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7991-69038 教育心理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004 × 1,322 pixels, file size: 18.6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0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教育心理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何林華(H. L. Hollingworth)原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教育心理學
Publisher
中華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心理學的基礎、教學技術、學科心理、一般的教育問題4編,共23章

目錄

第一編 心理學的基礎
第一章 導言
教育的目的
經驗是唯一的教師
教育是實驗的事業
教育的範圍
本書內容的一瞥
第二章 學習心理
低等動物的學習
嬰兒的學習
生前的學習
較高等的學習(語言)
文字的學習(替代測驗)
彈鋼琴的學習
開汽車的學習
精細動作的學習思想(感情和態度)
發現與學習
學習歷程圖解
第三章 控制與心理平衡
反射的控制
通常活動的控制
可教性與敏銳性
可教性與擴大性的變動
錯誤的心理平衡之例
錯覺是由於缺乏控制
神經病的缺乏控制
學習遷移現象
可教性敏銳性與智力
學校活動中的心理控制
助長與干涉
心理控制分析圖
創作的基礎
第四章 動機——教育的動力
刺激的動機觀
動機常為激動動物
動機或動力與誘因或刺激
由個人發生的動機
動力與誘因的合作
學習中的動機和刺激
動機的敘述與改變
目的的心理
著名的效果律
動機與效果律
學習是經濟動作和預期將來
總結
第五章 教育上的人類動機
人類工程
生機的活動
動物的行為——反射
間接適應的反射
為整個有機體和利益而起適應
本能的概念
以有機體的苦惱憎代替本能
人類心理學上的本能
主要的人類動力
侵害自我的苦惱
從社會發生的苦惱
由思想與同情而生的苦惱
兩種解除苦惱的方法
人類適應中的情緒與本能
人類的原始活動或基本適應舉例
動機的相對強度
實際的應用
第六章 學習者的品質
人類特性的分析
各種測量結果的比較
發展期中的變化
發展定律
三個兒童的心理圖解
心理能力的型式
心理能力的型式與能力所達到的程度
職業與教育指導
預言以發展知識為基礎
教育對於個別差異的影響
第二編 教學技術
第七章 教學心理
學習指導
教學的具體項目
豐富學生的經驗
供給背景和指導練習
從學科方面說明
文字拼法
口語拼法
學習者的動機
拼法的錯誤
地理的教學
地理課程舉例
教學的技術
第八章 學習的一般因素
定性與定量的研究
特殊定量的問題
能得結果的一些研究
學習的曲線
典型的學習或練習曲線
學習曲線的特性
教師對於學習曲線的利用
學習與年齡
成年學習能力的降下
學習能力的個別差異
學習者本身的變異性
時間的經過與不用的效果
遺忘心理
第九章 詳細的教學方法
印入方法的一個實驗
各種印入方法
反覆練習的效果
最有效的練習分布
引起注意的方法
注意的方向
避免學習未純熟動作的衝突
試行背誦的益處
全體與部分的學習
結果知識
供給有效的動機
刺激的方式
具體材料與符號
第十章 教學法的心理
幾個典型的方法
學徒法
畢生事業的動機
教室中的練習
用閃爍卡片作練習的工具
歸納或『論理的分折』法
對於赫爾巴特方法的說明
有目的的問題法
問題法的說明
有目的問題法的各種形式
有目的問題法的心理考察
設計教學法
本方法的特點
設計法的改變
設計的心理
設計教學的社會可能性
再談發現與學習
第十一章 教育測量
測量的需要
測量的幾個問題
一種簡單活動的測量
標準的需要
標準的來源
解釋的根據
量表和工具
一般能力的測量
團體智力測驗
特殊能力測驗
情緒和品性的測量
學力的測量
算術測量
讀法測量
整套的學力測驗
新法考試
幾個實際問題
第十二章 特殊兒童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心理
感覺和動作的困難
語言的缺陷
愚蠢兒童的教育
教育的可能性
天才兒童
天才生的研究
關於天才兒童的迷信
天才兒童的實驗教育
嗣後的學力
能力分組的心理
第三編 學科心理
第十三章 感動技能的教育——以打字為例
一個沒有指導的人的憂愁
預先的分析
刺激簡約化的第一步驟
刺激簡約化的第二步驟
再進一步的簡約
動觸意像的簡約
字母階段的完成
高級習慣的刺激簡約化
打字工作的完成
打字的學習曲線
打字的工作曲線
影響打字的因素
對一種外力影響的測量
職業指導與打字
打字的課程研究
打字的測量
教師的職務
第十四章 符號的學習——以讀法為例
讀法的意義
讀法的複雜性
以視覺探試而閱讀
朗讀心理
閱讀的刺激簡約化
讀法中的擴大性因素
理解的閱讀
意義的分析
閱讀與思想
教讀法時的特殊問題
增進閱讀的方法
讀法的進程
第十五章 知識與思想的成果——以科學教學為例
知識技能與欣賞
社會生物和物理科學
科學教學的目標
算術心理
算術——符號的使用
科學教學的目的——以算術為例
算術的推理
擴大性或敏銳性
刺激的聯合動作與控制
算術的功用
概念的性質
算術中的概念
概念的發展
教學中的概括作用
科學教學的方法
科學教學的動機
思想的控制與科學教學
科學的教育測量
科學學習的永久性
第十六章 表現與欣賞的藝術
語言的藝術
寫字的刺激簡約化
圖畫心理
表現藝術中的動機
經驗對於寫作的影響
創造表現的限度
音樂心理
表現藝術的測量
第十七章 心理衛生的教育
誠實的估升自己
養成客觀的態度
實際的應付現實
避免心理的偏跛
情緒是痛苦的表徵
心理健康需要壓制
快樂需要激動
消除過大的欲望
懷疑主義的救星
智力與心理健康
養成對於不安定的適應
以新習慣代替舊習慣
獨立的生活
健全心理產生於健全的體格
心理健康與工作
第四編 一般的教育問題
第十八章 學習遷移與形式訓練
歷史的概述
一個說明遷移的實驗
實驗的結果
結果的解釋
共同因素的影響
中學課程的訓練價值
決定遷移數量的是什麼
遷移中控制的重要
教師對於遷移的責任
什麼刺激能夠產生遷移
思想感情反行為的遷移
學生從一種課業上遷移什麼
為什麼遷移從不能完全
教育上的應用
第十九章 心理學與課程
課程上的問題
從柏拉圖得來的一個例子
從哥米紐司得來的一個例子
一個比較近代的說明
工作的分析法——拼字
直接需要的發現
以改正的訓練為一種基礎——生理的教育
一種基於兒童興趣的課程——閱讀
專家的意見與課程——數學
以客觀的社會調查為基礎——地理
計劃一個大學的課程
心理學只是一個幫助的因素
第二十章 學生的行為
兒童行為的常態趨勢
初級小學時代
中學年齡中的趨勢
教師所謂不良行為是什麼
劣行的標準
學校品行與年齡和性別的關係
劣行與智力
兒童的逃學
謊言
欺騙的實驗研究
學校行為與過失
第二十一章 教師心理
學生人口數的分配
教師的社會的與經濟的背景
教師的良好特性是什麼
教師分等的卡片與與量表
教師分等與特性的相關
教學效能與智力
教師的智力地位
教學效能的測量
教師的職業測驗
學生對於教師的意見
第二十二章 教育變動的心理
教育的變動性
複雜是改變的原因之一
總結教育變動的原因
將來不變性的預測
教育神經病
第二十三章 心理學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的多方面
教育的哲學
教育史
教育行政
教育心理學的範圍
主要的心理學上的問題
各種關係
人名索引
中西名詞索引
圖次
第一圖 替代測驗
第二圖 學習歷程圖解
第三圖 有名的繆勒萊茵錯覺
第四圖 心理控制的分析圖
第五圖 生長曲線
第六圖 各種智力兒童的智齡的發展
第七圖 智力發展曲線
第八圖 兒童甲的心理圖解
第九圖 兒童乙的心理圖解
第十圖 兒童丙的心理圖解
第十一圖 同時出生的一個常態和一個低能兒童的學習曲線
第十二圖 智力年齡相等的常態和低能兒童的學習曲線
第十三圖 學習的結果
第十四圖 教學的分析
第十五圖 拼法的錯誤分配
第十六圖 地理教學的很早一個步驟——野外研究之後實際攝影
第十七圖 立體地圖——攝影之後的一個刺激簡約化的步驟
第十八圖 第一次地理練習的地圖之一部表示立體地圖後的一個步驟
第十九圖 第三次地理練習所用的地圖代表刺激簡約化較後的時期
第二十圖 三種不同活動的學習曲線
第二十一圖 使寫字或其他可量工作的動機加強的練習曲線
第二十二圖 文字作業隨年齡增加所起的變化
第二十三圖 文字學習的年齡曲線(一)
第二十四圖 文字學習的年齡曲線(二)
第二十五圖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二十六圖 一般人口中的學習能力的分配
第二十七圖 酒精對於文字學習的影影
第二十八圖 演講材料的遺忘曲線
第二十九圖 無意義音節的遺忘曲線
第三十圖 有意義材料的遺忘曲線
第三十一圖 遺忘與學習的程度的關係
第三十二圖 以數字替代字母的練習
第三十三圖 告知分數對於學習的效果
第三十四圖 讚許和責斥以及側聽他人的讚許或責斥的影響
第三十五圖 教師分數分配的四個研究
第三十六圖 靄理斯——柏澤斯量表一單位
第三十七圖 打字的進步
第三十八圖 繼續工作對於各種測驗的效果
第三十九圖 咖啡因對於打字的影響
第四十圖 打字上各字母應用的相對次數
第四十一圖 個人進步的記錄布拉克斯頓打字測驗
第四十二圖 各種受教不同的組的打字百分曲線
第四十三圖 從速率和理解方面用常模比較學校a和b的各級讀法分數
第四十四圖 男女兒童的不良行為隨年齡而變化的狀況
第四十五圖 各種智力兒童發生行為問題的百分數
第四十六圖 屢次犯過者的i.q.分配
第四十七圖 各種智力兒童的逃學百分數
第四十八圖 學生人數的增加曲線
第四十九圖 學校人數遞減情形
第五十圖 教育的金字塔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三十六年[194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44/11
主題
InfoField
教育心理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44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558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40,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40, 11 June 20231,004 × 1,322, 600 pages (18.6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教育心理學 (1/1) by (美)何林華(H. L. Hollingworth)原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7991,69038; 民國圖書.8; 教育心理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