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7jh001873-107414 國史問答.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75 × 1,150 pixels, file size: 5.2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5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國史問答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錢海一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國史問答
Publisher
漢文正楷印書局[發行者] (上海)
Description

以問答的形式編寫的中國通史。共分5編,上冊2編,從史前傳說至五代末。下冊3編,從宋至民國初北伐止。全書共編問答900題,供中等學校學生升學、教師教學及文職官員考試參考之用

目錄
總論
1 何謂歷史
2 歷史有何價值
3 歷史與其他科學有關係者有幾
4 中國史分為幾期
5 歷史之種類有幾
6 中國舊史學共分若干類
7 試述中國史學之變遷
8 試舉二十四史之名並其作家
9 史有獨修眾修之別能詳言之否
10 何謂四史
11 何謂三通
12 何謂九通
13 組成中國民族之分子有幾
14 我國國名之沿革如何
15 述漢族強大之原因
16 述歷代各民族競爭分合之大勢
17 夏商周三代列表以比較之
18 試將中國歷代史域之比較
19 試舉歷代建都最久之地
20 試將歷代地方行政區域之變遷列表以明之
21 歷代政治大勢
22 社會進化大略
23 學術嬗變之大略
24 文人體派各有不同試列表以明之
25 文家標榜代有特稱試舉其著者
26 國際重要條約
27 紀念日表
第一編 上古史 自開闢至秦
第一章 太古的傳說
第一節 初民生活演化之傳說
1 漢族最初繁殖在什麼地方
2 首出御世的是誰
3 那幾個是三皇
4 三皇的異說有幾種
5 那幾個是五帝
6 五帝的異說有幾種
7 燧人氏的著名事跡是什麼
8 伏羲氏的著名事跡是什麼
9 神農氏的著名事跡是什麼
10 三皇究竟有無其人
11 初民生活的狀況怎樣
12 生活演化的情形怎樣
13 生活演化的程序怎樣
14 盤古的開天闢地既然不可信的那麼地球和人類由來怎樣
15 為什麼古書上記述三皇的年歲如此久長
16 太古人民為什麼只認識母親卻不認識父親
第二節 黃帝
1 先民的戰爭怎樣起原
2 阪泉之戰怎樣
3 涿鹿之戰怎樣
4 蚩尤是何等人物
5 漢族到什麼時候才建立國家
6 黃帝時代生活上有何種發明
7 這種種進步是否都在黃帝的時候一時做成的
8 後人何以都歸功於黃帝
第三節 洪水
1 堯舜的時候漢民族的生活上有何種不幸的傳說
2 水患的原因何在
3 堯時水患的情形大概怎樣
4 堯舜叫何人治水
5 鯀和禹治水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6 鯀和禹治水各若干年
7 鯀和禹治水的結果怎樣
8 禹的治水除平水患以外還有其他功利嗎
第四節 堯舜傳讓
1 什麼叫做禪讓之世
2 堯舜為什麼要將帝位傳讓
第五節 舜的建設
1 舜之九官何名各司何職
2 農業立國在什麼時候始為確定
3 農業立國與中華民族之倫理和禮教有何關係
4 舜之化苗怎樣
5 怎樣叫做九黎三苗
6 中國民族意識發達極早於何證之
7 中國民族精神酷愛和平於何證之
第二章 封建制度下的夏商周
第一節 夏商的政教
1 夏商兩朝有什麼和後世不同的風尚
2 夏時是否中央集權
3 家天下之局始於何時
4 禹分九州當今何地
5 試述商代遷都之大概
6 商代傳位之法怎樣
7 略述商代賢君賢相之名
第二節 湯武的革命
1 試述桀紂之暴
2 湯武革命的原因怎樣
3 湯武革命的事實怎樣
4 湯武革命是那一種革命
5 湯武革命是否民眾運動
第三節 周朝的建設
1 周初有何建設
2 什麼叫做封建制度
3 周初的封建制度怎樣
4 周朝用什麼方法來維持他的封建制度
5 周初確定封建制度其影響怎樣
6 什麼叫做井田制度
7 井田制的起源怎樣
8 井田制度與宗法社會有何關係
9 井田制度在現在時代能否依舊推行
10 周之治術最有影響於後世的是什麼
11 樂與禮治有何關係
12 禮制的妙用如何
13 周時的禮教是怎樣的
14 家族主義的起源怎樣
15 什麼叫做宗法
16 怎樣叫做大宗和小宗
17 什麼叫做九族
18 階級制度是怎樣形成的
19 周代的階級是怎樣的
20 周初注意教育的原因是什麼
21 周代的教育精神是什麼
22 周代的教育制度怎樣
第四節 東周——春秋
1 周室衰微的情形怎樣
2 周召共和其事如何
3 周召共和與現代之共和同否
4 周室為何東遷
5 西周與東周政局之比較
6 何謂春秋時代
7 春秋之取義怎樣
8 春秋時代諸侯有幾
9 何謂五霸
10 五霸是那幾個
11 春秋時代霸者及其根據地
12 齊桓晉文的功業怎樣
13 五霸桓文為盛然齊桓公死後霸業不繼晉則文公以後數世皆得為諸侯盟主其故為何
14 管仲相齊之政策怎樣
15 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雪恥之事怎樣
16 春秋時之國際公法怎樣
第五節 東周——戰國
1 何謂戰國時代
2 戰國時代強國有幾
3 戰國七雄各當今何地
4 春秋與戰國有何不同
5 商鞅強秦之法怎樣
6 何謂合縱連橫
7 春秋戰國人才頗盛是為何故
8 七國之中位於邊地者從事開拓試以今地對照之
9 七國之風氣怎樣
10 戰國有何特殊風氣
第六節 春秋戰國學術思想的勃興
1 周末學術思想勃興之原因安在
2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派別有幾
3 九流十家之宗旨怎樣
4 九流十家之流弊怎樣
5 試述先秦諸子之代表作品
6 試述春秋時之人才
7 孔老墨學說不同之點安在
8 試述孔子之功績
9 老子是何等人物
10 墨家之學何以不聞於後世
11 老莊不同之點安在
12 孟荀學說之異點安在
13 許行學說在諸子中呈何異彩其具體的主張怎樣
14 韓非之學說在中國政治上的勢力怎樣
15 春秋戰國學術發達的影響怎樣
第七節 社會之變遷
1 春秋戰國之世社會劇變的原因安在
2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社會情形怎樣
3 官制怎樣破壞
4 徹法怎樣破壞
5 兵制怎樣破壞
6 井田制度破壞之原因安在
7 評議井田制與阡陌制之利害
8 戰術怎樣改革
9 工商業怎樣發達
10 貴族階級破壞之原因安在
11 貧富階級怎樣形成
12 刑法怎樣破壞
第二編 中古史 自秦至宋之統一
第一章 統一中國的秦漢
第一節 秦之統一
1 六國何以滅亡
2 試述六國滅亡的先後
3 秦時中國的版圖怎樣
4 秦始皇的統一政策怎樣
5 秦代之地方自治制度如何
6 秦統一前文字異形言語異聲試證之
7 馳道之制度怎樣
第二節 平民革命之創局
1 秦代速亡之原因安在
2 有人以為秦祚的短促由於封建制度的廢除這句話合理麼
3 古籍之不傳是否始於秦始皇
4 萬里長城如何造成
5 秦末從事革命者可分幾派
6 楚漢之爭楚敗漢興其原因安在
7 試述楚漢之重要戰爭
8 劉邦既創平民革命之局於政治社會有無革新之處
第三節 西漢的治術
1 西漢的治術怎樣
2 西漢治術的精神何在
3 漢代封建郡縣二制並行其用意安在
4 漢初三傑是誰
5 漢高祖殺功臣的原因是什麼
6 試述七國之亂
7 漢重農抑商之事實如何
8 重農抑商之結果如何
9 重農抑商政策在未有對於貿易時其理論如何
10 彈劾制的起原怎樣試舉史事說之
第四節 西漢域外經營
1 漢武帝開邊的背景怎樣
2 漢武帝的武功怎樣
3 試述伐匈奴的大概
4 試述通西域的大概
5 試述平朝鮮的大概
6 試述征伐南方諸國的大概
7 試述通西南夷的大概
8 漢時中國之版圖怎樣
9 秦皇漢武行事同而結果異其故為何
10 武帝開疆拓土有何利弊
第五節 兩漢之際
1 略述西漢外戚之禍
2 王莽篡漢的手段怎樣
3 王莽的更革怎樣
4 王莽失敗的原因安在
5 王莽末年的革命分那幾派
6 新莽末年群雄是那幾個
7 試述昆陽之戰
8 王莽的結局怎樣
9 劉秀何以能成帝業
10 一姓再興之例何以創始於光武
11 光武的一姓再興占的是君臣舊義的便宜何故
12 何謂西漢與東漢
13 試比較高祖光武二帝生平之行事
14 光武創中興之局其內政怎樣
第六節 東漢與他族之關係
1 東漢與日本的關係怎樣
2 實憲北征匈奴有何影響
3 東漢與西羌的關係怎樣
4 東漢與西域的關係怎樣
5 甘英欲通大秦何以中止
第七節 兩漢的學術
1 武帝罷黜百家獨崇儒術影響於學術思想界若何
2 漢代整理文化之事業如何
3 述西漢文化南漸之情形
4 漢代經學有今古文之分其區別如何
5 中國之文字變遷如何
6 文字之見於漢代者有幾
7 述我國之文具發明略史
8 試比較史漢二書之內容
9 試將漢代各種學術名字及其著作與傳授分類立表以明之
10 西漢重經學東漢尚氣節其流弊各如何
11 述漢代對於科學之供獻
第八節 中國之始有宗教
1 中國何以缺乏宗教信仰
2 吾國古來本無宗教及至東漢佛道二教竟乘時而起其故為何
3 試述道教的興起
4 佛教創自何人
5 喬答摩悉達多出家的原因何在
6 佛教何時傳入中國
7 佛教來自西方道教創自內地而道教的勢力何以不能與佛教相抗
第九節 東漢之衰亡
1 後漢的衰亡原因何在
2 後漢宦官與外戚之禍如何
3 後漢羌禍如何
4 後漢末年的社會狀況如何
5 後漢黨錮之禍若何
6 何謂黃巾之亂
7 州牧郡守何以得擁兵自豪
第十節 三國鼎立
1 漢末境土分裂的導火線是什麼
2 董卓何以如此勢盛
3 試述東漢之季群雄的割據
4 試述赤壁之戰
5 三國各於何時稱帝
6 三國建都各在何地
7 三國怎樣滅亡
第二章 西北民族的崛起及其影響
第一節 晉之統一
1 三國的紛擾結果怎樣
2 述晉武開國之政略
3 周行封建奉行郡縣晉及明封建郡縣二制並行其動機安在其結果如何
第二節 八王之亂
1 何謂八王之亂
2 八王之亂原因何在
3 八王之亂經過情形怎樣
4 八王之亂的結果和影響怎樣
第三節 西北民族的紛起
1 何謂五胡
2 五胡亂華之原因何在
3 何謂十六國
4 五胡十六國之名是否妥當
5 五胡十六國中那二國最強
6 異族入據中原始於何時
7 試述十六國分合之大勢
8 怎叫東晉
9 東晉偏安江左既有王導祖逖謝安諸賢先後繼起支持大局何以卒不能恢復中原
10 王猛相秦有何政績
11 試述淝水之戰
12 淝水之戰符堅失敗的原因何在
13 淝水之戰有何影響
14 淝水之戰與赤壁之戰比較何如
15 五胡亂華有什麼影響
第四節 南北朝之分合
1 何謂南朝
2 試述南朝興亡大略情形
3 宋齊梁陳四代的興起有無相同之點
4 劉裕何故不能奏恢復中原之功
5 劉裕篡晉後黃河流域之地復歸可族人統治
6 何謂六朝
7 何謂北朝
8 北朝興亡大略情形何如
9 北魏的衰亡原因何在
第四節 兩晉南北朝之風尚及文藝
1 何謂清談
2 清談發生之原因安在
3 清談的影響怎樣
4 竹林七賢是那幾個
5 何謂三玄
6 嵆康鮑敬言的思想何如
7 南北朝之風尚有何不同
8 南北朝之文藝有何不同
9 試將魏晉南北朝間各種學術名家及其著作分類列表以明之
10 試述兩晉南北朝尊重門閥之風尚
第三章 隋唐及五代
第一節 隋之興亡
1 南北朝對峙的局面是何時終了的
2 試述文帝之治
3 隋之速亡原因何在
4 運河與長城之比較如何
5 秦隨相同之點安在
6 試舉隋末群雄
7 煬帝的結局怎樣
第二節 隋唐政治上的設施
1 唐太宗何以能掃蕩群雄
2 隋唐政治上重要的設施是什麼
3 何謂租庸調
4 何謂兩稅制
5 何謂進士科
6 科舉制度最大的弊病是什麼
7 九品中正的選舉有何弊病
8 試述開鑿運河之概況
9 運河與交通上的關係怎樣
10 陸路交通事業隋唐之建設各如何
11 唐代規定驛制其內容及效用如何
第三節 唐初之域外經營
1 唐代盛時武功如何
2 唐時的國威能夠到現在那些地方
3 唐朝屬地既廣其區劃及管轄如何
4 外人往往稱中國人為唐人是什麼緣故
5 隋唐的對外貿易和近世的國際商業政策有不同的所在嗎
6 隋唐與外國互市陸路以何地精中樞
7 陸路怎樣走
8 隋唐與外國互市海道以何地為中心
9 海道怎樣走
10 粵江流域何以至唐更形發達
11 與中國交通者最遠的何國
12 來中國最多的是何國人
13 隋唐時中日之關係怎樣
14 隋唐時中日交通路線怎樣
15 唐代中印交通之路線有幾
第四節 佛教之發展與新宗教的傳入
1 佛教傳入中國很盛其原因何在
2 南北朝時佛教之由陸路傳入者與由海路傳入者有何不同之點
3 唐時親往印度求經之動機何在
4 唐時往印度求佛經最著名者為誰
5 唐時親往印度求經其結果如何
6 道教南北異派試述各派之內容
7 道教何故盛行於唐代
8 儒釋道三教相提並稱其問有無歷史
9 何謂三武之禍
10 隋唐時有什麼新宗教傳入中國
11 回教教祖是誰
12 景教教祖是誰
13 祅教教祖是誰
14 摩尼教教祖是誰
第五節 唐代學術思想的衰落
1 唐代學術思想衰落的原因
2 試述漢以後書籍失散之大概
3 唐代思想界的明星要推何人
第六節 唐代文藝之特盛
1 唐代文藝特盛的原因
2 唐代小說有何名著
3 唐代詩何以特盛
4 何人可為唐代詩人的代表
5 何人之詩用語體
6 六朝至唐中國詩歌有無受外來影響
7 唐代的文體怎樣
8 唐代何人努力文字改革運動
9 古文運動之影響怎樣
10 唐初四傑是誰
11 唐之蒸藥如何制定
12 以詩譜入樂章其影響何如
13 何以古樂器還不能有外來的樂器那樣的流行
14 唐山水畫的情形怎樣
15 唐代圖畫受有何種外來的影響
16 什麼東西是只有中國認他為藝術的
17 唐人以書法名者誰為最著
18 試將唐代各種學術名家及其著作分類立表以明之
第七節 唐亡原因
1 何謂唐室三大禍
2 略述唐代之女禍
3 略述唐代宦官之禍
4 略述唐代藩鎮之禍
5 略述唐代之黨爭
6 試比較漢唐之黨禍
7 唐末最激烈的民變是什麼
8 唐末民變原因是什麼
9 唐末為患最烈的外族是什麼
10 唐季民生困苦之原因有幾
11 唐亡的原因何在
第八節 五代諸國
1 唐代對於異族持何態度
2 試述沙陀之崛興及其勢力
3 亂五代的一個名詞是什麼意義
4 試將五代時割據南北的十國的國名始祖割據地及結果列表以明之
5 契丹的強大始於何時
6 石敬瑭割地於契丹影響若何
7 五代何以不尚廉恥
8 略述中國印刷術之進步情形
9 士庶階級制度破壞其原因何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廿三年[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610.022/933
主題
InfoField
中國歷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0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1,227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40, 12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40, 12 June 2023775 × 1,150, 256 pages (5.2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國史問答 (1/1) by 錢海一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7jh001873,107414; 民國圖書.10; 國史問答)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