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8626-71081 財政學大綱.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27 × 1,450 pixels, file size: 10.5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8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財政學大綱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梁式文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財政學大綱
Publisher
廣州大學出版組[發行者]
Description

據作者授課底稿編成。內分緒論、預決算論、經費論、收入概論、租稅論、公債論6編

目錄
第五編 租稅論
第一章 租稅的一般概念
一 租稅的概念
租稅的意義(注)租稅意義之各種學說
租稅的特點
租稅的客體——稅本與稅源
租稅的主體——租稅支付者和租稅負擔者
租稅的標準——租稅的單位和稅率
比例稅——縱價稅與〓稅的比較
累進稅及其種類
二 租稅的原則
亞丹斯密的原則
華格納的原則
經濟的原則
財政的原則
社會的原則
三 租稅的發展——由間接稅到直接稅
租稅發展的階段
貨幣租稅的發生
次本主義發展與直接稅
第二章 租稅的分類和體系
一 一般的分類
國稅和地方稅
我國國地稅收的劃分
經常稅和臨時稅
人稅物稅行為稅
內國稅和關稅
二 單稅制度與復稅
單稅制度
復稅制度
三 復稅制度下的租稅體系
直接稅與間接稅的體系
〓稅消費稅流通稅的體系
稅源的種類和表現
第三章 租稅的轉嫁
一 轉嫁的概念和方式
轉嫁和歸宿的意義
租稅鬥爭與租稅轉嫁
轉嫁的過程和種類——前轉後轉和消轉
租稅的歸宿——直接歸宿和間接歸宿
二 租稅轉嫁的種種見解
重農學派的轉嫁稅
正統學派的轉嫁學說
嘉拿爾的平均分散說
拉薩爾的悲觀說
相對說
三 租稅轉嫁法則的一般的觀察
第四章 所得稅
一 所得稅的基本理念
所得的意義
所得稅與收益稅的區別
所得稅的地位和優點
所得稅的根據
所得稅的轉嫁問題
二 所得稅制度概觀
所得稅的種類
分類所得稅——英法的制度
分類所得的優劣
一般所得稅
綜合課稅的諸問題
美國所得稅制度
英國所得稅的優點
法義日所得稅
三 我國所得稅度制的內容
我國所得稅實施經過
課稅範圍
課稅稅率
免稅規定
四 我國所得稅的檢討
稅制上的問題
課稅範圍上的問題
稅率上的問題
免稅問題
逃稅問題
我國所得稅制度應有的改進
五 財產稅與公司稅的問題
財產稅的發展
名目的財產稅
實質的財產稅
重複課稅問題
財產稅批判
公司稅
第五章 不勞利得稅
一 不勞利得課稅的概念
不勞利得的意義
不勞利得課稅的理由
不勞利得稅的形式
二 遺產稅
遺產稅的意義和性質
遺產稅的發展
遺產稅的種類
遺產稅的問題
遺產稅的地位
我國遺產稅成立的經過
我國遺產稅的範圍
遺產稅的稅率
免稅與減稅
遺產稅實施的困難
稅制本身的缺點
逃稅問題
三 增值稅(土地增值稅)
增值稅的發展
增值稅的徵收方法
英國的土地增價稅
德國土地增價稅
我國土地增值稅和平均地權
土地增值稅的標準和稅率
四 過份利得稅
過份利得稅的意義
過份利得稅的標準
我國的非常時期過份利得稅
過份利得稅的檢討
第六章 收益稅
一 收益稅的概念
收益稅的意義和種類
收益稅的技術上諸問題
二 土地收益稅
土地稅的意義和課稅形式的發展
土地稅的負擔者
我國的田賦
我國土地稅的性質
我國地價稅的標準和內容
戰時田賦徵實的檢討
三 家屋稅
家屋稅的發生
家屋稅的負擔者
我國的家屋稅——土地改良物稅
四 營業稅
營業收徵稅的範圍
營業稅的發展
營業稅的性質
營業稅的兩種系統
我國營業稅的發展
我國營業稅的內容
我國營業稅的諸問題
五 資本利息
資本利息的種類
資本利息稅的稅源
資本利息稅的徵收方法
資本利息稅的負擔者
第七章 流通稅
一 流通稅的意義
流通稅的體系
流通稅與其他租稅比較
流通稅的優劣
二 交通稅
交通稅
我國的〓稅
三 交易稅與印花稅
交易稅的意義
印花稅的意義和種類,稅率
我國印花稅的性質和內容
四 登錄稅
登錄稅的意義和性質
登錄稅和印花稅規費的異同
登錄稅的種類
我國的契稅
第八章 消費稅
一 消費稅的一般概念
消費稅的意義和體系
消費稅的征課上的問題
生產者課稅的形式——原料課稅製造課稅、製品課稅
販貨者課稅的形式
消費者直接課稅的方式
消費稅的批判
二 我國的貨物統稅
統稅的範圍
稅率和標準
徵收方法
統稅的地位
我國統稅制度的批判
三 國產煙酒類稅
國產煙酒稅的作用和範圍
稅率和徵收辦法
四 戰時消費稅
第九章 關稅
一 關稅制度概觀
關稅的意義和發展
入口稅與出口稅
協定關稅,法定關稅與行政關稅
財政關稅與保護關稅
工業關稅與農桑關稅
退稅制度
卡特爾關稅與救濟關稅
差別關稅
關稅戰爭
關稅休戰
關稅問盟
二 我國的關稅
內地通過稅系統——常關
厘金制度
復進口稅與轉口稅
我國海關稅制度的特徵
片面協定稅率與子口半稅
我國的關稅自主運動
第六篇 公債論
第一章 公債的意義和種類
一 公債的概念
公債的意義
公債發行的原因
公債的悲觀論與樂觀論
公債的優點和劣點
二 公債的種類
任意公債和強制公債
有息公債和無息公債
有擔保公債和無擔保公債
內債和外債
財政公債與行政公債
流動公債與確定公債
流動公債發行方法
各國的流動公債
確定公債
有期公債
普通有期公債
有獎公債
年金公債——定期年金與終身年金〓第式年金
永遠公債
政府公債
政府紙幣——兌換紙幣與不換紙幣
不換紙幣的優劣
第二章 公債的發行
一 公債發行諸問題
公債的發行目的
公債發行的前提條件
公債種類的決定
二 公債發行的方法
公債發行方法的社會的意義
公債發行方法的種類
公募——直接發行與間接發行
公債的價格和利率
平價發行與折價發行
公債市價的變動
公債的形式的要件
交付公債
第三章 公債的變更和償還
一 變更和整理
公債變更的方式
更換的意義和作用
公債的整理
國家破產——公債的取消
國家破產的方式
國家破產的是非
蘇聯破產宣言
二 公債的償還
公債償還的緩急論
公債償還的方法——強制償還與自由償還
減債基金制度
償還的手續——抽籤償還、購入償還、貼現償還
第四章 我國的公債
一 我國公債累積的過程及其成果
清代公債
北京政府時代公債
國民政府成立後的國債兩次國債大整理
公債累積對財政的重壓
公債投資的畸形發展
公債加重了國民負擔
公債與國權
二 戰時公債政策的檢討
抗戰以來的公債
戰時公債的新意義
戰時公債的消化的實續
戰時公債政策的批判
三 我國公債的現狀及今後整理的問題
負債實額的估計
戰後外債整理問題
戰後內債整理的原則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三十二年[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810/13
主題
InfoField
財政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81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0,289-54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2:22,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2:22, 11 June 2023827 × 1,450, 280 pages (10.5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財政學大綱 (1/1) by 梁式文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8626,71081; 民國圖書.8; 財政學大綱)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