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7780-69968 教育心理學大意.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27 × 1,362 pixels, file size: 9.6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7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教育心理學大意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哥爾文(S. S. Colvin) 〔美〕裴葛蘭(W. C. Bagley)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教育心理學大意
Publisher
中華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全書分為:動作的普通原理、機械式的動作、為意識所支配的動作3集。講述動作與學習、感情、感覺、思維等之間的關係

目錄
第一集 動作的普通原理
第一章 意識與行為
心理學為研究意識的科學
意識的界說
意識的用處在支配行動
有意識動作的例證
關於意識的幾種重要事實:
(甲) 意識時常隨心旨而變換
(乙) 注意和興味定奪意識的變遷
(丙) 感情為意識的要素
(丁) 有了習慣動作,反射動作,本能動作時,意識便不十分強盛
(戊) 感覺為意識的基礎
(己) 感覺含有意義,便成知覺
(庚) 想像為意識的要素
(辛) 記憶和聯念為意識的現象
(壬) 概念,判斷,理解為重要的意識現象
前數段的結論
意識與動作的關係
意識最高的限度即在思維緊促時間
心理學的問題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二章 動作和學習
學習為新動境之必要
由經驗而改換動作即為學習
動作的改換:
(甲) 試行錯誤
(乙) 仿效
(丙) 「自由」觀念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三章 不學而能的動作
本章的問題
不學而能的動作及其真義
遊戲為本能動作的一種
遊戲實為後來生活的準備說:葛羅斯的學說
遊戲性質屬於本能的仿效的:霍爾氏的學說
遊戲的效用於教育有一定限制
好奇為學習之一助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四章 注意與動作
本章的問題
注意的解釋
注意的種類:被動的,自動的,間接的被動的
被動的注意律
被動注意的功用
自動的注意律
間接的被動注意
起伏性質的注意
駁雜的和諧為持久的注意之秘訣
注意和疲勞
加增作業效率的條件
同時可注意幾件事物
注意和動作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五章 動作與感情
本章的問題
感情的性質
感情為意識的要素
快與不快的功用
感情與效率
繁複的感情:情緒
情緒的特質
詹姆士及蘭凱關於情緒之學說
動作與情緒
混亂的思想和短促的舉動為情緒的特質
清明的思想和確實的動作可以消滅情緒
猝然而來的動境易於喚起情緒
想像的動境也應喚起情緒
結論:情緒的定義
心緒為情緒的剩餘
氣質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六章 感情的功用
本章的問題
感情與注意
成效所發生快感的重要
伴了本能動作和習慣動作所起來的快感
情緒的實用
情緒的功用當從他影響方面觀察
情緒能引起新動作
各種情緒具可從結論定奪其價值
情緒在教授上的位置
情緒在宗教教育上的位置
心緒在教育上的功用
教師應否有情緒的表示
練習問題
第二集 機械式的動作
第七章 神經係為動作的器官
本章的問題
神經系和動作
最簡單的動作:呵咪吧
繁複的動作則須繁複的組織
最簡章的神經系
繁複的神經系
傳達刺激的通路
神經原為神經系的單位
觸處為傳達的關鍵
神經原的種類:感覺性,聯絡,運動性
神經系中樞
中央神經系的功用:
(甲) 脊髓
(乙) 大腦皮質
意識和大腦作用有連屬關係
抑制和助長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八章 反射作用與本能動作
本章的問題
反射作用
本能動作為反射動作集合而成
本能動作的特質:有意識相伴而起,包含反射動作,機械的支配,純恃腦部遺傳的通路,有感情色彩
本能的種類:順應本能
個性本能
男女性與父母性本能
社會本能
宗教與美術本能
結論與本能表格,各種本能發現時的狀況及所引起的感情情緒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九章 人類本能的功用
本章的問題
順應本能的功用
個性本能的功用
社會本能的功用
宗教本能的功用
練習問題
第十章 本能動作的改換方法
本章的問題
各種教育均以本能為起點
改換本能的方法:
(甲) 對於足以引起不良好本能的事物,可附以一種不愉快的感情,並因情而生反應
不快感對於道德訓育之效用
自然的譴罰主義
快與不快在學習上之地位
改換本能的方法,
(乙) 對於事物及原來所引起的感情,另附以他種反應方法
改換本能的方法:
(丙) 用某種事物和反應所附屬的感情,連屬到旁一種事物和反應上邊去
注意和改換本能的關係
理想的觀念和本能的關係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十一章 習慣的動作與其成就律
本章的問題
習慣和本能的比較
習慣中的感情分子:心向
造成習慣的重要
習慣成就律:
(甲) 集中;
(乙) 注意的反覆練習;
(丙) 不許有間斷
動機對於造就習慣之重要
動機可與兒童生活及兒童興味有密切之關係
初步的重要
造就習慣時的牽制現象
「學習進行曲線」和「進步的平坦之處」
進步的平坦處在學習上的真義
在進步的平坦處處置習慣的方法
加倍努力的重要
速度和正確在造就習慣中的關係
特殊性質的習慣
習慣的遷移:
(甲) 因「相同分子」而遷移
(乙) 因理想的觀念而遷移
習慣的限度
教授學生造就習慣方法的重要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三集 為意識所支配的動作
第十二章 感覺與動作
本章的問題
意識的要素
感覺的器官
感覺的解釋和定義
純粹的感覺為抽象的
感覺沒有反應便不完全
感覺的屬性:
(甲) 強度,
(乙) 久暫,
(丙) 性質,
(丁) 明度
感覺的種類:
(甲) 視覺
色覺的性質
對比和順應
後像
網膜中感色的層次
形式知覺不僅為視覺的作用
(乙) 聽覺
樂音的性質
(丙) 味覺
(丁) 嗅覺
(戊) 膚覺:壓覺,溫度感覺,痛覺
(己) 動覺
(庚) 有機感覺
感覺上的缺陷
色盲和樂聾
訓練感覺在教育上的位置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十三章 知覺與動作
本章的問題
「意義」為知覺的特徵
意義從適應得來
命義為個性的
客觀的教授為發達意義之一助
統覺
真實的知覺與謬誤的知覺
動作為定奪真實與謬誤的標準
錯覺與幻覺
錯覺的種類
幻覺為神經原的症候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十四章 想像與動作
本章的問題
想像與知覺,錯覺幻覺的比較
想像的定義
想像的真假
再生的想像與構造的想像
想像的種類及其真像
具體的想像與符號的想像
想像型
想像在教育上的功用
兒童並不將實在的和幻想的混在一起
幻想的世界為兒童特殊的權利
幻想的事實當有限制
想像的事實萬不容替代實在的勞績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十五章 記憶與動作
廣義的記憶解釋
狹義的記憶解釋
追憶
快起和再認
印象和聯念
記憶試驗法:
(甲) 憶起分量法
(乙) 複習省時法
(丙) 配偶正確法
(丁) 雜揉再認法
(戊) 原狀整理法
保存
遺忘律
不正確的觀察
可能使記憶謬誤
顛倒錯亂的記憶
暗示可以影響正確的記憶
正確記憶的要素
遺忘的作用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十六章 聯合觀念與動作
本章的問題
同時聯合與繼起聯合
聯合正律:接近律與類似律
心境或意旨可以定奪聯念
聯合副律:多因,顯因,首因,近因
從心境或意旨方面的副律觀
感情態度與聯合觀念
結論:教育上的應用
成見的功用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十七章 輔助學習法
本章的問題
全部學習法與分段學習法
全部學習法的不便處
學習時間之長短
憶起為學習的必要
課堂中口間的價值
學習的阻礙
熟習的價值
機械的學習與理解的學習
助記憶巧法
學習的「準備時間」
學習時最相宜的速率
結論:學習的普通律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第十八章 動作與思維
本章的問題
思維的緊促時間
真實的思考必因真實的困難而起
思維中的意義往往根據於過去的經驗
意義視目前的問題而變換
動作和功用可以定奪根本上的意義
意義為什麼連屬於事物的性質及所引起的動作
用符號來替代性質
符號在思想上的功用
統舉的觀念和單舉的觀念
統舉的動作為經濟的
判斷
理解與三段論法
演繹與歸納均為思維的特質
歸納的教學法
教育上應用:
(甲) 當使兒童解決確實的困難問題
(乙) 增進意義為有效的理解之根本
(丙) 普通的意義或概念為思維中最重要的材料
(丁) 試驗的臆說和他的利弊
「訓練理解」的問題:
(甲) 理解的方法可以教授
(乙) 理解的計劃也可可教授
(丙) 養成理解的態度以解決問題
(丁) 見聞豐富與理解能力的關係
各種名詞底定義和解釋
練習問題。
附錄: 各章參考書
中西名詞對照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一年[1932]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44/44
主題
InfoField
教育心理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44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2,244,11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2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27, 11 June 2023827 × 1,362, 276 pages (9.6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教育心理學大意 (1/1) by (美)哥爾文(S. S. Colvin),(美)裴葛蘭(W. C. Bagley)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7780,69968; 民國圖書.8; 教育心理學大意)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