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511-034031612010174-54310 中國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02 × 1,718 pixels, file size: 18.9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4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王桐齡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史
Edition 河南省圖書館 2016年12月
Publisher
文化學社[印行]
Description

本書為中國通史,共4編。其中緒論講述史的定義、中國的種族、中國的歷史地理等。本論第一編為上古史—漢族萌芽時代(史前時代到春秋戰國);第二編為中古史—漢族全盛朝代(秦漢至唐末);第三編為近古史—漢族衰微時代(宋至明末);第四編為近世史—西力東漸時代(清初至嘉、道兩朝)

目錄
市村博士序歷代學術與政治之交互的影響
自序歷代各民族之盛衰興亡
序論
第一章 定義
第一節 歷史之範圍
第二節 歷史之種類
附歷史種類表
第三節 歷史與國家之關係
第四節 中國舊史學之缺點
附中國舊史學缺點表
第五節 中國史之命名
第二章 中國史上之種族
第一節 中國民族之分布
一、 苗族
二、 漢族
三、 通古斯族
四、 蒙古族
五、 突厥族
六、 西藏族
附中國民族表
第二節 漢民族之特性
附漢民族之特性表
一、 尊天命
附天之定義表
附尊天命之優點表
附尊天命之劣點表
附尊天命之特色表
附梁任公先生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附上古時代中國學術思想表
附中國上古學術思想與歐洲上古思想比較表
附市村博士支那革命論
附梁任公先生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
附中國革命與泰西革命比較表
附革命種類表一
附革命種類表二
附革命種類表三
附歷代革命原因表
二、 敬祖宗
附敬祖宗養成之優點表
附敬祖宗養成之流弊表
附敬組宗養成之現象表
三、 重財利
附中國人財利思想與西洋人權利觀念比較表
附重財利思想養成之原因表
附重財利之利弊表
附中印國民思想比較表
四、 重文輕武喜平和惡殺伐
附重文輕武習慣養成之原因表
附中國歷代文學之精華表
附中國史上最大之版圖表
附重文輕武之現象表
五、 重儀式嫻辭令
附禮與法之關係表
附禮與樂之關係表
附重禮之弊流於形式表
附嫻辭令之結果表
六、 自尊與自屈
附中國無形之階級表
附自尊心變為自屈心之原因表
附養成國民性之原動力表
附粱任公先生中國歷代民德升降表
附粱任公先生中國歷代民德升降原因表
第三節 歷代戸口之消長
附梁任公先生中國史上人口之統計
附歷代戸口消長表
第三章 中國史上之地理
第一節 中國地勢大略
附中國幅隕表
一、 區域
附中國區域表
二、 山脈
附中國山脈表
三、 河流
附中國河流表
四、 長城
五、 運河
附中國最大之工程表
六、 地勢
附中國地勢表
七、 土脈
八、 氣候
第二節 歷代史域之伸縮
附中國歷代史域表
第三節 歷代帝都之地點
附選擇都城條件表
附歷代都會地點表
附梁任公先生中國地理大勢論
第四節 歷代地方行政區域之變遷
附歷代地方行政區域變遷表
第四章 中國史上之年代
第一節 中國史年代之確數
附民國之黃帝紀元說
第二節 歷代之紀年法及歲首
附歷代紀年法表
附歷代歲首表
第三節 歷代之紀元法及年號
附歷代紀元法表
附年號字數表
附年號取義表
附改元規則表
第四節 干支紀年法
第五節 中國史時代之區分
附中國時代區分表
本論
第一編 上古史漢族萌芽時代
第一期 傳說時代
第一章 中國文化之發源地
附世界文化發源地表
第二章 太古之神話
第三章 黃帝之治績
第一節 黃帝之外征
第二節 黃帝之內治
第三節 黃帝子孫之相續
一、 少昊金天氏
二、 顓頊高陽氏
三、 帝嚳高辛氏
第四節 黃帝子孫之蕃衍
附第一表
附第二表
附第三表
附第四表
第四章 太古時代開化之程度
第五章 三皇五帝說
附三皇五地異名表
附三黃五帝之解釋表
附三才分配表
附五行分配表
第二期 唐虞三代時代
第一章 唐虞之郅治
第一節 堯之事跡
第二節 舜之事跡
附官制表
第三節 洪水說
附洪水說
第四節 三苗之徵服
第二章 夏之興亡
第一節 夏初之內治
第二節 夏初之外征
第三節 夏統之中絕及其中興
第四節 夏之衰亡
附夏世系表
第三章 商之興亡
第一節 商初之內治
第二節 中葉之興衰
附商代中葉興衰表
附商都六遷表
第三節 商之衰亡
附商世系表
第四章 西周之興亡
第一節 周室勃興之原因
第二節 周初之內治
一、 對於四方之政策
二、 對於勛戚之政策
附周初封建表
三、 對於勝國之政策
四、 對於殷頑之政策
附西周封建制度表
第三節 周初之外患
一、 荊蠻
二、 徐戎
三、 犬戎
四、 玁狁
五、 荊楚
第四節 西周之衰亡
附西周先世世系表
附西周世系表
第五章 西周之文化
第一節 制度
一、 官制
二、 地方制
三、 田制
四、 賦稅制
五、 兵制
六、 刑制
七、 選舉制
八 學校制
九 實業制
附夏商官制表
附西周官制表
附三代田制表
附西周田制表
附西周兵制表
附西周刑制表
附虞夏商周學制表
附西周學制與選舉制表
第二節 禮敎
一、 吉禮
二、 凶禮
三、 軍禮
四、 賓禮
五、 嘉禮
附西周五禮表
第三期春秋戰國時代
第一章 王室之陵夷與霸權之消長
第一節 東周之式微
附東周世系表
第二節 齊桓晉文之霸業
第三節 秦晉之爭霸
第四節 晉楚之爭霸與弭兵會
第五節 吳越之爭霸
附春秋時代霸者表
附春秋大戰表
附齊世系表一
附齊世系表二
附齊世系表三
附晉世系表
附宋世系表
附楚世系表
附秦世系表
附吳世系表
附越世系表
第二章 封建制度之破壞與地方集權制度之發達
附春秋兼併表
第三章 世家之專橫與主權之凌替
第一節 魯三恆
第二節 齊田氏
第三節 晉六卿
附卷秋弒逆表
附魯世系表
附魯三桓世系表
附齊田氏世系表
附晉十一卿世系表
附晉諸卿執政銜接次序表
附鄭七穆世系表
附鄭執政銜接次序表
第四章 周末學術之降盛
第一節 學術勃興之原因
一、 蘊蓄之宏富
二、 社會之變遷
三、 思想言論之自由
四、 交通之頻繁
五、 人材之兒童
六、 文字之趨簡
第二節 諸家之派別
一、 儒家
二、 道家
三、 墨家
四、 法家
五、 名家
六、 兵家
七、 縱橫家
八、 計學家
九、 文學家
十、 史學家
十一、 天文學及數學家
十二、 醫學家
十三、 音樂學家
十四、 文字學家
十五、 畫學家
十六、 術數學家
附諸家派別表
附先秦學派表一南北對峙時代
附先秦學派表二三宗鼎立時代
附先秦學派表三六家分立時代
附先秦學派表四分裂混合時代
第三節 孔道不行之原因及其結果
第五章 戰國七雄之對畤
第一節 晉之衰亡與韓趙魏之建國
第二節 齊之衰亡與田齊之建國
第三節 越之衰亡與楚之強大
第四節 燕之勃興
附七雄表
附春秋戰國對照表
第六章 六國之衰亡與秦之一統
第一節 商鞅之富強策
第二節 蘇秦之合從策
第三節 張儀之連衡策
第四節 列國之內訌與秦人勢力之膨脹
一、 齊燕之衝突
二、 趙之盛衰
三、 秦人之勢力擴張蜀之衰亡與韓魏楚之削弱
第五節 列國之對秦抵抗策
第六節 范雎之遠交近攻策
第七節 秦之統一與周室及列國之顚覆
一、 東周之衰亡
二、 河外之戰二
三、 韓趙之衰亡
四、 燕之衰亡
五、 楚之衰亡
六、 魏之衰亡
七、 齊之衰亡
附戰國兼併表
附燕世系表
第七章 春秋戰國時代之文化
第一節 制度
一、 官制
二、 田制及賦稅制
三、 兵制
四、 刑制
五、 人才登庸法
附列國之內閣表
附四君表
第二節 禮敎
一、 家族制度
二、 姓氏制
三、 別號與易名之典
四、 葬祭之禮
五、 卜筮法及神仙說
六、 各國之民風
附古代一夫多妻制表
附古代姓氏表
附各國民風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7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27-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文獻)
主題
InfoField
中國
載體形態
InfoField
頁數:384頁;尺寸:24cm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2:39, 24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2:39, 24 June 20231,202 × 1,718, 441 pages (18.9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史 (1/1) by 王桐齡 (batch task; nlc:data_511,034031612010174,54310; 民國文獻.8; 中國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