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511-03001186-66263 近代世界政治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70 × 1,131 pixels, file size: 20.8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0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近代世界政治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錢亦石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近代世界政治史
Publisher
生活書店·上海
Description

目錄
001 第一章英國工業革命
001001 第一節工業革命前的英國社會經濟
001001001 近代史的界碑
001001002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
001001003 農業形態
001001004 工業形態
001001005 行莊商人
001001006 工場手工業
001001007 國外貿易與資本蓄積
001002 第二節農業革命
001002001 牧畜業壓倒農業
001002002 土地圈劃
001002003 農紳與農業技術
001002004 農業資本主義化
001002005 愛爾蘭的農民
001002006 農業革命的結果
001003 第三節技術革命
001003001 紡織機的發明
001003002 毛織業機器化
001003003 鋼鐵工業的發展
001003004 汽機的發明
001004 第四節工業革命後的英國
001004001 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001004002 織維工業
001004003 煤鐵工業
001004004 交通事業
001004005 國外貿易
001004006 資本家與勞動者
001004007 英國工業革命與全世界
002 第二章美國獨立運動
002001 第一節歐洲人移殖新大陸
002001001 移殖的原因
002001002 移殖的國別
002002 第二節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
002002001 北部殖民地
002002002 中部殖民地
002002003 南部殖民地
002002004 各殖民地的相互關係
002003 第三節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矛盾
002003001 英國的殖民政策
002003002 賦稅煩苛
002003003 抗英運動
002004 第四節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002004001 戰爭的領導者
002004002 戰爭的經過
002004003 獨立宣言
002004004 外國的援助
002005 第五節美國獨立運動的結果
002005001 政治上的結果
002005002 經濟上的結果
002005003 美國革命的意義
003 第三章法國大革命
003001 第一節革命前的經濟組織與社會結構
003001001 農村經濟
003001002 都市工業
003001003 國內貿易
003001004 國外貿易
003001005 社會內部的分化
003001006 第一等級
003001007 第二等級
003001008 第三等級
003002 第二節革命前的政治狀況與時代意識
003002001 巴士堤爾獄
003002002 橫徵暴斂
003002003 宮廷貴族的浪費
003002004 王后干政財政紊亂
003002005 時代意識的作用
003002006 福祿特爾
003002007 重農學派
003002008 廬梭與民約論
003002009 百科全書派
003002010 思想與行動的統一
003003 第三節從三級會議到巴黎革命
003003001 三級會議召集的由來
003003002 同床異夢的三級會議
003003003 國民會議
003003004 民眾的擁護與統治者的壓迫
003003005 網球場宣誓
003003006 緊急時期的密哈博
003003007 巴黎市民奪取武器
003003008 護衛軍與民眾聯合
003003009 組織國民軍
003003010 攻下巴士提爾獄
003003011 路易十六的屈服
003004 第四節人權宣言與一七九一年的憲法
003004001 八月四日之夜
003004002 人權宣言
003004003 路易十六被迫遷至巴黎
003004004 黨派與俱爾部
003004005 聯合戰線破裂
003004006 一七九一年的憲法
003004007 掌握政權的資本家
003005 第五節立法會議與國民會議
003005001 立法會議中的黨派
003005002 反動派與短褲黨內閣
003005003 法國對奧宣戰
003005004 八月十日的革命
003005005 民主派的政變
003005006 普奧聯軍失敗
003005007 國民會議中的黨派
003005008 第一次法蘭西共和國
003005009 隙風黨與山嶽黨鬥爭
003005010 路易十六上斷頭台
003006 第六節山嶽黨專政
003006001 外患與內憂
003006002 黨爭的擴大
003006003 六月二日的革命
003006004 一黨專政
003006005 一七九三年的憲法
003006006 革命政府
003006007 恐怖政策
003006008 改組軍隊與擊破敵人
003006009 解決農民問題
003006010 山嶽黨分裂
003006011 羅伯斯庇爾剪除異己
003006012 過火的恐怖
003006013 羅伯斯庇爾被殺
003006014 一七九五年的憲法與炎月黨的勝利
004 第四章拿破崙與法蘭西帝國
004001 第一節產生軍事獨裁的過程
004001001 督政部的對外政策
004001002 拿破崙初露頭角
004001003 督政部的失敗
004001004 勞苦功高的拿破崙
004001005 霧月十八的政變
004001006 第四次憲法
004001007 拿破崙的權勢
004001008 反動的政局
004001009 軍事獨裁下的民眾
004002 第二節拿破崙的武力侵略
004002001 英雄主義的好夢
004002002 歷年戰功的概略
004002003 武力侵略的社會基礎
004003 第三節法蘭西帝國
004003001 拿破崙帝制自為
004003002 請願與勸進
004003003 歷史的逆轉
004003004 加冕的喜劇
004003005 帝國的成績
004004 第四節英雄主義告終
004004001 各國民族主義的抬頭
004004002 被壓迫民族聯合戰線
004004003 拿破崙的歸宿
004004004 拿破崙失敗的主因
005 第五章維也納會議與歐洲形勢
005001 第一節維也納會議的解剖
005001001 第一次巴黎條約
005001002 維也納會議的性質
005001003 在會議中活躍的人物
005001004 分贓席上的衝突
005001005 達列黃的成功
005001006 維也納會議的成果
005001007 維也納會議的缺陷
005002 第二節梅特涅與神聖同盟
005002001 歐洲均勢之局及其重心
005002002 神聖同盟的建立
005002003 摧殘革命運動的神聖同盟
005002004 神聖同盟的瓦解
005003 第三節法國復辟與七月革命
005003001 路易十八的政治設施
005003002 查理第十的專制主義
005003003 七月革命與路易斐利布
005003004 七月革命的影響
005003005 七月帝制
005004 第四節英國的選舉改良與憲章運動
005004001 資本家與貴族地主的矛盾
005004002 選舉改良運動的擴大
005004003 一八三二年的選舉改良
005004004 選舉改良與工人生活
005004005 第一次的請願書
005004006 憲章運動中的派別
005004007 請願書被否決與政府的壓迫
005004008 憲章運動再起與第二次請願書被否決
005004009 憲章運動的衰落與復興
005004010 第三次請願書失敗與憲章運動終結
005005 第五節德意志的統一運動
005005001 統一運動發生的原因
005005002 廣泛的學生運動
005005003 關稅同盟
005005004 一八四七的的普魯士憲法
006 第六章歐洲各國一八四八年的革命
006001 第一節一八四八年革命的前夜
006001001 革命的種子及其導火線
006001002 勞動者的反抗
006001003 社會主義者的鼓吹
006001004 言論界的不平
006001005 一般國民的憤怒
006002 第二節一八四八年的法國革命
006002001 從革新宴會到二月革命
006002002 臨時政府的設施
006002003 國民會議與「六月天」
006002004 編定憲法與選舉總統
006002005 路易拿破崙與第二次法蘭西帝國
006003 第三節一八四八年的奧國革命
006003001 梅特涅的專制
006003002 維也納三月十三暴動
006003003 革命的勝利及其失敗
006004 第四節一八四八年的德國革命
006004001 柏林三月十八日暴動
006004002 佛蘭克福議會制憲的失敗
006004003 普魯士頒憲法
006004004 兩位著名的革命家
006005 第五節一八四八年的意大利與匈牙利革命
006005001 意大利的革命
006005002 匈牙利的革命
006006 第六節革命失敗後的反動
006006001 反動的第一炮
006006002 奧國的鐵騎
006006003 德意的白色恐怖
006006004 尼古拉蹂躪匈牙利
007 第七章俄國農奴解放與美國南北戰事
007001 第一節俄國農奴制度的內容
007001001 農奴制度形成的背景
007001002 農奴的種類及其生活
007001003 私有農奴與國有農奴的區別
007002 第二節俄國農奴制度的崩壞
007002001 工業方面的原因
007002002 農業方面的原因
007002003 地主方面的原因
007003 第三節換湯不換藥的農奴解放
007003001 解放農奴的辦法
007003002 解放農奴的不澈底
007004 第四節到民間去的俄國民粹派
007004001 民粹派運動的起源
007004002 巴枯甯派與柴柯夫斯基派
007004003 民意團與黑色派
007005 第五節美國南北戰爭的原因
007005001 戰爭前美國經濟的發展
007005002 戰爭的中心問題
007006 第六節美國南北戰爭的過程
007006001 戰爭的導火線
007006002 林肯就任演說
007006003 雙方力量的對比
007006004 林肯釋放黑奴
007006005 北部的封鎖政策
007006006 戰爭結束與林肯被刺
007007 第七節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果
007007001 資本主義的勝利
007007002 農業的發展
007007003 工業的發展
008 第八章歐洲的民族運動與社會運動
008001 第一節意大利的統一
008001001 民族運動與戰爭
008001002 政治家加富爾
008001003 路易拿破崙與意大利
008001004 意奧戰爭
008001005 意大利王國的成立
008001006 一八六一年後的意大利
008002 第二節德意志的統一
008002001 統一的經濟基礎與軍備
008002002 鐵血宰相
008002003 普奧戰爭
008002004 北部德意志聯邦
008002005 普法戰爭
008002006 德意志帝國成立
008003 第三節奧匈帝國的建設
008003001 奧匈聯合
008003002 聯合的組織
008003003 新組織的缺陷
008004 第四節法國第二帝國時代與巴黎公社
008004001 社會運動的背景
008004002 第二帝國時代
008004003 國防政府
008004004 三月十八日的巴黎革命
008004005 巴黎公社的組織
008004006 巴黎公社的自衛宣言
008004007 悲慘的結局
008004008 第三次共和國
009 第九章日本明治維新運動
009001 第一節西力東漸
009001001 日本的鎖國政策
009001002 日美締約
009001003 攘美論與開國論
009002 第二節明治維新的背景
009002001 社會經濟的轉變
009002002 倒幕運動
009002003 新舊勢力的妥協
009003 第三節明治維新的性質
009003001 明治維新與資產階級革命
009003002 明治維新不澈底的原因
009004 第四節明治維新的政治改革
009004001 改革的步驟
009004002 一八六八年的誓言
009004003 一八八九年的憲法
009004004 政黨政治的雛型
009005 第五節明治維新的結果
009005001 走上資本主義之路
009005002 劫掠中國以自肥
010 第十章帝國主義時代
010001 第一節帝國主義的特質
010001001 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新時代
010001002 帝國主義的特質
010002 第二節十九世紀下半期歐洲經濟的發展
010002001 煤鐵生產的增加
010002002 鐵路的發達
010002003 技術的進步
010002004 從自由競爭到壟新
010002005 銀行作用的變遷與其勢力的躍進
010002006 從自由貿易到保護政策
010002007 資本發展突破國界
010003 第三節帝國主義與殖民政策
010003001 新舊殖民政策之差異
010003002 非洲的分割
010003003 亞洲的競爭
010003004 窺伺中國與義和團暴動
010003005 小亞細亞的角逐
010003006 後起之秀的美國
010004 第四節資本輸出與軍國主義
010004001 資本輸出
010004002 軍國主義之由來
010004003 各國擴大軍備
010004004 鋼鐵主義與軍國主義的關係
010005 第五節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010005001 英德備戰
010005002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010006 第六節一九一四大戰的必然性
010006001 大戰的先導
010006002 大戰的意義
011 第十一章俄羅斯一九○五年的革命與立憲運動
011001 第一節一九○五年的革命
011001001 日俄戰爭引起國內騷動
011001002 暗殺與紅星期日
011002 第二節革命失敗後的立憲運動
011002001 沙皇政府的讓步
011002002 十月黨與立憲民主黨
011002003 舊勢力活動下之反動政局
011003 第三節從第一屆國會到第四屆國會
011003001 第一屆國會與政府的衝突
011003002 第二屆國會與政府的衝突
011003003 政府改革選舉法
011003004 第三屆國會成為政府的附屬品
011003005 第四屆國會與第三屆國會之差別
012 第十二章一九一四--一八年的世界大戰
012001 第一節世界大戰的前後
012001001 大戰是歷史的必然
012001002 利害衝突與軍備競爭
012001003 國際和平運動
012001004 英國妥協運動
012001005 近東危機與戰爭準備
012002 第二節如火燎原的大戰
012002001 塞拉耶孚事件
012002002 奧塞宣戰
012002003 俄奧宣戰
012002004 德俄宣戰
012002005 德法宣戰
012002006 德英宣戰
012002007 意大利背盟中立
012002008 全世界捲入戰爭旋渦
012003 第三節大戰的經過與結局
012003001 德國最初作戰計劃失敗
012003002 協約國收戰勝之果
013 第十三章俄羅斯一九一七年的革命
013001 第一節大戰的影響
013001001 工人運動發展的狀況
013001002 農民騷動
013001003 十月黨的不滿
013001004 大戰發生與擁護祖國
013001005 戰爭中的糧食恐慌
013002 第二節二月革命
013002001 聖彼得堡暴動勝利
013002002 兩重政權
013002003 七月危機與哥尼洛夫叛變
013003 第三節十月革命
013003001 克倫斯基的失策
013003002 多數派的宣傳
013003003 十月革命的勝利
014 第十四章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
014001 第一節對德停戰的條件
014001001 威爾遜的十四條
014001002 停戰條件
014002 第二節巴黎和會的一般
014002001 和會的特點
014002002 和會的組織
014002003 同床各夢的三頭會議
014002004 威爾遜失望的原因
014003 第三節和會上的重要問題
014003001 國際聯盟的創設
014003002 萊茵境界的決定
014003003 薩爾煤區的處置
014003004 賠償問題
014003005 阜姆問題
014003006 出東問題
014004 第四節和會產生的重要條約
014004001 對德和約
014004002 對奧和約
014004003 對土和約
014004004 和約的意義
014004005 新矛盾的展開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46-02(民國三十五年);1947-05(民國三十六年,四版)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文獻)
主題
InfoField
世界史;近代史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7:26, 2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7:26, 20 June 2023770 × 1,131, 402 pages (20.8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近代世界政治史 (1/1) by 錢亦石 (batch task; nlc:data_511,03001186,66263; 民國文獻.1; 近代世界政治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