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511-03001072-67020 社會學的領域.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14 × 1,114 pixels, file size: 56.4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93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社會學的領域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孫本文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社會學的領域
Publisher
世界書局·上海
Description

目錄
001 社會學的領域
001001 第一章社會學的意義
001001001 一社會學名詞的起源
001001002 二各家對於社會學的定義
001001003 三本書的定義
001002 第二章社會學的性質
001002001 一科學的意義
001002002 二社會學是不是科學
001002003 三社會學與物質科學的異點
001003 第三章社會學的材料
001003001 一社會學上研究的單位
001003002 二社會學上研究的材料
001003003 三材料的來源
001004 第四章社會不的問題
001004001 一各家的意見
001004002 二本書的意見
001005 第五章社會學的目標
001005001 一孔德初創社會學時的用意
001005002 二科學的目標
001005003 三社會學的兩種目標
001006 第六章社會學的方法
001006001 一普通科學方法
001006002 二社會學上的研究方法
001007 第七章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關係
001007001 一科學的分類
001007002 二社會科學的對象及其化分
001007003 三社會學和他種社會科學的區別
001007004 四社會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002 社會研究法
002001 第一章社會現象
002001001 第一節社會現象的性質
002001002 第二節社會現象的因果
002001003 第三節社會現象的單位
002001004 第四節研究社會現象的科學
002002 第二章社會的科學研究
002002001 第一節科學方法
002002002 第二節社會現象和科學方法
002002003 第三節社會科學研究的起源
002002004 第四節社會科學研究的進展
002003 第三章社會研究方法
002003001 第一節社會研究的方法
002003002 第二節歷史方法
002003003 第三節社會調查法
002003004 第四節個例研究法
002003005 第五節統計學方法
002004 第四章題目的選擇
002004001 第一節題目選擇問題
002004002 第二節範圍的選擇
002004003 第三節影響題目選擇的因子
002004004 第四節選擇題目的原理
002004005 第五節題目的改選
002005 第五章書目的編制
002005001 第一節編制書目的理由
002005002 第二節參考資料的種類
002005003 第三節參考資料的來源
002005004 第四節書目的登記
002006 第六章書籍的參考
002006001 第一節參考的目的
002006002 第二節參考書籍選擇的標準
002006003 第三節參考書籍選擇的原理
002006004 第四節參考的原理和方法
002006005 第五節參考的記錄和分類
002007 第七章問題的分解
002007001 第一節研究的問題
002007002 第二節分析的原理
002007003 第三節分析的方法
002007004 第四節問題的綜合
002007005 第五節問題的解釋
002008 第八章材料的搜集
002008001 第一節材料的來源
002008002 第二節搜集材料的方法
002008003 第三節社會調查方法
002008004 第四節實地觀察方法
002008005 第五節通信研究方法
002008006 第六節個例研究方法
002008007 第七節局內觀察方法
002009 第九章材料的整理
002009001 第一節整理的方法
002009002 第二節轉錄和制表
002009003 第三節統計的計算
002009004 第四節統計的圖解
002009005 第五節論文的完成
002010 重要參書目
003 社會的地理基礎
003001 第一章社會的各種基礎
003002 第二章社會的地理基礎的意義
003002001 第一節概論
003002002 第二節人的生活與環境
003002003 第三節人種與環境
003002004 第四節國民性與環境
003002005 第五節社會習俗與環境
003003 第三章人類的生活
003003001 第一節人類生活的類別
003003002 第二節人們的職業生活
003003003 第三節人的日用生活
003004 第四章人的環境
003004001 第一節環境的類別
003004002 第二節環境因子與人的關係
003004003 第三節環境因子彼此間的相互關係
003004004 第四節人的環境的變態
003005 第五章位置與社會
003005001 第一節概論
003005002 第二節位置與人的分布的關係
003005003 第三節位置與人的生活的關係
003006 第六章氣候與社會
003006001 第一節氣候因子
003006002 第二節世界的氣候區域
003007 第七章地形與社會
003007001 第一節地形的類別
003007002 第二節山嶽地帶的社會
003007003 第三節高原地帶的社會
003007004 第四節平原地帶的社會
003008 第八章礦藏與社會
003008001 第一節概論
003008002 第二節礦產的分布的狀況
003008003 第三節礦藏與人的分布的關係
003008004 第四節礦藏與的生活革命
003009 第九章土壤與社會
003009001 第一節土壤為地理因子之一
003009002 第二節土壤與人群進化的關係
003009003 第三節土壤的利用
003010 第十章水與社會
003010001 第一節水為環境中之一因子
003010002 第二節人與海洋的關係
003010003 第三節人與江湖的關係
003011 第十一章生物與社會
003011001 第一節野植物與人的關係
003011002 第二節野生動物與人的關係
003012 第十二章植物的培養
003013 第十三章動物的豢養
003014 第十四章人口的分布
004 社會的生物基礎
004001 第一章導言
004002 第二章性與社會
004002001 一性別在遺傳上的根據
004002002 二兩性的平衡與婚姻制度
004002003 三兩性的差異與成就
004003 第三章生殖力及其約束
004003001 一人口增加的趨勢
004003002 二世界上能容納多少人口
004003003 三人口政策
004004 第四章種族的差異與文化
004004001 一種族起源
004004002 二種族差異
004004003 三種族與文化
004004004 四種族的前途
004005 第五章個性的差異與遺傳
004005001 一生理的差異與遺傳
004005002 二心理的差異與遺傳
004005003 三遺傳世襲說的批評
004006 第六章環境與遺傳
004006001 一研究的途徑
004006002 二社會改革與優生政策
004007 附錄參政書舉要
005 社會的心理基礎
005001 第一章社會成立的心理基礎
005002 第二章心理的人格及其發展
005003 第三章社會行為的性質和形式
005004 第四章社會的刺激
005005 第五章個人反應的同化和異化
005006 第六章幾種主要的社會現象的心理解釋
005007 附錄參考書舉要
006 社會的文化基礎
006001 第一章概論
006001001 第一節社會生活的各種基礎
006001002 第二節社會生活的文化基礎
006001003 第三節本書的內容
006002 第二章人類行為的兩方面
006002001 第一節人類行為的整齊方面
006002002 第二節人類行為的分歧方面
006003 第三章人類生活及其對於環境的調適
006003001 第一節人類主動的調適
006003002 第二節生活需要和環境的調適
006003003 第三節人類對於物質環境的調適
006003004 第四節人類對於社會環境的調適
006003005 第五節人類調適的成績
006004 第四章文化的性質及其與人類行為的關係
006004001 第一節文化的意義
006004002 第二節文化是人類的產物
006004003 第三節動物行為與人類行為的差點
006004004 第四節總結
006005 第五章文化內容
006005001 第一節文化特質
006005002 第二節文化院
006006 第六章文化模式
006006001 第一節文化模式的意義
006006002 第二節文化模式的形成
006006003 第三節文化模式的類別
006006004 第四節普遍的文化模式
006006005 第五節普通模式的起因
006006006 第六節文化模式與人類行為的關係
006007 第七章文化區域
006007001 第一節文化特質的地理觀
006007002 第二節美洲土人的文化區域
006007003 第三節世界的文化區域
006007004 第四節中國的文化區域
006007005 第五節研究文化區域的方法
006007006 第六節文化區域與人類行為的關係
006008 第八章文化的變遷及發展
006008001 第一節文化變遷的來源
006008002 第二節文化的累積
006008003 第三節發明和文化累積的關係
006009 第九章文化對一社會生活的影響
006009001 第一節文化對於個人的影響
006009002 第二節文化對於社會的影響
006009003 第三節社會改造和文化
007 社會組織
007001 第一章導言
007002 第二章家庭
007002001 一婚姻的過程
007002002 二婚姻與家庭
007002003 三家庭的職務
007002004 四研究中國家庭的一個方法
007003 第三章經濟
007003001 一經濟生活的變遷
007003002 二經濟組織之研究
007003003 三貧窮與經濟組織
007004 第四章政府
007004001 一國家的起源
007004002 二政府與社會
007004003 三政府的職務
007004004 四政府與科學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不祥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文獻)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7:18, 2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7:18, 20 June 2023814 × 1,114, 931 pages (56.4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社會學的領域 (1/1) by 孫本文 (batch task; nlc:data_511,03001072,67020; 民國文獻.1; 社會學的領域)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