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511-034031612010176-54312 中國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162 × 1,693 pixels, file size: 30.2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3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國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王桐齡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史
Edition 河南省圖書館 2016年12月
Publisher
文化學社[印行]
Description

本書為中國通史,共4編。其中緒論講述史的定義、中國的種族、中國的歷史地理等。本論第一編為上古史—漢族萌芽時代(史前時代到春秋戰國);第二編為中古史—漢族全盛朝代(秦漢至唐末);第三編為近古史—漢族衰微時代(宋至明末);第四編為近世史—西力東漸時代(清初至嘉、道兩朝)

目錄
本論
第三編 近古史漢族衰微時代
第一期 遼宋金時代
第一章 五代之更迭
第一節 梁晉之衝突
一、 有唐末年雄割據之形勢
二、 前蜀之建國
三、 夾寨之戰
四、 晉取河北
五、 友珪之弒逆
後唐之建國
後梁之衰亡
附燕世系表
附後梁世系表
第二節 唐晉之更迭 前蜀之衰亡與後蜀之建國
一、 前蜀之衰亡
附前蜀世系表
二、 鄴都之亂 莊宗之末路
三、 後蜀之建國
四、 潞王之叛
五、 石敬塘之叛
附後唐世系表
附燕雲十六州表
第三節 後晉與契丹之衝突 附後晉世系表
第四節 後漢後周之更迭北 漢之建國
一、 後漢之勃興
二、 後漢之衰亡
附後漢世系表
三、 北漢之建國
第五節 吳之衰亡與南唐之篡立 閩楚之衰亡 湖南周氏之建國 後周與宋之更迭
一、 高平之戰
二、 吳之興亡
徐知誥之篡立
附吳世系表
三、 閩之興亡
附閩世系表
四、 楚之興亡
附楚世系表
五、 湖南周氏之建國
六、 周世宗取淮南
七、 世宗之北伐
八、 陳橋之變
附後周世系表
九、 五季士風之凋弊
附五代十八國興亡表
附五代君主廢弒表
第二章 宋室之勃興
第一節 宋初之內治
一、 罷功臣典禁兵
二、 收藩鎮權
附宋初內治表
第二節 宋初之外征
一、 平昭義及淮南
二、 取荊南及湖南
附荊南世系表
附湖南世系表
三、 取蜀
附後蜀世系表
四、 滅南漢
附南漢世系表
五、 滅南唐
附南唐世系表
六、 吳越及漳泉二州來歸
附吳越世系表
七、 滅北漢
附北漢世系表
附宋初削平群雄表
第三節 金匱之盟
第三章 宋初對遼之關係
第一節 高梁河之役
第二節 歧溝之役與陳家谷之役
第三節 澶淵之役
附宋遼衝突表
第四節 真宗之矯誣
第四章 宋初對夏之關係
第一節 李繼遷之叛
第二節 元昊之叛
第三節 契丹增幣問題
第四節 元昊之請和
第五章 仁宗之內治
第一節 莊獻太后之臨朝
第二節 郭后之廢與范呂之爭
第三節 慶曆黨議
第四節 王則之亂
第五節 儂智高之亂
第六節 文彥博富弼韓琦之相業
第七節 濮議
第六章 神宗之變法自強
第一節 神宗變法之動機
一、 宋室人才之消極
二、 兵之墮弱
三、 財之虛糜
附宋室衰弱原因表
第二節 神宗之內政改革
甲、 關於民政財政之新法
一、 制置三司條例司
二、 農田水利法
三、 均輸法
四、 青苗法
五、 募役法
六、 市易法
七、 方田均稅法
八、 手實法
乙、 關於軍政警政之新法
一、 汰冗兵
二、 改諸路更戍法
三、 保甲法
四、 保馬法
五、 軍器監
丙、 關於教育及選舉之新法
一、 更定科舉法
二、 立太學生三舍法
附新法表
第三節 神宗之外部經營
一、 河湟之役
二、 西南夷之役
三、 交趾之役
四、 西夏之役
五、 對遼劃界問題
附宋遼和議表
附宋夏關係表
第七章 新舊黨之傾軋
第一節 舊黨內閣之成立 新法之廢止 新黨之左遷 司馬光呂公着內閣 呂大防範純仁內閣
第二節 舊黨之內訌
一、 呂大防對范純仁之軋轢
二、 呂大防對劉摯之軋轢
三、 呂大防蘇轍對蘇頌范百祿之軋轢
四、 洛蜀兩黨之軋轢兩黨之軋櫟
第三節 新黨之復活及其報復 舊黨之貶竄 孟後之廢 章
第四節 混合內閣之成立 新黨之左遷 孟後之復位韓忠彥曾布內閣
第五節 變態新黨之出現 黨人碑之設立 孟後之復廢 蔡京內閣
附新舊黨內閣更迭表
第八章 北宋衰亂之原因
第一節 徽宗之弊政
附徽宗弊政表
第二節 方臘之亂與宋江之亂
附徽宗時代內亂表
第九章 北宋之衰亡
第一節 恢復燕雲議
附遼世系表
第二節 金人第一次南侵 沖師道之入援 李綱之城守
一、 張谷之來歸
二、 斡喇布之入寇
三、 徽宗之內禪
四、 李綱之城守
五、 沖師道之入援
六、 李綱之罷及其復用
第三節 金人第二次南侵 汴京之陷落 徽欽之北狩
一、 殺熊嶺之敗
二、 大原諸軍之潰
三、 汴京之陷落 徽欽之北狩
第十章 高宗之南渡
第一節 高宗之嗣統 李綱之防守策 黃潛善汪伯彥之阻撓
第二節 高宗之南奔 河南淮北之陷落
第三節 苗劉之變 黃天盪之戰
第四節 富平之敗 吳玠吳璘之守蜀
第五節 偽齊之興廢
第十一章 秦檜之主和
第一節 和議之動機
第二節 秦檜之進身
第三節 王倫之議和
第四節 金人之敗盟 順昌之捷 郾城之捷
第五節 岳飛之獄
附金人南侵表
附宋金戰役表
附宋金交渉表
附宋金和約表
第十二章 海陵王之南侵
第一節 完顏之弒逆
第二節 采石之戰
第三節 符離之潰
第四節 金世宗宋孝宗之治
第十三章 偽學之禁
第一節 偽學之禁以前王學派與程學派之傾軋
附王學程學興替表
第二節 道學之禁
第三節 光宗之內禪 韓侘胄之進身
第四節 偽學之禁 朱熹之免官 趙汝愚之冤死 呂祖儉蔡元定呂祖泰之遠竄
第五節 偽學之禁之取消
附偽學之禁表
第十四章 韓侘胄之北伐
第一節 北伐之動機
第二節 吳曦之叛
第三節 韓侘胄之伏誅 和議之成立
第十五章 金室之衰亡
第一節 金室衰亂之原因
一、 文學之發達
二、 武力之衰退
三、 財政之紊亂
附金室衰亂原因表
第二節 蒙古之南侵
第三節 金人之南侵 李全之叛
第四節 史彌遠之廢立
第五節 汴京之陷落 金哀宗之殉國
附金世系表一女真節度使時代
附金世系表二建國以後
附蒙古侵金表
第十六章 西夏之衰亡
第一節 西夏之漢化
笫二節 夏金之互訌
笫三節 西夏之衰亡
附西夏世系表一定難軍節度使時代
附西夏世系表二建國以後
笫十七章 南宋之衰亡
第一節 收復三京議
第二節 孟珙之守楚 余玠之分蜀
第三節 史嵩之專政
第四節 丁大全之專橫 賈似道之擅權
第五節 襄樊之陷
第六節 臨安之陷 恭宗之北狩
第七節 厓山之潰
附宋世系表
附蒙古侵宋表
第十八章 宋遼金時代之文化
第一節 制度
一、 內官制
甲、 宋之內官制
附宋代宰相及執政名義變遷表
乙、 遼之內官制
附遼代官制表
丙、 金之內官制
附金代官制表 附金代官制表
二、 外官制及地方制
甲、 宋之地方官制
附五季各國表
附北宋諸路表
附南宋諸路表
乙、 遼之地方官制
附遼五京六府表
丙、 金之地方官制
附金五京十四路表
三、 兵制
甲、 宋之兵制
附宋代兵制表
乙、 遼之兵制
附遼代兵制表
丙、 金之兵制
四、 賦稅制
甲、 宋之政費
乙、 宋之賦稅制
附宋代賦稅制表
丙、 遼之賦稅制
丁、 金之賦稅制
附宋之幣制
甲、 現幣
附宋代幣制表
乙、 紙幣
附金之幣制
附宋金時代紙幣表
五、 刑制
甲、 宋之刑制
乙、 遼之刑制
丙、 金之刑制
六、 學校制及選舉制
附宋代科舉制表
第二節 學術
一、 北宋儒學
二、 南宋儒學
附宋儒傳授圖
三、 北宋史學
四、 南宋史學
附宋代史學大著表
五、 北宋文學
六、 南宋文學
附宋代文學家表
七、 宋之書法
附宋代書家表
八、 宋之畫法
附宋代畫家表
九、 遼之文化
附遼代文學家表
十、 金之文化
附金代文學家表
第三節 風俗
一、 北宋風俗
二、 南宋風俗
第四節 宗教
一、 道敎
二、 佛教
第二期 元時代
第一章 蒙古之勃興
第一節 成吉思汗之家世
第二節 蒙古勃興以前四圍諸國之形勢
附蒙古勃興以前四圍諸國形勢表
第三節 蒙古內部之統一
第四節 蒙古外部之怔伐
附元初開拓疆土表
第二章 元初之內亂
第一節 蒙古內亂之遠因
第二節 阿里克不克之軋
第三節 海都之亂錫喇勒濟脫脫木兒之亂與納延之亂
一、 海都之亂
二、 錫喇勒濟脫脫木兒之亂
三、 納延之亂
四、 海都之猖獗及其薨逝
五、 諤格德依汗國之淪沒
附元初內亂表
第三章 元初之外征
第一節 後高麗之臣服
附元與後高麗交涉表
第二節 日本之怔伐
附元與日本交涉表
第三節 緬之怔伐
附元緬交涉表
第四節 占城安南之怔伐
附元與占城交涉表
附元與安南交渉表
第四章 元室衰亂之原因
第一節 歷代天子之更迭與大臣之專橫
附元室君主更迭時內亂表
第二節 財政之困難
一、 計臣之聚斂
二、 紙幣之亂發
三、 租稅之繁重
第三節 喇嘛之暴橫
笫四節 種族上之軋轢
一、 宋末元初之種族思想
二、 蒙古漢人待遇之不平等
三、 對於漢人之壓制
第五節 天災之流行
第五章 元室之衰亡與漢族勢力之恢復
第一節 群雄之蜂起
第二節 托克托之南征
第三節 群雄之角逐
一、 劉福通朱元璋之勢力擴張
二、 劉福通之敗死
三、 朱陳之衝突 陳友諒之敗死
四、 張士誠之敗死 方國玲之降附
第四節 元室諸將之內訌
一、 博羅特穆爾與察罕特穆爾之內訌
二、 阿哩袞特穆爾之亂
三、 察罕特穆爾與張良弼之衝突
四、 博羅特穆爾與庫庫特穆爾之衝突
第五節 太子阿裕錫哩達喇之專權及其對博羅特穆爾之衝突
附元末群雄割據表
附朱元璋勢力擴張表
附元末諸將內訌表
財蒙古世系表一成吉思汗以前
附蒙古世系表二太祖後裔
附蒙古世系表三哈布圖哈薩爾後裔
附蒙古世系表四哈准後裔
附蒙古世系表五特穆爾諤齊錦後裔
附蒙古世系表六伯勒格台後裔
附元世系表
第六章 元代之文化
第一節 制度
一、 官制
附元代三權分立表
二、 地方制
附元代諸將及元帥府表
三、 兵制
附元代兵制表
四、 賦稅制
附元代賦稅制表
附貨幣制度
五、 刑制
附元代刑制表
六、 學校制
附元代學校制表
七、 選舉制
八、 海運制
第二節 學術
一、 儒學
二、 蒙文學
三、 漢文學
四、 通俗漢文學
五、 書法及畫法
六、 歷學
七、 醫學
第三節 風俗
第四節 宗教
一、 道敎
甲、 眞大教
乙、 太一敎
丙、 正一敎
二、 喇嘛教
三、 也里可溫教
四、 答失蠻教
五、 斡脫教
附元代宗敎表
第五節 實業
一、 軍械
二、 機器
第三期 明時代
第一章 明室之勃興
第一節 明室之統一
一、 明初之北伐
二、 明初之南征
第二節 元室之末路
第三節 明初之內治
附明初內治表
第四節 胡藍之獄
附明初黨獄表
第五節 文字獄
第二章 親藩之搆難
第一節 靖難之役
附明初封建表
第二節 高煦之譖
第三章 明初之外征
第一節 朝鮮之降附
第二節 韃靼之怔伐
附明成祖北征表
第三節 衛拉特之徵伐
第四節 烏梁海朶顏三衛之設置
第五節 哈密諸衛之設置
第六節 貴州之開拓
第七節 安南之叛服
附安南叛服表
第八節 海外諸國之交通
附鄭和遠征表
附明初對外關係表
第四章 宦官之亂政
第一節 宦官握權之由來
第二節 仁宣之治
第三節 王振之擅權 麓川之役 土木之變
第四節 英宗之復辟 曹石之亂
第五節 汪直之擅權 萬貴妃之專寵
第六節 孝宗之治
第七節 劉瑾之擅權 武宗之荒淫 宸濠之變
附明代宦官弄權表
第五章 士論之激昂
第一節 明初之士風
第二節 孝莊皇后合葬裕陵議
第三節 大禮議
第四節 嚴嵩之弄權
附明世士論激昴表
第六章 外患之紛擾
第一節 朶顏三衛之南侵與大寧之淪沒
第二節 土魯番之東侵與哈密之淪沒
第三節 韃靼之中衰與衛拉特之南寇
第四節 韃靼之復興與河套之淪沒
第五節 倭寇之猖撅
附明代倭寇猖獗表
第七章 言路之多事
第一節 張居正奪情議
第二節 建儲議
第三節 挺擊案
附明神宗時代群臣力爭國本表
第四節 東林黨之成立
第五節 礦稅之虐政
第六節 楚宗妖書京察三案
第七節 言官對閣臣之詆誣
第八節 東林黨與宣昆黨及齊黨楚黨浙黨之傾軋
附明神宗時代言路多事表
附明神宗時代黨派表
第九節 三案之爭論
附明神宗泄沓表
附三案表
第八章 宦官與閹黨之結合及蘇對東林黨之衝突
第一節 魏忠賢之專橫 東林黨之末路
笫二節 魏忠賢之伏誅 黨人之昭雪
附魏忠賢專橫表
第九章 朝鮮之役
第一節 有明中葉以前對日本之交涉
第二節 豐秀吉之西侵與中日之衝突
第十章 遼東之役
第一節 滿洲之家世
第二節 滿洲內部之統一
第三節 遼東之陷落
第四節 孫承宗袁崇煥之守遼西
附明末遼東之役表
第十一章 明室之衰亡
第一節 流賊之蜂起
第二節 後金之南侵 袁祟煥之寃死
第三節 明廷剿撫之失機 流寇之大熾
第四節 淸太宗之南侵 盧象升之戰死
附清太宗南侵表
第五節 北京之陷 毅宗之殉國
附明末流賊表
第六節 福王之紹統 馬阮之弄權
第七節 吳三桂之乞師 淸兵之南侵 南京之陷 福王之被虜
第八節 浙閩之陷唐王聿鍵之殉國
第九節 廣東之陷唐王聿鍔之敗沒
第十節 廣西雲貴之陷桂王之敗沒
附清世祖平定中原表
附明世系表
第十二章 明代之文化
第一節 制度
一、 內官制
二、 外官制
附明代官制表
三、 地方制
附明代地方區域表
四、 兵制
附明代兵制表
五、 賦稅制
附明代賦稅制表
附幣制
附大明寶鈔表
六、 刑制
附明代刑制表
七、 學制
附明代學制表
八、 選舉制
附明代科舉制表
第二節 學術
一、 儒學
附明代儒學家表
二、 史學
附明代史學大著作表
三、 文學
附明代文學家表
四、 書法
附明代書家表
五、 畫法
附明代畫家表
六、 天文學及歷學
附明代西學家表
七、 醫學
八、 術數
第三節 風俗
第四節 宗教
一、 道教
二、 佛教
三、 喇嘛敎
附明代黃教表
四、 回教
五、 基督教
第五節 實業
一、 農業
二、 工業
三、 商業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9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29-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文獻)
主題
InfoField
中國
載體形態
InfoField
頁數:32,590頁;尺寸:24cm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2:40, 24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2:40, 24 June 20231,162 × 1,693, 636 pages (30.2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史 (1/1) by 王桐齡 (batch task; nlc:data_511,034031612010176,54312; 民國文獻.8; 中國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