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8299-69328 世界經濟發展史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20 × 1,420 pixels, file size: 6.0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8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世界經濟發展史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野村兼太郎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世界經濟發展史論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分5章,按商業資本、工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三個時代,論述英、美、法、蘇諸國的經濟活動、經濟組織和經濟發展史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本書的目的
文化的接觸與發達
生存本能
生產力的剩餘
文化生活的發展
二 社會組織的發展
富與剩餘生產物
社會生活的自然關係與文化關係
意思的努力之發生
物質生活與觀念世界
三 社會生活的基礎
原始神的意義
現實的要求
[神]的時代
英雄的時代
神格與人格
目的行為的意義
四 文化發展的動機
獲得欲的發展
獲得手段
一個商業發生論
沉默貿易
市場制度的樹立
五 第二個商業發生論
從贈與到交易
交易發生以前社會關係之存在
六 古代的交通機關
道路改良
道路的建設
近世以前的世界統一
商業的民族
古代商品的特質
商業的意義
七 商業的社會地位
蔑視商業的理由
中世的商業
近世商業的特質及其發達
八 貨幣的發達
貨幣的價值
其特殊性
成為支付要具的貨幣
與生金價值之混淆
九 世界交易發展以前的狀態
孤立經濟的崩潰
十字軍的結果
西部歐洲人口的增加
農業勞動者的發生
都市中階級的分裂
大組合與特權組合的發生
十 中世都市的人口
人口的集中都市
近世國家的統制
中世的金融問題
南歐支配北歐金融業
貨幣不統一的弊害
投資的發生
十一 投資之投機的性質
投機的意義
投機式投資發達的理由
中世紀末的安特衛普
第二章 商業資本時代
一 國民意識的發生
中央政府的確立
國內的統一與國際間的無秩序競爭
各國的自給政策
二 北歐諸國的金銀流出停止策
自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的歐洲金銀產出額
物價騰貴
其實例
其結果
新市場的發生
三 近世商業都市的發展
與中世都市的相異點
所給與商品性質的變化
商業的變化
四 國民的競爭
富國強兵策的重商主義
柯爾貝的諸政策
[貨幣戰爭]
本國中心主義
對殖民地的觀念
五 商業革命
重商主義的政策與商業階級
嚴格的貿易均衡論
富的增加
初期資本主義的成立
六 資本的移動
在英國的荷蘭資本
資本的效果
十七世紀英國的經濟狀態
富的新分配
信用制度的發達
七 貿易公司的特徵
獨占的特許
對獨占形態的反對
貿易公司的本質
投機對象之貿易公司
股份組織的發達
貿易公司的利益
股票交易的初期狀態
取締中間商
小街上的咖啡店
投機的投資之破綻
八 南海公司事件
南海公司的設立及其特權
股價奔騰的理由
泡沫公司的發生
財界破綻
此種恐慌的本質
九 法國的財政狀態
約翰·勞的銀行
他的成功
成為王室銀行
密士失必計劃
好景氣的出現
對約翰·勞的反對
對濫發紙幣的攻擊
濫發紙幣的弊害
信用的喪失與恐慌
十 當時經濟狀態的本質
商業資本的特質
商業資本的統制實業
向國際經濟發展的基礎
國際的分業之[三角貿易]
世界交易的完成
第三章 工業資本時代
一 新生產組織的發達
地方孤立的打破
實業革命
工業組織的發達
所及於勞動的影響
勞動階級的發生
所及於資本的影響
二 工業上的變化之所以開始於英國的原因
國家干涉的失敗
思想的反動
自由放任主義
亞當斯密
「經濟學」的成立
自論
資產階級的勝利
三 人口問題
歐洲人口增加的原因
死亡率的減退
英國的人口增加
一般對人口增加的觀念
「實業預備軍」的發生
其解決方法
新殖民政策
民族的發展
四 交通機關的發達
各國鐵道的發達
各國的鐵道政策
定期的大洋航行
運輸交易機關的完成
五 交通機關完成的影響
生產技術的進步
動力使用
英國工場化的影響
勞動運動
兩個潮流
六 自由貿易的勝利
反自由貿易的傾向
李士特的保護貿易論
其批評
為了獲得國外市場的關稅戰
德美兩國工業的發達
自由主義的缺陷
七 美國的保護關稅政策
各國的關稅戰
資本流入
募集外債
資本移入的必要
一九一〇年的國外投資
資本的國際性
國際經濟戰
八 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
農民購買力的減退
資本移轉的困難
一八五七年的恐慌
一八七三年的恐慌
殖民地與帝國主義
外國資本與帝國主義
九 經濟統制的必要
自由競爭的排除
從富的問題到價值的問題
國家之立法的活動
兩個對立
第四章 金融資本時代
一 獨占的形態
托拉司、加特耳、辛狄卡
托拉司發生的原因
美國的初期托拉司
反托拉司的觀念
一九一二年美國的托拉司
二 德國的加特耳與辛狄卡
萊因威斯忒發里亞的石炭加特耳
a·e·g
大戰前加特耳的發展
三 英國的獨占形態
四種階梯
英國加特耳的歷史
國際協定的發達
國際協定的意義及其缺陷
四 信用的發展
銀行制度與股份制度
有價證券市場的發達
股份公司與銀行信用
美國財團的支配
一九一三年巴其委員會的報告
金融資本的支配之發達
五 世界大戰之經濟的影響
歐洲各國的疲弊
德國賠款問題
大戰後諸問題
英國企業合同之促進
主要的加特耳及托拉司
六 美國的募債與戰時的實業
一九二一年經濟衰落
金融資本的統制內外實業
美國的國外貿易
美國的地位
農業問題
失業問題
七 德國的貨幣膨脹政策
大企業的發達
貨幣價值的恢復
恢復生產力的必要
實業合理化
其結果
德國的失業者
八 德國所及於各國的影響
國家主義與國際主義
金融資本勢力的對立
法國的金融勢力
金的重要性
各國的金保有額
九 世界恐慌的原因
生產能力與購買能力之不一致
殖民地的工業化
農業方面的生產過剩
農產物價格的下落
獨占價格與非獨占價格
金融的不均齊
十 俄羅斯的經濟組織
新經濟政策時代
與各國通商的復活
五年計劃下的對外貿易
通商人民委員會的任務及其構成
輸出政策的根本原則
輸出品的工業化
蘇維埃政府的「傾銷」
第五章 結論
一 資本主義制度的條件
私有財產制度
市場生產
信用制度
自由競爭的原則
二 初期資本主義制度的特徵
後期資本主義制度的特徵
機械化
個人的要素之減少
意識的統制
三 經濟的不安與其他不安之關係
價格構成的不安定
競爭的價格構成
獨占的價格構成
獨占資本主義時代的價格構成
獨占企業與非獨占企業的競爭
獨占企業相互間的競爭
四 價格構成不安定的根本原因
投機交易的可能
貨幣信用制度的缺陷
帝國主義的發展
國民主義與國際主義
兩者的爭鬥
五 總括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三年[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119/11
主題
InfoField
經濟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11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0,17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2:02,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2:02, 11 June 2023820 × 1,420, 189 pages (6.0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世界經濟發展史論 (1/1) by (日)野村兼太郎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8299,69328; 民國圖書.8; 世界經濟發展史論)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