〕 古嘆詞的對照(4)
152 表呼問或應諾
「唯」,「嘿」(〓),——(四例);
「唵」(〓);「〓」,——(例)
「〓」,——(例);
「阿」,——(例);
「噯」,——(例);
「嗻」(〓)
〔注意〕 副詞的應諾用法
〔注〕 古嘆詞的對照(5)
〔附言〕 總論古嘆詞——言語學、古聲韻學、古文學上的關係
第十九章 段落篇章和修詞法舉例
153 大規模的圖解法
低能兒第一段的圖解並說明十三條;「頓號」
低能兒第二段的圖解並說明十五條;「分號」的用法
〔注意〕 兩般的總說明——衡分句(等立)與從屬句(主從)
154 古文圖解舉例(後漢書班超請還朝疏)
第一段——兩組複句,說明八條,總評
第二段——三組複句,說明九條,總評
第三段——一組複句,說明三條,總評
155 樹枝式的圖解法(思想發表方式的進程)
〔注意ⅰ〕 樹枝式與普通圖解式之比較
國語組句法與英語不同之一點
〔注意ⅱ〕 樹枝式之優點,修習文法之進階
怎樣看全段的大意,怎樣定分節的題目
第二十章 標點符號和結論
156 標點符號
157 一,釋名
158 二,標點符號的種類和用法
159 (一)句號。或·(一名句點,住號,住點)
〔注1〕 標題之下可用句號
〔注2〕 句號所以絕複句
160 (二)點號、或,(一名讀號,逗點)
(甲) 分開同類的詞或短語
〔注1〕 「丶」已改為「頓號」
〔注2〕 頓號用法舉例
〔注3〕 點號改用分號例
〔注4〕 點號與頓號用法上的區別
(乙) 分開句首的副位
(丙) 分開句首的副位
(丁) 分開長、復、或重讀的主語
〔注1〕 頓號用法之又一例
〔注2〕 (丁)項用法補例——孤立的主語(或領位)
〔注3〕 呼位下的點號可改用驚嘆號
(戊) 分開夾注的詞或語、句
(已) 分開副詞、副詞語、副詞句或從句
〔注〕 用點號分開從句前之主句——(己)項副詞句例(第三例)之解釋用點號的副詞句補例
(庚) 分開不很長的平列分句
161 (三)分號;(一名分點,停號)
(甲) 分開很長的平列短句或分句
(乙) 分開意思聯絡的獨立句
〔注〕 獨立句多主從的關係——有時可用點號
(丙) 分開各種複句中太長的分句
〔注意〕 本節育153節附張二至參照
162 (四)冒號:(一名集號,冒點)
(甲) 總結上文
〔注〕 用在總結句之上
(乙) 總起下文
(1) 下文為例舉,
(2) 下文是引語
〔注1〕 (乙)項的其他用法——(1)標題,
(2)轉行——又「總起下文」的語句上之注意
〔注2〕 「引語」前的冒號與點號之通融
〔注3〕 冒號的活用法補例
(〓4——總注)頓、點、分、冒四號的通用法舉例
又公式、正誤
163 (五)問號?(一名疑問號,問標)
〔注1〕 「間接語」不可用問號(補例)
〔注2〕 反問的語氣亦可用驚嘆號
164 (六)驚嘆號!(一名嘆號,嘆標)
〔注1〕 願望語氣和祈使語氣
〔注2〕 呼位用驚嘆號例
〔注3〕 問號與驚嘆號的通融或兼用
〔注4〕 倒裝的述語先用點號補例
〔注5〕 一個創格的提議(墨子例)
165 (七)引號『』「」(一名提引號,引標)
〔注〕 橫行作「」『』——又變形法及名稱
(甲) 表引語的起結
(乙) 表特提的詞句
〔注1〕 成套的復用法補例
〔注2〕 引語最後的標點常用點號
〔注3〕 引語最後的標點之位置問題
166 (八)破折號——(一名延折號,轉變號,搭附標)
(甲) 表忽轉
(乙) 表夾注——同()
(丙) 表總結——同:
〔注1〕 (甲)項補例——描寫上之語態轉變
〔注2〕 又——一句話截作兩種語氣
〔注3〕 (乙)項補例(史漢文);要注意的兩點:——
(1) 夾注文的標點法不同,
(2) 須用一對夾着
167 (九)刪節號……(一名節略號,虛缺號,虛缺標)
168 (十)夾注號()〔〕(一名夾註標)
〔注〕 夾注外前面標點和夾注內最後標點的位置問題
169 (十一)私名號——(一名私名標)
170 (十二)書名號PencakeBot (talk) 21:16, 11 June 2023 (UTC)(一名書名標)
〔注〕 私名號人、地的分化,書名號擴為『特名號』
171 (十三)附則(三條)
〔注1〕 書寫和排印時「位置」之注意
〔注2〕 又「空格」之注意
附錄 舊式點句符號
172 (一)圈號。〔注〕用·法
173 (二)點號、〔注〕用·的位置辨別法
〔注〕 舊式的評點符號,改良法
174 三,理由(沒有標點符號之三害)
175 結論(古文法之研究法和目的)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十九年[193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633.3/42
主題
InfoField
漢語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633.3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冊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16,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16, 11 June 2023843 × 1,362, 472 pages (13.6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新著國語文法 (1/1) by 黎錦熙編纂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7069,71704; 民國圖書.8; 新著國語文法)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