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5jh000623-78006 世界經濟之機構與景氣變動 第2卷.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14 × 1,387 pixels, file size: 8.8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7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世界經濟之機構與景氣變動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德〕華搿曼(Ernst Wagemann)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世界經濟之機構與景氣變動
Volume 第2卷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上下冊,內分「笆瀾緹濟之經濟組織」、「經濟組織與景氣變動」、「國民經濟中之景氣系列之世界經濟的依存關係」、「國際交易之循環與其景氣變動」、「根據經濟組織的景氣變動之診斷」、「世界經濟之發展與世界大戰前之恐慌史」、「世界大戰後之組織改造」、「大戰後世界經濟的景氣變動」、「世界經濟恐慌之原因」、「世界經濟結構中的經濟政策組織之缺陷」、「世界經濟果已告終了嗎」11篇,共32章。附錄:1.指標構成之技術;2.統計表

目錄
第一編 世界經濟之發展與世界大戰前之恐慌史
第一章 世界經濟之前段階
第一節 初期之世界經濟的聯繫
國際的商品交易之發端
十八世紀外國貿易與國民所得之比較
第二節 初期之景氣連衡
外面的景氣運動之長期波動
景氣規律變動之成立
第二章 世界經濟之成立與世界經濟的景氣變動之出現
第一節 一八一五年後世界經濟之進展
手工業之窮乏
十八世紀中葉後之技術的經濟的進展
世界經濟的經期規律變動
第二節 一八七三年以後經濟發展阻止之原因
一 金流通之梗塞
二 農業恐慌
三 工業投資之過剩
第三節 一八七〇年後世界經濟之發展
技術
舊工業、新工業
第三章 自由經濟中因景氣變動所生之反作用(一八五〇年至一九一三年)
第一節 大戰前自由經濟之特徵
自由收益經濟
大量生產物之國際交易
人及資本之移住權
第二節 由重商主義的拘束之解放
由農業地域之拘束的解放
由職業商業交通方面之拘束的解放
新重商主義
公經濟的擴大
第三節 一八七〇年景氣減退之強度
物價、利率、工資之低落
生產量之減少
就業率之低下
貿易量之減少
國際的更新過程
第四節 一八九五年——一九一三年間景氣減退之強度
一 價格之跌落
二 所及於實收益之惡影響
三 所及於國民所得之影響
(a) 一九〇〇年之所得變動
(b) 一九〇七年之所得變動
第五節 要說
一九〇〇年及一九〇七年恐慌後物量方面與價格方面之減退
一八九〇年恐慌後之減退
二八
七〇年恐慌後之減退
經期長期波動中之恐慌
文獻
第二編 世界大戰後之組織改造
第一章 俄國之新經濟組織
第一節 對外貿易上所表現之俄國的特殊景氣
穀物之輸出
木材之輸出
第二節 俄國之經濟組織
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變革
一 集約度之昂進
人口密度之國際的比較
資本之分布
二 俄國之計劃經濟
組織
五年計畫
新機軸與新目標
與既往之關係
新經濟政策
貨幣經濟
社會化部分
三 半資本主義與景氣變動
國盛投資乎
通貨膨脹景氣乎
第二章 自由收益經濟並統制收益經濟之形態與範圍
第一節 大戰前向統制經濟之發展
工資率表
德國之價格統制
英國之價格統制
美國之價格統制
第二節 大戰後統制之增進
「行政的」保護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
英國個人主義之終末
美國之集中運動
同業組合
聯邦農務局
價格調節策
若干國家之國家的或組合的工資統制
第三節 統制收益經濟中組織的總體規律之嘗試
一 總說
「無統制規律」
二 法西主義之經濟政策的組織
企業者國家
國營之限制
國家主義的經濟干涉
價格及工資之統制
產業別經濟代表會議
三 德國計劃經濟之思想
第四節 統制經濟對自由經濟之量的比率
公的勞務
對外經濟
國內農業經濟及國內工業經濟
無量方面與價格方面
自由收益經濟之恆同的要素
文獻
第三編 大戰後世界經濟的景氣變動
第一章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五年之景氣變動
第一節 大戰不久後之景氣變動
一 休戰後景氣之輕微的沉滯
二 平和條約締結後之突然的上升運動
第二節 一九二〇年——一九二一年之恐慌
一 通貨收縮
二 工業之過剩生產
三 農業之過剩生產
第三節 一九二一年後之衰沉
第四節 一九二二年以降之美國的景氣上升
住宅建築
技術之進步
第二章 通貨膨脹及通貨收縮所及於景氣之影響
第一節 貨幣本位制之混亂期
全部國家之匯價混亂
第二節 通貨膨脹之三基本形態
一 初期通貨膨脹(赤字經濟)
交易方程式範圍內貨幣價值之下落
二 第二期通貨膨脹(信用膨脹)
依商業票據之貼現亦可惹起
三 第三期通貨膨脹(現金膨脹)
先進膨脹尺度之貨幣流通額的價值換算額
黑爾弗里錫之論證
第三節 侖登馬克之奇蹟
初期通貨膨脹與第三期通過膨脹之交涉
其他之前提條件、向着「物的有價物」之人氣、國際貸借之順調、本位制之「組織上的欠陷」投機之妨害
第四節 通貨膨脹之影響
貨幣價值
物價
勞動市場
第五節 通貨收縮之影響
第三章 一九二五年以後至一九三〇年之好景氣與世界經濟恐慌
第一節 一九二五年以後至美國的好景氣
信用之擴張、技術之進步並物價下落與交易量之增加
第二節 世界經濟恐慌之地域的波及
許多相互無關聯的出發點一時出現了
第三節 國別所見之景氣減退的強度與持續性
第四節 就經濟要素所見之景氣減退
一 現在及戰前之經濟上的打擊與價格方面之反動
(a) 物量與交易額之減退
(b) 價格方面之反動
二 與一九二〇——二一年之恐慌的比較
第五節 價格構成中之矛盾
一 國內及世界市場價格
二 農產物及工業品價格
三 工業原料及完成品價格
文獻
第四編 世界經濟恐慌之原因
第一章 貨幣方面之事情
第一節 景氣變動之原因與貨幣景氣論
通貨說與銀行說對立之循環
第二節 貨幣資本與恐慌
法國經濟之經驗
建築活動與住宅建築市場
原料生產國與信用窮乏
德國之資本缺乏
法國之特殊關係
第三節 金供給與景氣變動
一 其歷史
舊的複本位制度論
二 物價變動及貴金屬供給之長期波動
相對的金量與物價波動
三 生產費與金生產
四 物價與金供給間之機構
做貨幣的金
信用政策的諸方策之無力
長期波動之一般的作用範圍
五 銀問題
恐慌之「銀說」
銀價之落與世界貿易之量的關係
第二章 財貨方面之事情
第一節 農業之過剩生產
乾燥地農法、曳引車及自動刈取脫穀機
消費變化
第二節 工業之過剩生產
第三節 過剩投資
集約的過剩投資與疏散的過剩投資
過剩投資與過剩生產
技術的進步之差等與根基於特殊利益之資本蓄積的增大
第四節 資本景氣與所得景氣
貨幣經紀領域中之過少消費
恐慌原因研究中之十字路
所得景氣與資本景氣、國內經濟運動與世界經濟運動
文獻
第五編 世界經濟構造中的經濟政策組織之缺陷
第一章 商品移動之組織上的不統一
國民經濟及世界經濟之組織上的缺陷
貿易政策之國民的組織
商品之自然的移動與因保護關稅之障礙
農業之保護關稅與市場之反動
第二章 短期金融市場及長期金融市場之聯關的攪亂
本位制度之國際的聯關
長期金融市場之國內經濟的變動
擾亂要素之政治的債務關係的錯綜
為租稅之海所圍繞之孤島債券諸國之輸出可能性的減退
第三章 貿易政策組織與資本政策組織之背反
站前之商品移動與資本移動之平衡
美國之保護關稅主義與債權國之地位相矛盾
攪亂兆候之金的移動
本位制度之危機與通知政策
一方的資本移動減退債券諸國之消費力、提高過剩投資之傾向
文獻
結論 世界經濟果已告終了嗎
(一) 世界經濟之差等狀態
獨立自營乎世界經濟乎
一 國際的交易之基礎
交通可能性與構造上之差異、集約度段階與自然條件之多樣性
二 基礎的諸條件之變化
1 交通之完成
2 構造對照之變化
(a) 自然的所與之徵服
(b) 集約度差異之均一化
(甲) 高度資本主義對新資本主義之差等狀態
(乙) 高度資本主義對半資本主義之差等狀態
(二) 世界經濟的規律變動
景氣之長期變動
繁榮與沈滯
政治的生活精神的生活之規律變動
經濟史中之世紀的統合法則即經濟的統合與分化、社會的分化與統合
長期波動與短期波動之重合
資本景氣與所得景氣
世界經濟的運動與國內經濟的運動
世界經濟之趨勢的成長法則
附錄
第一 指標構成之技術
德國
a 收益指標
短期金利與長期金利
物價
三市場
b 生產指標
生產額
長期信用與就業率
c 販賣指標
敏感情商品之交易額與價格
生產額與交易額
信用交易額
外國貿易
美國
a 收益指標
短期金利、長期金利、股票相場
原料品價格與完成品價格之開差、工資
房租與家屋建築費
b 生產指標
定貨承受額與原料品輸入額
信用調度
c 販賣指標
國內市場指標
生產額與完成品輸出額
貨物存庫額與貨物運輸額
英國
a 收益指標
短期金利與長期金利
物價與工資
三市場指標
b 生產指標
就業率、原料品輸入額及生產額
生產額與長期信用
c 販賣指標
銀行券流通額與銀行信用
生差額、工資額及完成品輸出額
完成品輸出超過與原料品輸入超過
法國
a 收益指標
短期金利與長期金利
工資與物價
b 生產指標
原料品輸入額與機械類輸入額
生產額與長期信用
c 販賣指標
銀行券發行額與銀行放款額
販賣額
第二 統計表
一 主要各國工業生產額之發展
二 一九一三年主要各國之工業生產額
三 世界粗鋼之生產額
四 英國工業勞動者之就業率
五 世界貿易
六 大工業國之生產財輸出與消費財輸出
七 主要國對外收支平衡
八 各國匯兌市價之比較
九 小麥價格
一〇 銅、棉花、棒鐵及煤之價格
一一 躉賣物價指數
一二 躉賣物價指數
一三 生活費指標
一四 一八八八年之地價、設備額及人口密度
一五 世界市場及各國國內市場之物價變動
一六 平均人口一萬人之結婚數
一七 相據集約度段階主特徵之世界經濟領域之分額
本書圖表目次
一 世界交通機關之發展
二 一八七三年之貨幣與恐慌
三 蘇聯穀物輸出額
四 主要國木料輸出額
五 德國通貨膨脹時代之美金元市價、批發物價指數及完成失業者數
六 本位制安定期內德國及英國之經濟情勢
七 本位制安定期內法國及意大利之經濟情勢
八 景氣之國際的波及(一九二六年——一九三〇年)
九 主要工業國經濟的下降
一〇 美國經濟的下降
一一 英國經濟的下降
一二 對外收支平衡之主要項目
一三 法國及美國之生產及短期金融市場
一四 金與物價
一五 南非金礦業之生產費與生產額
一六 美國職生產與消費
一七 世界貿易
本書統計表目次
一 普魯士手工業之消長
二 基於德國景氣之國民所得變動一覽表(一九〇〇年)
三 基於德國及英國景氣之國民所得變動一覽表
四 俄國各產業部門所見之國民所得的構成
五 德國之財政收入
六 折合於金馬克之貨幣流通額(以美金市價指數為基準)
七 折合於金馬克之貨幣流通額(生活指標基準)
八 國別所見景氣減退之強度
九 世界失業者之推定
一〇 世界原料市場中存貨之變動
一一 德國價格變動之強度
一二 國內市場並世界市場中諸商品之價格變動
一三 國際的農產物之價格變動
一四 各國利息狀勢
一五 生產手段及消費財之輸入額
一六 人口每一人所當之外國貿易額
一七 由英國向諸國輸出的重要消費財之比率
一八 由德國向諸國輸出的重要消費財及生產財之比率
一九 生產手段及消費財之輸入額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九年[194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113.1/3
主題
InfoField
國際經濟組織 經濟結構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113.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265;247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0:19,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0:19, 11 June 2023914 × 1,387, 272 pages (8.8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世界經濟之機構與景氣變動 第2卷 (2/2) by (德)華搿曼(Ernst Wagemann)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5jh000623,78006; 民國圖書.9; 世界經濟之機構與景氣變動)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